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开展策略探究

2021-04-23 22:37王平建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摘 要】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能够接触物理知识,探究物理原理。教师需要发挥物理实验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利用物理实验优化初中物理教学。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改变错误的物理认知结构,提高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达成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基于此,本文浅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高效开展实验教学的策略,以期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148-0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实验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在之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大多依靠自主探究及教师讲解体会物理实验原理,并没有真正参与实验过程,容易出现认知错误。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改变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进而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1   创设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并基于物理现象创设教学情境,进而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有效的实验教学情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更为直观地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实验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教师提出的情境问题,进一步增强个人的情感体验[1]。

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声音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体会外界物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并且能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在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的音乐,创设一定的实验情境。由此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知声音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然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被人听到的?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能够深入思考并进行猜想。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器材,如音叉、镲、鼓等,让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想想如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声音和振动之间的关系,教师可让学生先敲一下鼓,再马上按住鼓面,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并且思考背后的原因。学生在进行探究之后得出了结论,即当鼓停止振动后声音就消失了,由此认识到声音和振动之间的关系。

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同时,教师要通过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方式,在实验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对实验的猜测和分析,并通过和他人的交流合作,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物理实验探究的能力[2]。

如在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材料的电阻测量实验,让学生能够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应用。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电源、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实验器材,通过展示这些材料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那么如何测定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呢?”针对这一实验主题,有的学生先在组内进行讨论和猜测,认为“可以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定值電阻两端的电压,将实验数据代入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便可以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此时,有的学生进一步补充完善:“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在实际测量中需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并且通过多次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值,最后计算每次电阻值的平均数,这样得到的数据更为准确和真实。”由此可见,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发挥出来,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也能够得到保障。

3   设计实验教学问题,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实验教学问题能让学生联系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积极思考具体的物理原理在实验中的应用。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实验教学问题,进而以实验教学问题为依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物理知识,提高其反思能力。学生在这一反思过程中,也能够获得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物理综合素养[3]。

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的教学中,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光的折射这一物理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的有关现象。在导入环节,笔者利用筷子在水中变弯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类似的生活情境有哪些。有的学生回答:“在平时游泳的时候,能清楚地看到游泳池的水底,但真正跳下去的时候,才发现水池很深。”之后笔者利用“为什么能看到水中的鱼”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得出:“因为有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传到眼睛,所以能清楚地看到水里的鱼。”笔者还以“什么是光的折射”为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联想。笔者询问学生:“当光从空中斜射入水中的时候,光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那么当光遇到水后,又是如何传播的?”由此激起学生对“光从空气中传播与在水中传播的不同现象”的思考,然后笔者为学生总结光的折射概念,从而使其深刻掌握相关知识。

4   丰富实验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探究思维

新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倡导实践创新的物理实验理念。对此,教师不应当只进行课堂知识的讲授,而应让学生在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充分拓展自己的物理思维,提高物理探索创新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实验教学活动,以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4]。

如在九年级第十七章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的教学中,学生需要利用生活常识,了解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并且能通过实验操作了解电阻的特性。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复习的方式引入新课,让学生回答“如何利用物理定律测量出导体的电阻”这一问题。之后,教师还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并且能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接下来,教师还可设计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并且分析最后的实验数据。如此一来,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物理实验探索的过程中。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得出最终结论,并将其与生活实际经验进行对比,进一步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5   开展合作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兴趣

小组合作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物理实验往往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小组合作实验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从而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并且能够在水和水蒸气的物理实验研究中体会物质变化的过程,区分物质升华和凝华的特征。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下雨的场景,并且提出“水珠的形成和冰有关系吗?水珠到底是哪里来的?”等问题。在这一教学情境的铺垫下,学生产生了对水珠来源的兴趣。此时,教师可拿出冰块和烧杯,让学生观察冰块在长时间的暴露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学生能够观察到“冰块能够融化成水,但是水又不能变回冰块”这一现象,由此联想到水珠的形成可能跟温度有一定关系。接着,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蒸发皿、烧杯、玻璃杯、水和冰块等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加热实验观察水蒸气和空气中的水的变化。此时,学生需要在合作交流中操作相应实验,如有的学生负责观察实验现象,有的学生负责实际操作,有的学生负责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学生能得出结论: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珠,而冰遇热会融化成水珠,水蒸气和冰都是水的不同形式。学生在这一实验过程中能产生合作探究兴趣,达成实验教学目标。

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揭示物理规律。同时,学生在物理实验探究过程中,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由此,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中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许炳运.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方法浅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31).

[2]吴鸿艳.如何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国际教育论坛,2020(4).

[3]马中慧.加强实验教学 展現独特魅力——浅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3(20).

[4]金爱梅,汪育彬.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读天下(综合),2020(8).

【作者简介】

王平建(1979~),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