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启智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2021-04-23 22:19冯莹珠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课堂提问小学数学

【摘 要】课堂教学是师与生、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而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连接教与学的生命线,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问题引导下,学生能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寻问、解问中获得知识,得到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提问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达到以问启智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204-02

古语有言:“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起于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质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启发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总是被动地解决问题,自身没有质疑的能力,因而在解决问题时缺乏动机和自主意识,导致学习的效果不尽人意。陶行知有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对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数学學科特性和核心素养要求,灵活设计课堂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培养[1]。

1   设计生活化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乐趣

知识源于生活,问题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巴尔扎克说过:“生活智慧就在于逢事多问为什么。”教学也是一样,学生只有多问,才能多思,才能获得真知。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时的畏难心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问,对每个爱问为什么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自信,使其乐于发问、乐于思考。

如在教学“认识周长”这一课时,笔者便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来设计问题。首先,笔者设置了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名词——‘周长’,你们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不自觉地投入到问题的猜想中,这时笔者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定义:“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我们称之为周长。”接着,笔者继续问:“谁能想办法计算出课桌面的周长呢?”这个问题增强了课堂教学趣味性,能让学生一下领悟到教师提问的意图,学生便自主借助刻度尺丈量桌子的周长,有的学生通过量出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四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课桌面的周长。有的学生则发现课桌是长方形的,而长方形的相对两边是相等的,因此只要测出桌面的长和宽,再将长宽之和乘2,即可算出周长。

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教师不仅能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其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能以轻松、自在的心态去处理问题,进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2   设计延伸性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问题的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有了思考,学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学生产生问题往往是基于自身的认知视野和知识水平,学生的思维面越广,其问的问题越具有深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拓展学生思维的方式不能仅限于课堂上、课本中,还应将课内外结合,将知识延伸开来,运用多样的方式,设计具有延伸性的问题,拓展学生思考的广度,让学生的思维面更加开阔,引领学生走进更为广阔的数学世界,获得思维和心智的启迪[2]。

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一天有多少个小时,如果在一天的时间里我们要合理规划每个时段要做的事,你会如何规划?”这个问题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入到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当学生的探究兴致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可以再追问:“你们能画出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吗?再想想你们规划的时间是否合理呢?”这个问题已经脱离了课本,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可以通过思考问题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促进知识的巩固,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拓展和延伸。同时,设计这样的问题也可让数学多一丝温情,让学生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渐学会举一反三,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向深处发展。

3   设计创新性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好玩好动、喜欢探究新鲜的事物是小学生的天性。数学知识抽象且深奥,对很多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困难重重。而设计创新性问题,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其主动探究数学本质的意愿。同时,创新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其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获得智力和能力的双重发展,获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对此,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提问时,应注重问题设计的创新性,借助创新性问题提升学生大脑的活跃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笔者以游戏的方式开展。首先,设计了一个写满0—9数字的转盘,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名学生,要求组内每个学生轮番转动数字转盘,记录每个人转到的数字,如A组转得“7”“6”“3”“1”,B组转得“8”“6”“2”“0”……每个小组可将转得的数字进行任意组合,使自己小组的数比其他组大,如A组数字组合为:7631、6713、1367……,B组数就组成:8620、6820、2068……A组组成的最大数字为7631,A组学生发现他们不管怎么比,总是会输给B组,小组成员集体抗议,认为这个游戏不公平。这时,笔者便好奇地问道:“为什么A组同学老是输给B组呢?B组的数字有什么奥秘吗?”A组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进一步观察、思考和讨论后,终于发现了输的秘密。于是他们主动提出,不和B组比大了,要与他们比小。这时A组的数字为1367,而B组组成最小的数字是2068,因此A组反败为胜。笔者趁势问道:“这次为什么A组就赢了呢?”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自然发现了赢的秘密。

以上问题的设计比较创新,且具有探究性,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探究问题的欲望,還会引发学生各抒己见,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促进学生在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问题中有效消化知识,获得智力的启发和能力的提高。同时,这样的课堂也更加开放、自主,学生的学习心态会更加放松、积极,能以“探究者”的角色去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比教师单纯地讲授更有效。

4   设计针对性问题,让学生的思考有的放矢

问题是连接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要想让学生通过问题桥梁最快地学习知识,前提条件就是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3]。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让学生更快、更直接地掌握并运用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具备层层递进且主题鲜明的特点,才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思考,才能让目标知识显现出来。

如某位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快乐森林”情景图,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从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图上的森林好美呀,有花有草,还有可口的果子。”有的说“图上的小鸟好像在唱歌。”“森林里的兔子好可爱,它在跳舞呢。”……几分钟过去了,学生看图说话,不断说着自己的新发现,全然忘了这是一节数学课。以上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提问过于表面,不够有针对性,没有为学生明确观察的方向,导致学生无法通过问题情境获得有效的数学信息。对此,如果教师将提问改成:“观察这幅图里的果树,数一数一共有几棵?每棵树上结了多少果子?这幅图中一共有多少果子?”(图中共有5棵果树,每棵树上有4个果子)可以让学生快速明确信息,列出式子:4+4+4+4+4=20。教师接着再以问题导入主题:“这个式子是由几个4相加?”学生很快明确是“5个4”。这说明学生了解了乘法的含义和概念,即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课堂提问本就是一门教学艺术,有效的提问方式和问题都能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言:“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学与问之间本就相辅相成。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多提问,让问题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共同将课堂“提问”真正转变成学生的“学问”。

【参考文献】

[1]魏建彬.巧妙提问引思考 适当点拨促探究——谈小学数学提问教学艺术[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4).

[2]姜连彬.运用“问题链”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J].小学教学参考,2021(14).

[3]陆晓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7).

【作者简介】

冯莹珠(1993~),女,汉族,江苏昆山人,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课堂提问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