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4K全媒体新闻演播中心灯光方案
——以贵州广播电视台为例

2021-04-25 02:00姚慧琪施剑锋
演艺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演播布光演播室

姚慧琪,金 明,施剑锋

(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 贵阳 550000)

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普及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加快高清和4K超高清电视技术的应用,贵州广播电视台将原二号演播厅改造成4K超高清全媒体新闻演播中心。改造完成后,该演播中心能够同时供时政、民生两个频道同时段直播使用,满足新媒体节目制作、访谈节目制作、绿箱虚拟背景节目制作。

本文主要从全媒体演播中心整体规划、灯光系统设计、布光方法等角度,阐述贵州广播电视台4K超高清全媒体新闻演播中心的灯光方案。

1 全媒体演播中心整体规划

4K超高清全媒体演播中心总面积为511 ㎡,长27.8 m,宽18.41 m,高13.3 m,舞美制景设计满足全景别、全媒体和交互式报道的要求。演播中心在规划设计的同时,充分参考国内外先进的新闻制作流程、岗位设计等因素,在原有的建筑结构基础上,合理设置演播中心各角度的节目应用场景,使每一个区域独具特色,但又可以构成统一协调的整体。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空间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可以根据栏目的定位及播出的需求做到场景的迅速转换,整体舞美设计展现出新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的新闻传播特性及美学效果。同时,结合导控室和参观通道的设计,打造出一个集全媒体内容汇聚、制作、展示为一体的制播平台,实现同档节目多个主持人出镜、多屏投射结合、多景区站位取景,满足坐播、站播、访谈等不同的制作形式,通过灯光、大屏、节目包装等一体化呈现,最终呈现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整体视觉效果。

全媒体演播中心分为上下两层(图1、图2),采用旋转楼梯连接两个空间。一层分为两个演播室,分别为时政区和民生区,主要负责融媒体中心和大众生活频道的日常新闻直播以及节目录制,且可以同时直播和录制,互相不干扰。为保证两个演播区在录制时互相不干扰,演播中心中间采用透明隔声玻璃区分,并在社交媒体区和访谈区开设参观门,打通两个空间,实现既满足功能分区,又融为一体的整体规划。二层为新媒体区和参观区域,主要用于网络直播、访谈、节目录制以及绿布背景抠像。

演播中心时政、民生两个区中,时政1号区、民生1号区为固定主播台,以坐播为主;时政2号区、民生2号区为可移动主播台,以坐播和站播形式结合使用。社交媒体区主要以站播为主,访谈区和新媒体区以坐播和站播形式结合使用。不同的是,访谈区和新媒体区都可以作为绿布背景抠像、虚拟场景包装等使用。

图1 全媒体演播中心一层规划区域

图2 全媒体演播中心二层规划区域

2 全媒体演播中心灯光系统设计

与传统演播室相比,全媒体演播中心的灯光设计不仅有人物光的设计,还需要根据舞美造型以及功能,进行环境光的设计。为此,引入国际领先的灯光系统设计理念,对全媒体演播中心的舞美、灯光、背景等进行统一规划,呈现独具特色的贵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类节目视觉效果。

配置先进的灯光设备、灯光网络管理控制系统,满足播报、访谈等各类节目制作场景对灯光系统的要求,组成多功能、自动化演播中心,力求在满足安全、科学、高效的原则下,结合演播中心的舞美设计,实现演播中心“高清化、全媒体化”的特点,更好地营造节目的互动感和多样性,将传统的新闻节目以新鲜的模式呈现给观众。在视觉呈现的同时,灯光系统的构架以及系统的安全运行在直播以及节目录制过程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点。

2.1 灯光系统建设目标

结合实际情况以及节目使用的效率,灯光系统设计在遵循国家以及行业相关标准的前提下,追求实用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考虑到以后的技术进步,要求系统架构先进,具备灵活性与扩展性,能够兼容其他设备,可进行系统升级。还要便于管理和维护,通过网络可视化管理技术,实现IP化控制。

全媒体演播中心的灯光系统,包含灯光控制系统、灯光配电系统、灯光吊挂系统、灯光设备等,并要求稳定、安全、可靠。

2.2 灯光控制系统

灯光控制系统采用双环网实时热备份的架构,灯光控制信号采用网络信号控制为主、DMX512信号为备的双路信号,拥有高度的安全性。时政区和民生区的两套灯光控制系统既可以合为一体且具有相互备份、相互控制,又可分别控制单独的演播区域,且可以通过控台旋钮快速切换控制的演播区域,且相互不干扰。

