体现“四翼”要求 考查核心素养

2021-04-23 22:19张东风殷正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要求新高考物理

张东风 殷正徐

【摘 要】本文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角度,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对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进行了学习和评析,从一线教师角度,提出了有效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四翼”要求;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125-03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评价和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其中,“一核”是其核心功能,“四层”是考查内容,“四翼”是考查要求。所谓“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本文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翼”视角,对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物理卷进行了学习、评析,并就高中物理教学规划给出了可行性建议。

1   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物理卷的特点

1.1  立足基础性

教育的目标在各阶段是具有连续性的,对即将进入大学的准大学生来说,高中物理教学应当为其高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性包含基本性、通用性与典型性等要素。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物理卷考查的内容涉及力和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磁场和电磁感应、光的偏振和折射等物理学基础知识,题目难度总体显现基础性,知识覆盖面非常广[1]。如第1题的偏振、第2题的折射、第3题的平衡、第4题的万有引力定律、第5题的平抛运动、第6题的油膜法、第8题机械振动及机械波,以及计算题的第13题欧姆表的改装,都比较基础,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作答。只要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精神,此类基础问题,对学生来说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1.2  融通综合性

中学教育是内涵丰富的全面发展的教育。高考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能进行横向的知识交互融合,也能进行纵向的知识融会贯通。如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物理卷的第15题,既考查了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又考查了功能关系[2];再如第16题,既考查了电场、磁场问题,还重点考查了追及相遇临界问题。本次试卷的最后一题是跑道式回旋加速器的相关问题(如图1),第(1)问为求粒子出射前经过加速电场的次数;第(2)问涉及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求解,有一定的综合性;而本题的第(3)问,则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区分度,要综合融通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在磁场中的偏转,以及追及相遇的临界综合,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极高。

1.3  体现应用性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素质教育的目的。该试卷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选取了有关生产生活、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其中蕴含的价值[3]。下面重点以该试卷的第1题和4题为例评析。

在试卷的第1题中,“小华通过偏振太阳镜观察平静水面上反射的阳光转动镜片时发现光有强弱变化”,说明水面上反射的阳光是偏振光,而阳光本身是自然光,在反射时发生了偏振。当偏振片的方向与光的偏振方向平行时,通过的光最强,而当偏振片的方向与光的偏振方向垂直时,通过的光最弱,因此镜片起到检偏器的作用。这道题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在试卷的第4题中,“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携带月壤样品成功回到预定环月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涉及我国的高科技成就,题目本身不难,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1.4  强调创新性

高考特别关注与创新密切相关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如发散思维、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逆向思维能力等,往往会考查考生发现旧事物缺陷和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以及探究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大胆创新。笔者以该试卷的实验题为例进行说明。本次的实验题为力学实验,考查了物体间动摩擦因数的测量[4]。

真题: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把左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载有砝码的木块右端连接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左端连接细线,细线绕过定滑轮挂有槽码,木块在槽码的牵引下运动通过纸带测量木块的加速度,并测出木块与砝码的总质量M,槽码的总质量m,计算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f。改变M和m进行多次实验。

(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

①释放木块;②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③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④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⑤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固定在木块上。

(2)实验打出的一段紙带如图3所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则木块的加速度为        m/s2;

(3)甲同学测得的数据见表1。

请根据表1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 f-M图像;

(4)已知重力加速度g=9.80 m/s,可求得该木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

(5)乙同学用(3)问表1中的数据逐一计算出每次测量的μ值,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他发现该值比甲同学在(4)问中得出的μ值大。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结果更准确,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本题完全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考查了学生核心素养,设置了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与设问方式[5]。第(1)问考查了实验操作;第(2)问考查了加速度的求解;第(3)问考查了作图能力;第(4)问考查了动摩擦因素的求解;第(5)问考查了误差分析。

分析:第(1)问对于认真做过该实验的学生来说非常简单,而对没有做过该实验或做实验不投入的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第(2)问的“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是该试卷的一大亮点,采用不同的纸张打印,如A4和16开纸页面打出来试题,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这也是本试卷出来后,网络上出现不同参考答案的原因,体现了“引导教学”的价值导向。第(3)问,根据表中数据描点,可得平滑的曲线。第(4)问,根据图线斜率可以得到值为0.34(0.32~0.37都可以)[6]。第(5)问的解答思路是:乙同学逐点计算,会产生系统误差。甲更准确,因为木块还受到其他阻力的作用,这也是上图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用图像法计算时,不会影响斜率,即不会影响求解。此问的典型错误是:用图象法求,需要连线,而连线时尽量让更多的点在线上,同时不迁就每一个点。这样偏离直线较远的点,可以被剔除。但乙同学通过求平均值就做不到这一点,因此甲同学的结果更准确[7]。

2   总结与建议

结合考试成绩数据,此试卷难度适中,具有较高信度、效度以及区分度。由于考试时间只有75分钟,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在以后的答题中从文字、图表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建立物理模型,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模型进行合理分析,从而解决问题非常关键。教师在教学中特别要关注以下三点:

2.1  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认真开展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问题串的设计以及思维的激发。同时要关注学情,依据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来组织教学。此外,要保障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和时间,重视挖掘知识背后的育人价值[8]。

2.2  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活动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很多概念、规律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对实验的要求有所提高,数量也有所增加,还增添了许多课后自主探究趣味型微实验。因此,教师要充分开展实验教学,确保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能开齐、开足,保证效果。

2.3  系统规划高中三年的课程

高一阶段,教师应关注衔接,铺好台阶,面向全员,缓坡度,降难度,力争不让学生掉队,可通过校本课程和社团开设,适当保优促优。高二阶段,适当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促进选修知识的系统性构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三阶段,教师要合理规划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目标明确,步步为营,重点突出,稳步推进,重视情境载体,加强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本次物理学科试卷按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原则设计,选取适宜的素材,通过情境与情境活动两类载体,让考生在真实的背景下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四翼”的要求,考查了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物理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引领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陆振华,顾建新.立足基础 突出能力 彰显素养 创新发展——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评析[J].物理教学探讨,2021(7).

[5]董友军,马北河,翟春城.赏析“加速度”测法 反思“高效性”教学——以“8省联考”力学实验题为例[J].物理教师,2021(6).

[6]孙铁斌.考查科学思维 落实核心素养——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江苏物理试卷压轴题赏析[J].物理教师,2021(7).

[7]于涵.新时代的高考定位与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

[8]李勇,赵静宇,史辰羲.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J].中国考试,2019(12).

【作者簡介】

张东风(1981~),男,汉族,江苏沭阳人,硕士,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育教学。

殷正徐(1982~),男,汉族,江苏沭阳人,硕士,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育教学。

Four Requirements for the Core Literacy

——A Case Study of the Physics Test Paper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Jiangsu in 2021

Dongfeng Zhang, Zhengxu Yin

(Xinghai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i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215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Four Requirements" perspective of China'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valuation system, that is "elementary, comprehensive, applicability and innovativeness", this paper studies and evaluates the physics test paper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in 2021, and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teaching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ont-line teachers.

Key words: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daptability test; four requirements; physics

猜你喜欢
要求新高考物理
留言板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黔东南日报》:地方报纸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与采写技巧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