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角下实施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2021-04-23 22:37袁飚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小学数学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需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仍未放弃传统教学理念,忽视实验教学,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就如何合理开展实验教学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视角;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224-02

学习犹如盖房子,小学阶段相当于打造房子的地基,地基越是牢固,房子质量就越高。同样的,小学阶段学生的基础越扎实,就越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夯实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验教学是重要一环,能够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自主思考,积极探索。一系列的实验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使其掌握数学规律,正确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以实验教学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之情,让学生高效率吸收数学知识,获得全面发展。

1   结合学生兴趣爱好

数学这门学科,逻辑性与抽象性较为突出。小学生自制力有限,思维能力有待发展,非常容易被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所迷惑,从而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1]。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进度,阻碍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有效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挖掘他们喜欢的内容。学生产生兴趣以后,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之中,从而高效率完成数学实验,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

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数学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小学生的实验兴趣。如在教学“比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引入数学实验:“同学们,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形影不离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只要有光亮的地方,就总是有影子跟随着我们。随着光线的不同,影子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形态变化。有同学观察过影子和人体的关系吗?观察过影子和物体之间的关系吗?今天我们就深入到校园之中,展开实验,揭开影子神秘的面纱,一探究竟,好不好?”影子是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以影子为切入点,可调动小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数学教师可带领学生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共同测量尺子与尺子的影子的长度、文具盒与文具盒的影子的长度、粉笔与粉笔的影子的长度、学生身高与自己影子的长度等。在测量的过程中,让学生准确记录。等到测量结束以后,让学生计算物体与其影子的长度比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虽然各项数据并不相同,但是比值却是相同的。通过这一生活化的实验,教师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刻板印象,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世界,尝试了解数学、触碰数学,进而爱上数学。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小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不健全,往往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以至于在数学学习时,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不利于其数学学习[2]。所以,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数学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实验,亲自动手,完成对知识的吸收消化。

如在教学“余数”的相关知识时,其中有一个概念是余数小于除数。对于刚开始接触余数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难免会对这一概念感到困惑:为什么余数一定小于除数?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开展数学实验。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准备一定数量的小木棍,在上课时为学生布置动手实践的小任务:首先,拿出17根小木棍,看看最多能够摆出几个三角形,最后能够剩下几根小木棍;然后,拿出21根小木棍,看看最多能够摆出几个正方形,最后能够剩下几根小木棍;最后,拿出30根小木棍,看看最多能摆出几个长方形,最后能够剩下几根小木棍。剩下的木棍就被称为余数,摆出的数量就是除数。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不论是哪一种方法,最终得到的余数都小于除数,从而深刻地理解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概念都较为抽象,如果只是让学生记忆概念,学生很难真正消化。通过动手实验,学生自己思考,亲自探索,可以强化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为己所用,成功解决学习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3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展数学实验的重要目的之一。以实验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进行猜想与验证,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当学生学会提问时,就说明他们已经有过思考,思考就是进步的前提,学生的思考能力越强,越是有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在开展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胆发言,主动设疑,提出问题,然后围绕着学生的问题进行实验,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

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中分别拿出这两个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一个学生问道:“老师,圆柱和圆锥剪开以后形状会一样吗?”一个学生问道:“老师,这两个图形都是立体图形。但是圆柱有两个圆,圆锥只有一个圆。是不是圆柱的体积要大于圆锥呢?”针对学生的猜想,教师可让学生自行开展实验,教师则在班级里面巡视,了解学生的实验状况,帮助学生明确实验方向,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第一个实验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难,大家很快将手中的两个图形剪开,最终呈现出的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明显有所差异。在第二个实验中,由于学生准备的道具已经被剪开,故而由教师在讲台上操作,其他学生观察。教师分别准备一个圆锥型杯子与圆柱型杯子,两个杯子同高同底。然后教师先往圆锥型杯子里面倒水,倒满以后,再将水倒到圆柱型杯子里面。这样,学生就能够直观地观察到二者的容量,从而比较二者的体积大小,验证学生的猜想。通过实验,学生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从而更好地消化了知识内容。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学会提问,学会质疑,在思考中成长,提升数学素养。

4   小组合作共同实践

实践表明,小组合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便于学生更加自如地探讨问题。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就需要教师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他们的综合素养为依据,合理分组,进而开展实验教学。

如针对“条形统计图”这一部分开展数学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自行确定主题,进行调研与统计,制作条形统计图,然后在课堂中分享统计结果,从而让学生学会借助条形统计图展示数据,锻炼他们的统计能力。如有的小組针对班级期中考试成绩进行统计,以成绩为基准,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部分:60分以下的学生、60~80分的学生、80分以上的学生。然后统计成绩,制作条形统计图,发现全班60~80分的学生最多,有25个,数量远高于其他两个分数区间的学生。该小组成员在展示的时候,对班级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让大家以直观的方式掌握期中考试的成绩信息。有的小组围绕东京奥运会金牌数量进行统计,分别统计美国、日本、中国、英国四个国家获得的金牌数量;有的小组统计家中某个月的电量使用情况;还有的小组则是统计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实验内容大部分都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有效地作用于生活。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消化所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红丽.在“动思结合”中绽放实验光芒——谈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2021(16).

[2]高杰.基于创意学习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探究——以苏教版四年级“可能性”实验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1(4).

【作者简介】

袁飚(1993~),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小学数学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