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鲜活 让思维飞翔

2021-04-23 22:37马银女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的绘图教学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绘图的认识,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在小学数学绘图教学的实践环节,教师应采用多种策略,活跃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绘图教学质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这对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进步也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绘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220-0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做好学科整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足够鲜活,让学生思维飞翔起来。在小学数学绘图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最终使更多学生爱上绘图,并且发现数学课程的魅力所在。

1   做好学科整合工作,激发学生绘图兴趣

小学数学绘图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小学数学教师要向专业的美术教师请教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多多听取美术教师的建议,真正认识到绘图教学对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水平提升、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把握时机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绘图技能,使其掌握更多的绘图方法,继而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1]。同时,为了使学生在绘图教学当中获取到不一样的认知体验,轻松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绘图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他们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统统表述出来。这样一来,数学课堂成为了学生畅所欲言的地方,这对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如在二年级乘法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如果每个人浇4盆花,三个人一共浇多少盆呢?”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图形表示花盆,将三个人浇的花画出来,进而正确解答这道题。

2   进行数学绘图引导,学生绽开思维火花

2.1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讲解小学数学的复杂问题时,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带领学生仔细思考、深层探究、展开联想,合理运用绘图策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实施多样化的绘图教学策略,促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使其联想能力、探究能力不断提高,为后续的教学计划的实施做铺垫。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绘图教学策略的应用,化模糊为清晰,化繁为简,使得小学生做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个性化发展的准备。

如数学问题:先从左往右数,桃树排在第五位,再从右往左数,这棵桃树排在第六位。请问,这排树一共多少棵?听到问题,肯定有一部分学生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解题。这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直接用绘图的方法,结合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将问题画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找到正确思路,得出正确答案。

2.2  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拉近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待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绘图教学策略,以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方式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小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发展较为缓慢,教师可在绘图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以及课堂绘图活动的有效开展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更好地将抽象数学问题以图形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灌输好得多。同时,教师应观察学生在绘图教学中的表现,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拉近师生间的距离[2]。

如在行程問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巧妙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绘图,进而理解行程问题。以这道题为例:明明和兰兰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他们相向而行,第一次在距离甲地86米处相遇,之后又继续前行,两人到达了终点后即刻返程,第二次在距离乙地的58米处相遇。请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通过“线段图”的方式将这道题中的等量关系表述出来(如图1),学生就能够迅速理解问题,轻松得出正确答案:86×3−58=200(米)。数学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应用绘图教学策略,为小学生的理解题意提供了方便,他们的数学思维已插上了翅膀,接下来他们的学习质量会更高,积累的知识经验会更丰富。

3   丰富绘图教学语言,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以丰富的绘图教学语言和多样化的绘图教学形式,促进小学生绘图能力的发展[3]。教师要用绘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推进绘图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使每一名学生都保持着较好的学习状态,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如在“先剪出一个长为23 cm,宽为15 cm的长方形,再从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应为多少平方厘米?会剩下哪种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应为多少厘米?”这一数学问题的教学中,笔者特意设计了如下绘图教学方案:

3.1  引导学生审题,学会抓住关键信息

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活动应由教师和所有学生一起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师生以及生生的有效沟通交流。教师要启发学生紧抓问题的关键信息——“长方形”,结合给出的所有条件——“长为23 cm,宽为15 cm”,弄清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求出正方形面积,知道剩下的图形是什么,然后求出剩下图形的周长。

3.2  指导学生绘图,同时进行问题交流

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应该学会主动地接受知识,然后尝试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思考数学问题[4]。数学绘图是实践的过程,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绘图的方法,使其掌握绘图的技巧,特别强调关键信息,指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图形,再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同时要观察不同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学生陷入迷茫或错误时进行启发引导。这种形式的教学指导是学生最需要的,他们由此能正确绘图、主动思考,这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3.3  组织课堂活动,学会梳理数量关系

教师必须组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如实验猜想、观察比较、理论验证、计算证明等,使学生在相关活动中通过绘图梳理出数量关系,结合关键信息,进而得出:长方形的长为23 cm,宽为15 cm;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5 cm,剩下的图形一定是长方形,它的周长应为23×2=46 cm。

3.4  给予学生启发,提升学生反思能力

教师给予学生启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动力,也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绘图、小组合作的积极性[5]。学生解答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反思,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非常关键。如教师可询问学生:你在解题过程中有着怎样的感受?得到了哪些启发?你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并且改进不足之处吗?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能够让学生回顾绘图的过程,进而提升运用绘图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后续的学习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必须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鲜活,极具吸引力,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飞翔起来,更好地学习绘图知识,充分体现出数学绘图教学策略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玲玉,张晓伟,刘雯.如何在小学数学绘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小学,2020(16).

[2]徐建.探究小学数学课堂的画图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31).

[3]方娇娇.让数学课堂鲜活,让学生思维飞翔——浅谈小学数学绘图教学策略[J].才智,2020(9).

[4]李美涛,康佳.农村小学数学绘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俪人:教师,2019(8).

[5]尹明生.绘图数学:小学数学解题策略的“奇葩”——由“图形问题”的解答引发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15).

【作者简介】

马银女(1978~),女,回族,甘肃张家川人,大专,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