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华诞走向现代化远景目标

2021-04-23 09:54商志晓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年1期
关键词:建党百年十四五中国共产党

商志晓

【摘要】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共产党,正从百年华诞走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从百年辉煌奔向光辉灿烂的未来。中国共产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有着百年积淀、基础坚实而成就卓著的新起点,是有着百年历练、经验丰富而信心倍增的新起点,是有着百年筑底、贯通历史而朝向未来的新起点。中国共产党制定五年规划,谋划远景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十四五”由规划进入实施,2035年远景目标将付诸实践,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亿万人民再度出发。目标已经明确,道路已经确定,我们唯有脚踏实地苦干,登高望远发展,才能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建党百年  “十四五”规划  远景目标

【中图分类号】D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01.008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恰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华诞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历史时点,“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百年华诞注定是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我们党从历史深处走来,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百年辉煌,同时又朝向新的发展目标,踏上了走向未来的新起点。展望未来五年直至2035年,远眺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直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正从百年华诞走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正从百年辉煌奔向光辉灿烂的未来前程,正率领亿万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坚定步伐、书写新的篇章。

走过百年历程,创造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星转斗移,百年沧桑。当历史的脚步踏入2021年门槛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周年对于中国共产党不同寻常、意义非凡。如果以1679年英国议会形成托利党、辉格党两大派系为起源的话,现代政党至今有340多年历史;从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算起,马克思主义政党约有170多年历程;从1905年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开始,中国政党的历史仅有110多年。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现代政党制度虽然形成时间短暂,目前却已在全世界90%以上的国家建立完善,且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大國、主要国家和有影响力的国家,政党执政已经成为全球通行的政权存在方式。但即便如此,纵观全球政党发展历史及现状,在各种类型、各种形式、各种名目的政党中,走过百年历程且不断发展壮大的政党,已是难能可贵;走过百年历程且有作为、有影响并备受关注的政党,已是超凡绝伦;走过百年历程且较长时期执政并创造不俗业绩的政党,更是凤毛麟角;而走过百年历程且较长时期执政、能够改变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影响世界格局和全球发展的政党,唯有中国共产党了;更遑论中国共产党已达成拥有超过9000万的党员规模、领导逾14亿人口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国家风雨飘摇之时、人民苦难深重之时,这赋予其重大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近代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一败涂地,使中华民族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备受欺凌羞辱的境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传入,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使中国共产党以先进政党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改变了命运,社会主义新中国横空出世、巍然屹立。这是几千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项伟业,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在经历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探索与曲折发展之后,我们党带领亿万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短短几十年就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完成的工业化、信息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令国人为之骄傲,让世界为之惊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可谓世所罕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实乃旷古奇迹。

走过百年历程、创造百年辉煌的中国共产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有着百年积淀、基础坚实而成就卓著的新起点。社会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即将强起来的历史发展,既是连续推进的历程,又由具备不同特征、承担不同任务的各个阶段组成。一些标志性历史事件和历史转折区分了党史的不同阶段,形成新的起点,如新中国成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新局面等;一些被纪念与庆祝的整数节点也具有阶段性标志的意义,如十年庆祝、六十年纪念等。一百年更是格外突出与重要,是整数节点中分量最重、最引人瞩目的纪念日。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时日,是一个意蕴丰厚的起点。这个新起点,涵纳着历史的风云、道路的漫长,蕴藏着我们党的艰辛与喜悦、中国人民的苦难与幸福,是一个由百年历程积淀而成的坚固基地;由这个坚固基地构成的新起点,已拥有充足的积累,打下了厚重的物质基础,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奠定了对新起点的坚固支撑。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述:“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1]

这是有着百年历练、经验丰富而信心倍增的新起点。“新起点”既在客观发展进程中,又在主体自身作为中。任何被称为“新起点”的客观事件和主观行为,都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共同作为的结果。百年华诞这一新起点,从中国共产党“主体”视角而言,包含着党走过百年跌宕起伏、悲喜交加历程的体悟与感慨,包含着党在百年历程中对血与泪、生与死、顺与逆、得与失的理解与诠释;在浴血奋战争取民族独立、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高歌猛进实现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中,融入了我们党的百年历练,嵌入了我们党经历的考验与磨难。正是在这样一个烈火淬炼过程中,我们党才百炼成钢,承受并战胜一切风险与困难,屹立于百年后的新起点上。无论是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还是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挑战,无论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创新治国理政,我们党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提升,不断增强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认识逐渐提高、自信逐步增强、行动愈发果敢。“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坚定了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信心。”[2]自信是我们党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追求的底气和资本。

