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2021-04-23 22:37杨满琴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应用题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主干课程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学科。应用题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题型,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由于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等客观因素,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针对如何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培育学生计算能力进行了探讨,并尝试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202-02

在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培育学生计算能力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即便学生对应用题有一定的解题思路,也会受到计算能力的制约而出现失分的现象。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将培育学生计算能力当做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核心内容[1]。

1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展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因为一道数学应用题中往往涉及多个数学知识点,有较强的综合性。而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也是对这些数学知识点进行巩固的过程。想要解决一道数学应用题,学生需要了解涉及的知识点、数学公式以及解题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记忆,更好地掌握这些数学知识點。

1.2  提升学生数学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除了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够帮助教师锻炼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1]。一道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涉及许多数式计算以及数学知识点,学生要做的事情便是从数学应用题中提炼出涉及的知识点,再根据这些知识点去思索公式以及解题方法。可见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便显得较为重要,而数学应用题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分析题意提升数学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1.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学习有利于学生提升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应用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十分贴近,能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以及解题动力。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应用题的教育价值进一步将应用题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思维与逻辑,让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2   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2.1  应用题与学生生活结合,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新课改已经明确提出,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相结合[3]。想要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锻炼,首先,教师可将应用题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数学中生活的气息更加浓郁,进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应精心设计数学应用题教学环节,让数学应用题课堂能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应用题的乐趣;最后,教师还可以在讲解应用题解题思路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将数学与生活联想起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从根本上锻炼学生计算能力[4]。

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章节时,教师便可以通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题,加深学生对两位数乘法的理解,并让学生在思考中动手计算,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数学应用题情境:假设你是一家文具店的老板,想要进货一批非常畅销的铅笔,铅笔每盒12支。假如你想要购进24盒这样的铅笔,你能算一算总共购入了多少支铅笔吗?这是一道两位数乘法的应用题,由于教师提前为学生创设出了生活情境,而文具店又是学生熟悉的地方,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与代入感,进而开动脑筋尝试算出总共有多少支铅笔,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讲解计算方法,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5]。

2.2  灵活开展合作式教学,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在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对某一方面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讲述,随后再告诉学生与这些数学知识相关的数学公式,从而让学生具备解决相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然而这种教学方式有些呆板,不符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学生提升应用题计算能力。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结合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做出改变,通过开展更加灵活多变的合作式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成长。合作式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更加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天然的长幼关系不再是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桎梏。而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学共同展开数学应用题的探讨,尝试总结出更加有效的应用题计算方式,提升计算能力。

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对学生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章节也是学生因为计算出错而导致失分的重难点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这一章节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如教师可以之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积会是几位数。在启发学生展开思考之后,教师应该进一步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出示一道数学应用题,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这道数学题分析解题思路以及探讨解题方法,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探究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实现提升计算能力的目的。

2.3  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展学生计算能力

数学史上有许多典型的例子能够证明思维对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具备灵活且发散的思维,才能够在解决应用题过程中准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明确应用题涉及了哪些数学知识,可以用哪种方法来解决,需要用到哪些数学公式,等等。有了这些数学思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提升。学生根据题目展开联想、发散思维,探寻更加有效的计算方法,能使计算能力得到更加深层次的拓展。这对今后学生数学学习以及个人思维成长都有重要意义。

如“小数除法”是对小学阶段除法知识的更深层次的拓展,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数学思维都有着更高要求。教师在“小数除法”的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除法的性质以及计算公式。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小数除法的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用一道例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由于中秋佳节将至,一家超市推出了买一盒(10块)月饼送2块的优惠促销活动,已知一盒月饼128.5元,请问在此次优惠促销活动期间平均一块月饼的售价是多少元?教师在引出这道应用题后,便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思考,让学生发散数学思维,分别从审题、提取关键信息、思考解题方法以及计算方法等环节入手,探索解决这道应用题的方法,并让学生在这过程中总结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拓展。

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一直都是困扰教师与学生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应该在应用题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通过结合生活以及合作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加有效的计算技巧,并在这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范娜.小学数学计算应用题有效教学措施分析[J].关爱明天,2015(4).

[2]王东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计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J].魅力中国,2015(27).

[3]钟波.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在应用题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信息周刊,2019(31).

[4]刘洪岩.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题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3).

[5]严凤春.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计算应用题有效教学措施分析[J].软件:教学,2015(7).

【作者简介】

杨满琴(1983~),女,汉族,甘肃天水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应用题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