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2021-04-23 22:37黄琳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导学式教学法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将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作为重点。本文首先阐述了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然后针对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170-02

导学式教学法即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学案作为载体,借助教师的引导,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此方法更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的发挥,借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展开探讨。

1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导学式教学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即为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更是如此。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加之学生多项能力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许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此现象,教师需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发展的初期,教师需借助科学合理的引导,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将问题作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问题的解决方式,借此掌握数学知识。这样除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外,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1]。

2   導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构建导入式教学情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予以重视。良好的开端为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借助趣味性元素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的情境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图片导入及故事导入等方式[2]。针对此阶段的学生而言,故事导入更具吸引力。因此,教师可应用故事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师可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促使学生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此时家中有2个梨,你将会如何分呢?”学生在此过程中将会不自觉地比较两个梨的大小,初步接触面积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时,应将“问题情境—模型构建—解释拓展”作为活动的主要流程。此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即为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展开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2.2  设计启发性问题

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会受教学情境引导自主提出学习问题,此时教师便了解学生间的思维差异,为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提供依据,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可引导学生借助合作学习、积极探索及自主实践等方式解答问题,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3]。

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将一张纸划分为4部分,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分数概念及分数的表达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依据积极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又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将两部分苹果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借助图片完成教学导入情境的创建。教师可结合图片内容向学生提问“如何计算出两部分苹果的总数呢?”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促使学生积极展开探讨。教师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2.3  培养学生自我检测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检测习惯,帮助学生巩固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需对学生自我检测习惯的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教师应掌握小学生的自我评测能力、水平,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自我检测习惯,教师可以当堂所讲述的知识为依据,设计相应题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还应当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反思自身思维的逻辑漏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如例题1:假设一个铁皮烟囱为圆柱形,底面面积为0.2平方厘米,圆柱筒高0.8厘米,若想制作三个此规格的烟囱,则共计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例题2:一个圆锥形石子堆,已知底面周长为25.12米,高3米,每立方米石子重达2吨,若以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输,需运输多少次方可全部运输完成?教师借助两道例题帮助学生巩固已掌握知识,还有助于学生联系新旧知识,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导学式教学法是将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作为重点,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总结自身学习情况。教师应当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师生沟通,帮助学生分析其学习的优缺点,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完善自我能力。在学生解答完问题后,应引导学生展开自我反思及自主复习等学习活动,并让学生准备错题本,将考试中和日常练习中的错题记录于错题本中,定期查看,以此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2.4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导学式教学法的关键即为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特点为依据,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如在学习“面积”时,重点为学生应掌握面积概念及面积比较大小方式,大部分学生多为初次接触面积概念,对此概念难以形成深刻理解[5]。加之此阶段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观察法,鼓励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并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然而此方式仅适用于面积相差较大的两个图形。当比较两个面积相差较小的图形时,教师可以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探讨、思考还有哪些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学生发现可运用重合法,将两个图形重合叠放,减去重合部分,有剩下部分的图形面积较大。还可利用画格法,即在图形中画小方格,随后计算方格数量,便可得出哪个图形面积最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展开探索活动,可掌握诸多变式题目解答方式,这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6]。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入导学式教学法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推动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需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来发挥导学式教学法的价值,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魏彦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的策略[J].学周刊,2020(1).

[2]黎志雄.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0(6).

[3]许萍.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3).

[4]姚桂.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师版,2017(40).

[5]李传玉.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32).

[6]撒书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2).

【作者简介】

黄琳(1993~),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导学式教学法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探究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初探
浅析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