这是有着百年筑底、贯通历史而朝向未来的新起点。新起点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将中国共产党诞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联通起来,指向“十四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谓贯通历史而朝向未来。贯通历史,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用初心和使命振奋精神,以初心和使命砥砺前行。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清醒把握“我是谁、为了谁”,从未迷失自我,从未骄傲自满或萎靡不振;无论是事业发展好时还是遇到困难时,我们党都初心不变、使命不改,一以贯之不懈进取,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朝向未来,我们党勇于担当,自觉扛起民族的责任和人民的期待,坚毅笃定,执着前行;始终面向美好,永远充满理想,坚持统筹谋划,不断朝向新目标努力奋斗。一百年间,我们党在任何时期、面对任何情况,都能够把过去、现在与未来贯通起来,把当前正在做的与下一步将要做的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辩证把握,在当前实践中开创未来,以理想目标引领现实任务。“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3]

制定五年规划,谋划远景目标,中国共产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既要回顾总结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庆祝党和国家一百年来发生的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历史巨变,又要面向未来、规划新的发展蓝图,向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宣示我们的前进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从而凝聚党心民心、形成磅礴伟力。为此,我们党着手制定五年规划,科学谋划远景目标,做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统筹和充足准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在迎来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对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发展、达到新目标作出战略谋划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5年及15年的发展蓝图,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和重大指导意义。《建议》推动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谋划各主要领域的改革发展,安排部署了一大批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提出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实效的举措,清晰地呈现了未来5到15年的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与措施办法。

有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就有了新的发展路径和实践遵循。对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明确现在干什么、怎么干,朝向什么目标和方向干,是当务之急,是现实所需;是人民期待,更是执政党的责任。《建议》既着眼于当前实践进程,又联通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以至更为宏远的民族复兴伟业,既有具体规划又有宏观展望,既有实践举措又有原则指向,实现了战略统筹与现实任务的统一,促进了脚踏实地与登高望远的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向全会所作说明中指出的那样,“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4]

清末学者陈澹然有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唯有“谋万世”“谋全局”,方能成就伟业。总结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创造百年辉煌的经验,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党的突出特征,就是善谋万世、善谋全局。我们党历来从大处着眼、从全局出发、从战略谋划,这是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障。以制定“五年规划”为例,我们党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后为“五年规划”),延续至今未曾中断,在统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除了更加科学完备地制定“五年规划”外,也更加注重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战略统筹,先是提出“三步走”发展目标,后又提出“两个一百年”发展战略,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到本世纪中叶期间的30年再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即第一个十五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十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则完成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五中全会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整体部署,在对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进行具体安排的同時,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远景目标统筹考虑,这就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联动衔接起来,将两个时段的目标任务贯通,在二者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推进过程中,使之协调推进、同向而行。

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十四五”由规划进入实施,2035年远景目标开始付诸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所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相对于我国早已踏上现代化发展之路而言的,是相对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走过一段较长的路程而言的,是相对于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拓宽而言的。在肇始于欧美的现代化逐渐向全球扩展的背景下,我国是在鸦片战争过程中以被动、无奈的方式被裹挟进现代化潮流之中的。“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可以被视为我国现代化的启始,但其实质却是国家沉沦状态下的救亡图存之举。此后一百多年,直至新中国成立,我国所走的现代化之路,确切地说是致力于获得现代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即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试想,若民族处于危亡之际,社会未曾赢得安定和平,哪有现代化发展可言?而这样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任务的完成,也是在几代国人苦苦探索八十年之后,终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出现希望的曙光。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成立才使中华民族真正踏上现代化发展之路,我国才实实在在地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处于探索过程中、处在初始阶段,那么,改革开放则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大踏步前进和实质性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愈加清晰,政策和举措不断完善,成就与影响日新月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特征日渐凸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面貌得以显著呈现。我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四个现代化”(即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领域),在六十年代强调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在此基础上,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内涵进一步深化,“现代化”外延不断拓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了质的提升,也被赋予全新的内容、价值与意义。一方面,我们党不断发展“四个现代化”理论,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更为宽阔的领域展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延展至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另一方面,我们党在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使社会主义现代化由客体存在延展到主体自身,从“物态”提升至人,强调人人共建共享,最终服务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提升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极大提升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层级和品质。

