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厚度Ce:GAGG闪烁晶体性能研究

2021-04-24 09:41王强丁雨憧屈菁菁王璐董鸿林方承丽毛世平
量子电子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硅油粗糙度晶体

王强,丁雨憧,屈菁菁,王璐,董鸿林,方承丽,毛世平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重庆 400060)

0 引言

掺铈钆镓铝石榴石晶体(Ce:GAGG)是一种能吸收X、γ、中子等粒子,并产生闪烁光的无机发光材料,它的绝对光输出最高可达(74000±7400)photon/MeV;能量分辨率最优可达3.7%(662 keV);衰减时间小于100 ns,优于常用的NaI(Tl)、CsI(Tl)、BGO等闪烁晶体,同时具有密度大(6.63 g/cm3)、物化性质稳定、不潮解、机械加工性能好等优点[1,2]。它与光电转换器件耦合组成闪烁探测器,目前已经在核医学[3,4]、高能物理[5,6]、天文学[7]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Ce:GAGG闪烁晶体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存在部分重叠区域,表明Ce:GAGG闪烁晶体存在自吸收现象,其闪烁晶体厚度对光输出有一定的影响[1]。本文主要研究Ce:GAGG闪烁晶体的不同尺寸厚度、不同表面粗糙度对透过率、能量分辨率和光输出性能的影响。

1 实验方案设计

1.1 实验样品

图1为Ce:GAGG闪烁晶体样品。实验使用Ce:GAGG闪烁晶体10个,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生产,铈离子掺杂浓度为0.2 at%~1 at%,尺寸为6 mm×6 mm×2 mm、6 mm×6 mm×4 mm、6 mm×6 mm×6 mm、6 mm×6 mm×8 mm、6 mm×6 mm×10 mm,每种尺寸数量2个,一个是六面抛光,一个是五面细磨出光面抛光,其中抛光的粗糙度为2~3 nm,细磨的粗糙度为2000~2500 nm。

图1Ce:GAGG闪烁晶体样品Fig.1 Samples of Ce:GAGG scintillation crystal

1.2 反射层设计

除出光面以外其余5个面采用二氧化钛(TiO2)封装,厚度为0.5 mm。封装后的Ce:GAGG闪烁晶体样品如图2所示。

1.3 实验仪器

透过率测试采用分光光度计,型号为Lambda1050,波长测试范围可达175~3300 nm;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测试采用北京核仪器厂的BH1324一体化多道分析器;放射源采用10 μ Ci的137Cs标准放射源。

1.4 实验过程设计

所用晶体样品的光输出为137Cs放射源662 keVγ射线的全能峰峰位道值。先测试六面抛光的不同厚度Ce:GAGG闪烁晶体的透过率,再测试10个未封装裸晶样品的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对10个裸晶样品除出光面以外的5个面封装0.5 mm的二氧化钛反射层,再测试封装后样品的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最后将样品出光面和光电倍增管通过EJ-550硅油耦合测试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

2 测试结果和分析

2.1 透过率测试

Ce:GAGG闪烁晶体的发光峰值波长为540 nm,设置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为330~600 nm,步进为0.5 nm,分别测试2、4、6、8、10 mm厚度样品的透过率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厚度的Ce:GAGG闪烁晶体样品在波长540 nm后透过率均高于81%,且透过率值基本保持不变,表明Ce:GAGG闪烁晶体在波长540 nm后无自吸收,在波长540 nm前存在自吸收现象。

图3 不同厚度Ce:GAGG闪烁晶体样品透过率。(a)330~600 nm;(b)510~550 nmFig.3 Transmission of Ce:GAGG scintillation crystal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a)330~ 600 nm;(b)510~ 550 nm

2.2 裸晶测试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

使用10 μ Ci的137Cs标准放射源,6 mm×6 mm的抛光出光面直接与光电倍增管耦合,测试得到10个样品的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如表1所示。由表可见,没有封装反射层的情况下,Ce:GAGG闪烁晶体单面抛光的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均优于六面抛光。

表1 裸晶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测试结果Table 1 Test results of naked crystal optical output and energy resolution

2.3 封装后测试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

使用10 μCi的137Cs标准放射源,出光面直接与光电倍增管耦合,测试得到10个样品的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二氧化钛封装后的Ce:GAGG闪烁晶体六面抛光的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均优于单面抛光。

表2 封装后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测试结果Table 2 Test results of optical output and energy resolution after encapsulation

