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活动探究

2021-04-23 22:19邵丹丹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让数学课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而且能够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相对较少,活动式教学方式的应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了解数学的途径,有利于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从多种角度阐述了小学数学活动式教学的应用措施,希望能帮助广大教师组织多元化课堂活动,营造以学生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式教学;多元化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184-02

多元化课堂活动的组织是活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形式。活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动手、动口、动脑,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知识,收获知识、技能。而多元化的课堂活动能够将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更加多元的活动情境展现出来,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抽象能力较弱的特征,能通过趣味、探究、实践等多元活动的创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活动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   组织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低年级数学教师承担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趣味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1]。趣味活动的精神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因此在教学中组织趣味活动,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比高矮”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趣味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比高矮的关键点。在课堂开始之初,笔者准备了各种类型的工具和资料,如形状相同但是高矮不同的瓶子、积木等,以便学生在课堂上选择自己熟悉、喜欢的物品,通过不同的方式感受比一比的乐趣。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笔者从班级学生中选择四名身高差距比较明显的学生,让他们都站在同一水平面上,启发学生用心观察,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步,学生观察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如同学之间的高矮关系等。

第三步,结合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相应补充,然后借助事先准备的活动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比高矮的探究。

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通过同学们身高的比较,我们大致了解了高矮之间的关系,可是昨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解决不了,谁能够帮一帮老师呢?(出示具体的实物,两个形状相同但是高矮不同的瓶子,放在不同的平面上)这个要怎么比较高矮呢?

接着,笔者给出活动材料,让学生研究两个瓶子之间的高矮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出现了错误,但笔者没有急于指出学生的问题,而是通过后续安排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总结比高矮的关键点。

在学生掌握比高矮的技巧和关键点之后,教师还可以拓展延伸其他问题,如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的学习;比长短、比大小等知识的学习等。同样,教师可让学生能够利用相同或类似的方法进行后续的课堂探究活动。这不仅有利于丰富课堂活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能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活动模式,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2   设置探究活动,提升学生能力

低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累相对较少,因此在探究活动创设中,教师要把握好度,确保学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总结中提升学习能力。

“6—10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等相关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0—5几个数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6—10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0—5几个数字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自主探究6—10几个数字的奥秘。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动漫,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2]。

教师:一天数字王国里来了几个奇形怪状的新朋友,有的像哨子,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葫芦……教师边讲解边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动画课件,让课件中的6—10几个数字分别作为“老师”,讲解一下自己的特点。数字6:大家好,我是“6”,大家都非常喜欢我,好多玩具都是仿照我的形状做的。数字7:大家好,我是“7”,你们看我像什么?我会变身,我站直了身体就会变成……

几个数字的自我介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趣味多媒体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后续的6、7的分与合探究活动开了一个好头,紧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且分发了探究工具。

教师:同学们,上一周我们学习了2—5几个数字的分与合,相信大家都已经掌握了。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一下较大数字的分与合都有哪些办法呢?(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然后每个小组在现有的探究工具基础上,开动脑筋,探究较大数字的分与合的方法)

小组一:我们采用的是上次课上用的方法,首先准备6根小棒,然后画出左右两部分,得出6可以有3种不同的分组方法。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

小组二:老师,我们组的方法和结果跟一组的都不相同,用两只手就能分的非常清楚,最后的结果是6可以有5种不同的分法,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小组三:……

不难发现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分与合,但是在探究过程中,依然有部分学生会出现错误,而且并没有及时的发现。如小组一的结果明显缺了一部分内容,不过教师并没有直接指出错误,而是让后续的小组继续分享自探究的结果。这样在别的小组分享过程中,各小组自然而然地就会反思自己小组的探究活动,进而发现问题,改善结果。相比教师直接讲解数字分与合的结果,指出学生的错误,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析的过程显然更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逐渐养成善于探究、敢于质疑的好习慣。

3   安排實践活动,拓展学生思维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上述多元化课堂活动的创设基本上都将学生的活动限定在了课堂上,那么后续活动教学的安排,可以逐渐突破学习空间的束缚,将数学活动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人民币的面值、用途等。为增加学生对人民币学习的趣味性,笔者借助微视频的方式,将我国曾经使用过的几套人民币的版本以及各种面值的特征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发展历程。接着引入生活化的“购物”情境,让学生用自己手里的学习工具购物,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如笔者提问学生:一本书5元钱,你能用几种方法来买这一本书呢?学生手中有不同数量的1角、2角、5角、1元、10元、50元等面值的人民币,这一环节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基本加减法的熟悉程度,也能考查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换算的掌握情况,可谓一举两得。

在生活情境创设的基础上,笔者还为学生布置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充足的人民币,在家里进行小小商店的模拟活动,或走上街头,将自己闲置的书本、玩具、画具等进行“拍卖”。在钱、物交易活动中,学生能通过找零、凑整、换算等活动,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3]。

通过实践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也能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对数学学科学习的价值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一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的组织,学生能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能显著提升。由此可见,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不仅能够改变传统单一的数学课堂形式,而且能够改变学生畏惧数学学习的现状,从更多维度开展高效数学活动,满足更多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谷晓华.小学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兼谈小学数学课程数与代数参与式活动[J].云南教育,2003(Z2).

[2]丁国元.“采用活动教学,提高一年级学生数学素质”实验研究报告[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3).

[3]洪青霞.多样化教学方式下的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11).

【作者简介】

邵丹丹(1994~),女,汉族,浙江台州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