由此可见,以制定并实施“十四五”规划、科学谋划并付诸实践2035年远景目标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崭新内容和根本性标识。其中的“全面”,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和把握愈加相关;我们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过渡到新的内容,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替代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的“新征程”,既区别于新中国成立后接近30年的现代化建设,也区别于改革开放之后4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其背景、条件、任务、目标等都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及其不确定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等,都是我们面对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都需要我们拿出十倍的信心、百倍的干劲去应对与克服。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脚踏实地苦干,登高望远发展,中国共产党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新的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再度出发,从百年华诞走向现代化远景目标。这一次出发,我们党一如既往,承续百年历程、百年辉煌;我们党风采依然,锚定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们党意志弥坚,致力于将“十四五”规划蓝图变成现实,致力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致力于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已经明确,道路已经确定,我们唯有脚踏实地苦干,登高望远发展,才能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

唯有脚踏实地苦干,方能行稳致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如果只会纸上谈兵而不能知行合一,只会高喊口号而不能求真务实,结果是规划蓝图不能实施、政策措施未见落地,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脚踏实地苦干,就要废除空想清谈、避免弄虚作假;就要立足于行动、贯彻于实践、着意于成效。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靠冲锋陷阵、无惧强敌,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建设探索时期,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靠不屈不挠、顽强奋斗,冲破重重围堵打压,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牢牢守住社会主义阵地并艰难前行;在改革开放年代,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靠开拓创新、勇攀高峰,大踏步赶上时代并走在时代前列,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新中国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同样是干出来的。党的事业的每一步发展,国家建设的每一步前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每一次提升,都离不开党和人民勇于实践、积极行动、开拓创新。我们党从百年华诞走向现代化远景目标,必须脚踏实地苦干。

唯有登高望远发展,方能臻于至善。登高望远以脚踏实地为前提,为行稳致远提供保障。登高望远是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大局全局的角度看问题、出政策、干事情,为全局想、替大局谋;要明晰历史方位、努力方向,善于发现风险和挑战,做到居安思危。处于一域,身陷一隅,不登高望远,难以把握全局,难以行稳致远。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高望远天地阔。只有登高望远,才有大战略、大格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高望远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宽广视野,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我们要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与内在规律,唯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才能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若观火,对大事多谋善断。登高望远,才能心胸开阔;海纳百川,方显大党气度。“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国大党,须有大抱负、大格局、大担当,须能勇立潮头,善观大势,善谋大事。我们党要保持登高望远的优秀品格,准确把握历史走向,善于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既要做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判断、战略抉择和战略部署,更要以登高望远的姿态引领实践、引领发展、引领未来。

要实现脚踏实地苦干与登高望远发展的有机结合。我们党从百年华诞走向现代化远景目标的步伐必定坚实有力,必定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从百年华诞出发,我们党凭借丰富经验与充足自信,表现出一个在大国执政的大党应有的淡定与从容,承载着世界上最多人口寄予的期待与希望;走向现代化远景目标,我们党手握蓝图,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投身于亿万人民群众参与其中的伟大实践,必将使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完美实现。展望2035年的中国,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展望2035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爭、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将变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跃上新的台阶,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大幅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升,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将以崭新面貌和鲜明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2035年的中国与中国共产党,亦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一样,必定是振奋人心的,必定是载入史册的。

依靠脚踏实地苦干,凭借登高望远发展,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亿万人民走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将进一步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进一步开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华诞走向现代化远景目标,虽然只有15年时间,却鲜明标识了中国共产党的新起点与新追求,集中呈现出我们党的历史责任和自觉担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5]只要我们锐意进取,志存高远,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愈加壮丽辉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本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MYB049)

注释

[1][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7、11页。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33页。

[3]《习近平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人民日报》,2019年9月13日,第1版。

[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第2版。

责 编/陈璐颖

猜你喜欢
建党百年十四五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化危为机的智慧
“建党百年”主题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线上免费开放
面临新时代跨越百年 新征程思考创新党建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演进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