灯光控制系统由1台网络管理计算机、3台ETC Elment2灯光控制台、6台24口POE网络交换机、6台4口网关、44台带RDM的信号放大器以及2组网络信号机柜组成。3台ETC Elment2灯光控制台中,2台分别放置在每个演播室的导控室,剩余的1台作为主控台。3个控制台用网线输出网络信号(主控)及DMX信号(备用)至演播室栅顶1#和2#网络信号机柜组,2台信号机柜之间由网线进行连接。其中,民生演播室和新媒体演播室共用一组网络信号机柜,安装3台交换机,3台4口网关,24台信号放大器;时政新闻演播室共用同一组网络信号机柜,安装3台交换机,3台4口网关,20台信号放大器。

控制信号一部分通过机柜内的网络交换机,经网线输出至演播室的终端设备盒上,每个终端设备盒配置1路网络接口,可用网关解码为DMX512信号输出;另一部分通过机柜内4口网关解码成4路DMX信号,输出至放大器,经DMX信号放大器放大后,由信号线输出至演播室的终端设备盒上,每个终端设备盒配置4路DMX信号接口。

灯光控制系统采用以太网控制技术,使用工业网络交换机将各点的信号集中,交换机之间用六类屏蔽网线及光纤连接,形成环型冗余备份网络。演播中心网络系统分两个中继站,民生演播室网络中继站、时政演播室网络中继站。每个网络机柜中继站都配置网络带光纤模块及POE供电的交换机、理线架、网络配线架、ETC Net3、ACN 4口Gateway等,中继站网络柜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每台灯光控制台都使用双网络线路连接至中继站内的网络交换机,采用线路备份的方式并入灯光网络系统。所有演播室内网络终端分配盒及吊杆以太网节点都采用POE供电,方便网关(DMX信号解码器)设备即插即用,然后接入整个网络系统,通过网络管理软件进行设置和更改。

RDM是DMX512灯光信号传输协议的扩展版本,是设备双向交换数据的传输协议,允许灯光控制台及其他控制设备通过一条DMX512信号线去发现配置、状态监测以及管理中间设备和线端设备;允许在照明设备或系统控制器和连接的RDM兼容设备之间,通过标准的DMX线进行双向通信,并可实现设备远程管理。该方案中的所有灯具和网关均带有RDM功能,通过RDM功能实现在网络管理软件和灯光控制台上进行灯光设备参数的设置、更改和运行状态监看。

灯光控制系统还具备网络可视化功能,可以通过网络管理计算机上的ETC灯光网络信号系统管理软件NET 3 Connect,实时监看灯光系统运行状况,并能够把灯光系统运行数据自动存档,还能通过监测功能,快速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以便检修系统故障。

2.3 灯光配电系统

配电系统配置有1台电源配电柜、3台电源直通开关柜、1组市电总线及2组UPS应急电源总线。电源配电柜的总闸采用800 A隔离开关,每个分闸采用400 A隔离开关。每台电源直通开关柜回路数量分别为96路,其中1台电源直通开关柜接入第三方UPS电源,为演播室直播节目所需灯具提供应急电源回路供电。

2.4 灯光吊挂系统

根据使用需求并结合舞美设计方案,改造后的时政频道演播室由11道水平升降吊杆、2个椭圆形升降灯架,以及一层天花下的8道固定轨道组成;民生频道演播室由12道水平升降吊杆、2道椭圆形升降灯架,以及一层天花下的11道固定轨道组成;新媒体演播区位于二层,新增一个方形灯格栅架。

2.5 灯具选择及配置

演播室需要对灯具的色温、显色指数、照度以及衰减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高清录制时,灯具色温必须为高色温,且要求显色指数≥90。而4K超高清的画面清晰度、动态范围、色域以及层次都明显高于高清,对灯具的要求更加严格。

根据舞美设计以及区域规划,全媒体演播中心采用三种类型的灯具,主要是用于人物造型的聚光灯、成像灯以及用于染色的PAR灯。整个灯具配置方案共采用50台LED白光成像灯、50台LED染色成像灯、68台LED螺纹聚光灯、114台LED PAR灯、4台LED天幕灯等,灯具全部采用LED光源,其在节能、人物与背景的层次感以及演出效果等方面,都比传统光源更具优势,也是现代灯光设计的一个趋势。

3 全媒体演播中心灯光分区设计

全媒体演播中心新闻节目的灯光设计主要以人物为主,结合服装、化妆、造型、舞美以及包装,在电视画面呈现端庄、大气的公众形象,并给观众一种真实可靠、值得信赖的感觉。

全媒体演播中心是高清以及4K超高清的录制标准,灯光设计要满足新闻播报、嘉宾访谈、实时资讯、人屏互动等节目的现场录制以及直播要求,并且可以达到多主持互动、多景区播报、多机位快速转场的功能,在满足高清以及4K超高清画面要求的同时,也增加了节目播报的多样化,提升新闻节目系统性和整体性,使其达到国际化标准。

