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数学文化资源 融入课堂教学实践

2021-04-23 22:37张连营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数学文化意义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知识所包含的思想、方法以及语言屬于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将数学文化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和品读数学之美,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能够让他们基于数学的角度来审视和观察客观事物。数学文化的渗透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思维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促进其理性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资源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意义;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228-02

将数学文化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新的体验和多层次的感受,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小学数学教学真正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是达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从自己做起,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采取有效策略,从不同层面着手,将数学文化有效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无穷魅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熏陶,进而拓展他们的视野,革新他们的学习和思考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1   数学文化资源融入数学课堂的意义

第一,数学文化资源的融入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本质,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这是培养小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一环[1]。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小学数学中的图形、几何、统计等知识都相对抽象,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中容易遇到困难。依靠数学文化的融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找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其实践探究能力的提升,让小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理解数学的本质,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使其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将数学文化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各科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的一点,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充分凸显数学思维与数学知识本质的能力。新课标已经明确提出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数学文化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了数学发展史、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关系到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数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助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三,数学文化资源的融入能够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能够让学生对数学逻辑和数学思维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理解,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同时在审视和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各个角度来展开分析,这是新时期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重要素养。

2   数学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路径

2.1  在数学历史中融入数学文化

首先,教师可借助著名数学家的事迹来激励学生,利用一些感人或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笔者常常在正式上课之前的几分钟里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数学家,每节课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或者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数学家的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借助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数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在正式上课时全身心投入,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2]。

其次,教师可通过讲解数学公式或定理的形成过程来渗透数学文化。如在教学圆周率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整理圆周率产生与发展的相关资料,让他们了解到历史上无数数学家为了让圆周率更加准确,几乎耗费了自己一生的时间来进行研究。教师可给学生讲英国数学家谢克思的故事,在18世纪,他耗费了长达20年的时间,将π值计算到小数点之后707位,但后来有人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发现谢克思所计算的圆周率在小数点后528位便出现了错误,之后的位数已经失去了意义,这让他十余年的时间与精力白白浪费。这一失误也警示着学生,数学是严谨的,容不得一点纰漏。借助这样的故事能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必须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信心才能够完成,同样,数学也是具有趣味性的,在数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很多的快乐。

2.2  在阅读讲解中融入数学文化

科学的阅读讲解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宽学生的眼界,也是渗透数学文化的有效途径。由于数学知识表现出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教学时应当强调对学生归纳、整理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合理的阅读讲解来渗透数学文化,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仍以圆周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来熟悉圆周率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从前人的探索中去体会他们执着的探究精神,顺势结合课本知识内容来深化其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激趣导入的方法引出圆周率这一概念,随后提出问题:你对圆周率有什么了解?割圆术是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出更加准确的圆周率?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教材和教师事先准备的一些材料,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分别讲解圆周率过去的不同计算方法,依靠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呈现割圆术的奇妙。教师借助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美,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和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有效实现了数学文化的融入,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3]。

2.3  在实践探究中融入数学文化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和学生一起研究并推导出结论。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形成,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积极融入数学文化,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如下要求:请大家写下6的因数,再除去6本身,将剩余的因数相加。学生进行实践计算后发现最终结果依旧是6。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后,教师可顺势告诉他们,在数学中有很多数字都十分特别,数学家便将它们称为完美数,除开6之外还有很多完美数,下面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个小组先找到下一个完美数。利用这样的竞赛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该探究活动,在自主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去了解和发现新的知识,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数学家探究之路的艰苦。该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想象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构建新知识体系。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资源,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充分彰显数学文化的魅力和人文情怀,发挥其育人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不忘初心,一路前行,使数学文化教研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王雪琴.如何用数学文化充实小学数学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

[2]沈梦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2).

[3]刘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8(12).

【作者简介】

张连营(1970~),男,汉族,山东东营人,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数学文化意义小学数学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