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计算教学

2021-04-23 22:19陈昌桂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教师最难以把握的部分。学生对于计算算理的理解与计算能力的提升,也往往是教师的教学难题。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在计算教学中探寻算理在生活中的“原点”,这样的计算教学才是有效的,才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同时,进行生活化的计算训练,学生才能不断提升应用知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生活化计算教学的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208-02

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小数加减法”部分是小学生学习小数竖式计算的起点,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与整数加减法是相通的,都是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1]。为此,在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要立于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算理,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1   基于情理,在尝试中发现错误经验

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知经验,其中往往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经验。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与学情的前提下,让学生显露已有的知识经验,捕捉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资源,使其成为学生认识新知的起点。

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例题时,教师就可以将课本中的例题进行改编,使其更具有生活化的特点,逐渐引领学生自主生成学习问题。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教材中的主题图(计算器13.8元,笔记本3.4元,讲义夹4.75元,钢笔16元),让学生想一些数学问题,指名说说。

师:刚刚大家都已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数学问题,其中有哪些数学问题是我们以前就学习过的?

生:如果买一支钢笔和一个计算器,一共要用多少元钱?

师:请大家自己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列式,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8+16。

师:如果要买一本笔记本与一个讲义夹呢?

生:3.4+4.75。

师:怎么计算呢?请大家试一试。

尝试后进行展示,选取学生所列不同的三道算式,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由于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算式就是右边对齐,所以我这样列竖式。

生2:我认为“4”与“3”都是个位上的数,应该对齐,再右边与右边对齐。

生3:我认为“4”与“3”应该对齐,因为4元+3元=7元。

基于对13.8+16的算理的理解,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又进行了新的思考,积极地利用已有的计算经验来解决问题。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他们还是在计算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此时,教师要抓住这些错误资源,引领学生进一步展开数学探究活动,从而引领学生掌握算理。

2   基于合理,利用生活来理解算理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与学习水平不同,在算理的理解中必定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借助生活情境讲解算理。

师:刚刚三位同学分别列出了三种不同的式子,你们认为哪一种是正确的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生1:我认为前面两种竖式的列法是错误的。“5”与“4”是不能对齐的,因为它们的意义不一样。

师:你们能理解吗?

生1:4.75在这道应用题中表示4元7角5分,3.4元表示3元4角;5分和4角表示的是不同意义。(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还有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2:由此可知,4元与3元对齐相加,7角和4角对齐相加,所以应该将个位与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上的数与十分位上的数对齐,百分位上的数与百分位上的数对齐。

师:能不能简洁地表达出来呢?

生:小数加法,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把什么对齐?大家认真观察、思考一下。

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

在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来引导他们理解算理,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找到数学知识学习的“生活原点”,也能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这样的有效引领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也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3   基于学理,利用迁移来建构认知

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关的知识往往具有系统性与结构性。一旦学生能够理解新旧知识间的异同与联系,他们便能够建立知识性结构认知。为此,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引领学生理解、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出一个问题,看你们是否能够独立解决。(出示:买一个讲义夹比买一本笔记本多用去多少元钱?)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生1:列式是4.75−3.4,列竖式时,我把小数点对齐。

师:在计算时,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生2:我列竖式计算时,“5”下面没有数字了,怎么计算,我就不知道了。

师:有人能解决吗?

生3:我把3.4看作是3.40,这样就好计算了。

师:你这样做是什么道理呢?

生3: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计算的结果也是不变的。

师:我们可以把“0”写出来,记在心中,计算时想着它就可以了。

……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你们也能够想到用学过的小数的性质来解决小数计算问题,老师很佩服大家。那么,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中有哪些相同点?(学生交流,讨论)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领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在计算时进行积极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来化解计算中的难点。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建立起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4   基于事理,培养应用知识的意识

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之后,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运用相关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课件呈现:王老师从家出发到图书馆,途中要经过游泳馆、学校,从家到游泳馆的路程是3.8千米,从游泳馆到学校的路程是2.14千米,从图书馆到学校的路程是4.94千米。那么,王老师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比从图书馆到学校的路程远多少千米?

师:大家可以交流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而后,列式完成计算。

学生交流,独立计算。

生1:可以先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列式是3.8+2.14=5.94(千米);再算從家到学校的路程比学校到图书馆的路程远多少千米,列式是5.94−4.94=1(千米)。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2:利用小数的性质把3.8的末尾添上“0”来计算,结果不变。

生3:在计算结果中,如果遇到能化简的就要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

在这样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仅仅给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还把小数加减法计算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于计算知识的理解,也更好地提升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实现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小数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学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探寻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点”,以此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学生便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知识,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养成应用知识的意识。当然,在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之中,教师要时刻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与“创造教育”的思想理念,以促进学生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陈昌桂(1972~),男,汉族,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