根据节目形式以及演播室设计,全媒体演播中心主要分为坐播区、站播区以及访谈区,每个区域都是单独布光,采用三点布光法与多点布光法的结合,多角度、多种类、多层次的光源可使人物形象更加凸显,并为整个空间服务。对于三维场景的灯光设计,在满足人物对面光需求的同时,需要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强调人物轮廓。光影环境的营造更加符合现场需要,增加节目的艺术感、形式感与抽象感。

3.1 坐播区布光

新闻坐播区主要是主持人在主播台区域坐播新闻(图3),在人物布光的同时,主播台的布光也需要做相应的处理。根据演播中心结构以及舞美造型,主要由聚光灯做人物的整体照明,对主持人均匀铺光,清晰展示人物形象以及服饰细节;成像灯作为人物的主光,每个坐播点位单独使用。根据整体灯位设计以及现场情况,在相应的角度添加两个主光,加大正面与侧面光比,增强面部立体感,并通过下颚灯冲淡主持人下颚、鼻子以及眼袋的阴影。逆光在主持人背后二层的位置高角度投射,在保证人物光的同时,切掉多余的杂光,避免造成主播台过曝以及出现多余的光斑。逆光在勾勒人物线条以及轮廓、增强画面纵深感、突出主体人物的同时,也突出人物与背景大屏的层次,体现人物的发饰和肩部的立体感。

相比于之前使用的平板灯,聚光灯和成像灯的光质相对较硬,但在人物塑造方面显得更加生动、立体,同时也能减少泛光对环境以及主播台的影响,呈现的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景深也更明显,在照度满足的条件下,画面更具一定的艺术性。

3.2 站播区布光

站播区主持人一般是全身出境,通常也会通过大屏的素材以及虚拟影像与观众隔空互动(图4)。灯光投射的范围相较于坐播区更大,需要设计合理的角度,尽量避免光区投到大屏,避免主持人阴影投上背景墙。站播区与坐播区布光方式相同,均采用聚光灯做整体照明。根据站播点位以及摄像机的角度,在主持人前方180°的方位均匀投射,覆盖主持人全身以及活动的范围,并消除由于主持人手部动作造成的阴影,增强人物透视感、体积感,体现纯洁、干净、利落的人物形象。成像灯作为主面光,在整体照明的基础上做相应的调整,增加人物立体感,提高正面与侧面的光比,细化人物面部以及服装的细节。逆光也采用成像灯,采用相对较硬的光质勾勒人物的轮廓,突出主持人的立体感、增强发质,使得人物呈现饱满的精神状态,并在画面中凸显人物、丰富层次、拉大景深。

图3 演播中心时政区坐播

图4 演播中心民生区站播

图5 演播中心一层访谈区

3.3 访谈区布光

访谈与新闻播报不同,主持人与嘉宾常常会有一定的眼神和动作交流,访谈节目突出的是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图5)。因此,灯光设计需要突出人物的动态感,采用与坐播区同样的布光方式,对主持人以及嘉宾区域均匀铺光,展现人物细节特征。为了更好地呈现画面效果以及人物动态表情,对人物的面部细节进行细微调

整。根据演播室结构以及区域划分,灯位设计的角度较大,而且采用的聚光灯以及成像灯的光质相对较硬,每个光位都会产生阴影,光比的处理需要更加细致。主持人和嘉宾的动作以及互动也会无意识产生动作阴影,但动作阴影对整个画面的影响并不大,反而能够强调人物的立体幅度,使画面的层次更加丰富。

4 结语

随着电视技术、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全媒体演播中心整体规划应顺应时代发展,打造出集全媒体内容汇聚、制作、展示为一体的制播平台,灯光系统设计(包括灯具配置、灯位设计)、布光方法等应满足不同形式节目的制作需求。灯光创作者需要不断钻研电视录制的各项技能,了解新颖的节目形式,同时需要与多个技术岗口共同合作,营造良好的播出环境,与音视频一体化呈现,打造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整体视觉效果。

猜你喜欢
演播布光演播室
声入人心
——剖析有声小说演播技巧
探析小说演播如何更好地“化为人物”
浅谈小说演播中的角色塑造
新闻演播室灯光及布光技巧探析
县级电视台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应用
网格式布光法在电视灯光中的应用
虚拟演播室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创意布光及光绘神器
虚拟演播室的布光技巧分析
虚拟演播室系统在大同广播电视台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