2.4 硅油耦合后测试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

出光面与光电倍增管通过硅油耦合,使用10 μ Ci的137Cs标准放射源,测试得到10个样品的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增加硅油耦合后,无论是六面抛光还是单面抛光,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均优于未用硅油耦合。

表3 硅油耦合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测试结果Table 3 Test results of silicon oil coupling optical output and energy resolution

2.5 光输出测试结果与分析

10个Ce:GAGG闪烁晶体样品光输出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图4 Ce:GAGG闪烁晶体样品光输出测试结果Fig.4 Optical output test results of Ce:GAGG scintillation crystal samples

(1)随着Ce:GAGG闪烁晶体样品厚度的增加,光输出不断减少,主要是由于Ce:GAGG闪烁晶体在540 nm波长前存在自吸收现象导致。

(2)未封装反射层情况下,每种厚度单面抛光的Ce:GAGG闪烁晶体样品光输出均优于六面抛光,主要原因是Ce:GAGG闪烁晶体的折射率为1.9,相对于空气的临界角约为31°,增大晶体表面粗糙度,相当于随机角度范围越大,能够减少光的折射,所以裸晶情况下测试,单面抛光的样品光输出高。

(3)二氧化钛封装后,六面抛光的光输出优于单面抛光,主要原因是紧贴晶体表面封装二氧化钛反射材料后,表面粗糙度大的晶体样品,相当于随机角度范围越大,会导致闪烁光在晶体内部多次反射,不能从出光面出来,所以封装反射层后六面抛光的晶体样品光输出更高。

(4)通过硅油耦合后,与空气耦合相比,光输出更高,主要原因是硅油折射率为1.5,相对于空气来说,临界角更小,能够增大光的折射,所以硅油耦合后晶体样品光输出都变高。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Ce:GAGG闪烁晶体表面粗糙度、反射层封装方式和耦合方式,能大幅度提高Ce:GAGG闪烁晶体的光输出。

2.6 能量分辨率测试结果与分析

10个Ce:GAGG闪烁晶体样品能量分辨率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图5 Ce:GAGG闪烁晶体样品能量分辨率测试结果Fig.5 Energy resolution test results of Ce:GAGG scintillation crystal samples

(1)未封装反射层情况下,每种厚度单面抛光的Ce:GAGG闪烁晶体样品能量分辨率均优于六面抛光,同时二氧化钛封装后,通过空气耦合和硅油耦合,每种厚度六面抛光的Ce:GAGG闪烁晶体样品能量分辨率均优于单面抛光,主要是由光输出大小导致。

(2)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能量分辨率不存在正比或者反比关系,主要是由于样品厚度太小,样品对射线阻止本领太弱,大部分射线能量没有全部被晶体吸收;样品厚度太大,Ce:GAGG闪烁晶体自吸收导致光输出变低,所以测试得到最好的能量分辨率厚度为4 mm。

(3)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Ce:GAGG闪烁晶体表面粗糙度、反射层封装方式和耦合方式,能大幅度提高Ce:GAGG闪烁晶体的能量分辨率,最高能量分辨率达到7.0%。

3 总结与展望

对不同厚度Ce:GAGG闪烁晶体样品的透过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e3+自吸收对Ce:GAGG闪烁晶体光输出有影响,随着Ce:GAGG闪烁晶体样品厚度增加,光输出不断降低。同时对Ce:GAGG闪烁晶体样品不同厚度、表面粗糙度、封装、耦合方式情况下的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进行了研究测试,表明通过优化Ce:GAGG闪烁晶体样品表面粗糙度、封装反射层和耦合方式,能大幅度提高Ce:GAGG闪烁晶体样品的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其中最优的方案是尺寸6 mm×6 mm×4 mm、六面抛光、二氧化钛封装,通过硅油耦合测试能量分辨率达到了7.0%。

采用北京滨松的CR173光电倍增管,峰值波长420 nm,而Ce:GAGG闪烁晶体的发光峰值波长为540 nm,因波长不匹配导致量子效率偏低,最终导致测试得到的Ce:GAGG闪烁晶体的性能偏低。本项目组后续将采用量子效率高的硅光电倍增管进行试验研究,预计将能提高Ce:GAGG闪烁晶体样品的性能参数。

猜你喜欢
硅油粗糙度晶体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
基于统计参数开展天然岩石节理粗糙度非均匀性和节理尺寸效应关联性研究*
框架材料表面粗糙度控制工艺研究
“辐射探测晶体”专题
如何看待含硅油洗发水
硅油填充术后早期硅油进入前房的临床分析及处理
硅油“谋杀”发际线?
CFRP槽的表面粗糙度预测
CAE技术在硅油风扇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