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江湖·人生
——用创新与突破拥抱文旅演艺

2021-04-25 02:00李晓开
演艺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德化视界李娜

文/本刊记者 李晓开

华丽转身 只为逐梦而翔

李娜12岁进入陕西歌舞剧院团代班,开启专业舞蹈生涯,成为中国第一台旅游演出《仿唐乐舞》的舞蹈演员。九年学艺,让她认识到艺术之路并非只有舞者这一条,转型的迫切需求与未来的职业规划,让她决然舍弃稳定工资待遇,转身选择再次深造。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李娜考入中国舞蹈艺术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主修中国民族民间舞。四年学成后,她成为陕西师范大学的舞蹈学讲师。怀揣更多、更斑斓梦想的李娜,不满足于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地教学传授舞蹈理论知识,她期冀点亮舞台,通过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传播历史传统文化。

机会往往眷顾有准备的人。李娜在文创路前徘徊时,著名舞蹈编导、舞蹈家薛丽娜老师向她抛来橄榄枝,邀请她参与西安唐乐宫演出的编创及艺术管理等工作。2006年,李娜跟随恩师参与华清池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首版)的立项、规划、采风、策划、创意、设计、创作、编排、导演等全过程。

在不断试水中,她愈发坚定文旅创作的信心,也终于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文旅演艺创作,并全身心投入其中。

艺术殿堂中的一次次华丽转身,让李娜逐梦而翔,深刻体验到演员、学生、老师、管理者(编导)等不同角色的属性。因为感同身受,所以更加了解每个角色的所需所求,这也为李娜文旅演艺创制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快意江湖行 文旅演艺出我辈

有了目标,就立刻行动起来。李娜自言“二次杀到北京”,开始文旅演艺的快意江湖行,进军创制路。

为专心致志扎根文旅演艺,李娜在2007年成立“李娜导演工作室”,涉足户外实景演出与主题剧场演出等文旅演艺创制工作。作为导演,带领团队,参与创制演艺秀《吴越千古情》《三亚千古情》、实景演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音乐舞蹈诗《统万风》、演艺秀《泰山·梦秀》等。

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2015年,“李娜导演工作室”变更为“北京舞维视界文化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吸纳了包括项目策划、创意创作设计、编排、导演等各专业人才,形成可完整打造艺术作品的团队。在蓝海中搏击,以不同风格的作品示人,打造了与法国顶尖水秀团队ECA2合作的“实景水秀《武夷水秀·梦之泉》、航海主题剧场演艺秀《甬秀·港通天下》、中国首部航空主题特技秀《飞龙》、实景水秀《大河之魂》、主题剧场秀《遇见·香格里拉》(获得“世界最高海拔歌舞剧表演(室内)”吉尼斯世界纪录)、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一期园区整体演艺、郑州世界大剧院沉浸式电影片场演出《穿越德化街》”等兼具艺术性、商业性的作品。

舞维视界团队核心主创来自国内外艺术领域的翘楚,拥有丰富的创作经验以及众多享誉业界的知名作品。谈及团队相处,李娜表示,经过多年的磨合,团队契合度已然养成:多元观点→目标一致→各司其职→面世公演。在创作期间,李娜欣然接受团队每个人所提出的艺术创作观点,实现艺术家们对艺术品质的需求,但又能整体掌控协调出一致的创作思路,这充分展现出李娜超强的领导力。正是相互成长、相互成就,才有了如今的舞维视界。过往的一切荣誉都属于团队的每一个人。

所有付出,都不会被辜负。2020年12月10日,在2020游乐界文旅发展峰会暨金冠奖颁奖典礼上,舞维视界团队凭借沉浸式片场电影演艺《穿越德化街》,成功斩获“中国杰出创新产品奖”“中国杰出演艺服务商”文旅游乐行业两项大奖。在圆桌论坛上,作为论坛中唯一的文旅演艺创作者,舞维视界团队的代表与众多业内大咖进行深入探讨,并以《穿越德化街》为例,就“乐园演艺的发展趋势与市场潜力”进行分享,为乐园的演艺内容和形式提供了新思路。

感恩遇见,感谢付出。李娜表示,本次获奖也为团队的全新尝试和探索注入一针强心剂。她再三强调,所有成绩都来自于团队的努力与全情投入。

随着团队的日益壮大,项目管理愈发精细化,所获成绩愈发骄人。但舞维视界的初心未改,二十余年如一日地坚守“艺术品质与市场认可”的创作理念。作为舞维视界的“当家人”,李娜认为:“文旅演艺对创作从业者来说,是艺术与商业的融合。”在充分表达个人及团队艺术追求的前提下,又要满足商业的需求,这一点对于每个文旅演出创作者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难题。如何协调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创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你要什么?你要表达什么?你要达成何种效果?”对于文旅创作者而言,在演出内容的创意上,应该善于汲取历史和当地文化的精粹,并融会贯通,架起历史和当代之间的桥梁,让观众立足现在、感知过去;在演出形式的创意上,通过多种科技手段,运用综合性艺术形式,呈现丰富并且与内容相吻合的视觉效果。“诗与远方”时常被许多人挂在嘴边,总觉得那才是理想的境界。其实,它就在眼前,只是需要文旅创作者把它呈现出来。这就是文旅演艺的魅力所在,也是舞维视界团队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二十余载艰辛创作路,李娜见证了文旅演艺的发展和改变,深谙文旅演出观众的观影节奏和情绪,在创作中不断寻找平衡点,呈现“此处、此景、此演”的优秀演出。

勇于破圈 以艺术升华人生

在谈及过往的作品创意时,李娜表示,在每一次创作中,都会“挖空心思”地思考没有“见过”的表现形式,力求破圈,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所创新。司空见惯的、曾经使用过的、原来见过的等尽量不会选择,消极的重复与风格的重复是艺术创作的一条死路。唯有不断为难自己、不断深挖自身的潜能,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才有可能捕获创意灵感。艺术创作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创作公式,一个作品的成功亦不能完全复制。不断突破,或许就是艺术创作的迷人之处。

《甬秀·港通天下》是李娜及其团队打造的主题剧场文旅演出。从2013年开始创意,同步开始建筑定桩图设计、制作、排练、合成,历时4年打造出国内首部海上丝路主题大型旅游5D演艺秀。360°舞台将观众包围在中心位置,主舞台、1 800 ㎡穹顶天幕上、水池底、墙壁里、集装箱内外、观众身后、甚至安全出口,都是演员的表演区,实现空中、舞台、水下、实景、幻境等全方位的立体视觉效果,刷新观演体验。

在创作过程中,李娜表示,最大的困难当属演员的训练。剧院演出不仅需要特效,还要求演员具备舞蹈、高空杂技、潜水等多种表演技能,同时还有剧情表演需求。这种难度对于演员来说简直难以想象,但凭借多方努力及数月的悉心培训,最终结果喜人。《甬秀·港通天下》全天候演出模式已成为宁波文旅演出的名片,极大地促进当地文化及经济的发展。

2015年首演的《武夷水秀·梦之泉》,是李娜及其团队携手法国顶尖水秀团队ECA2打造的国内首台旅游演出水秀。舞维视界团队提出,水秀表演不能只呈现在舞台表演区,还应该深入到观众席,能够与台下观众互动,真正实现沉浸式观演体验。借助山水、舞台实景造势、演员表演与舞台特效相结合(山体投影与人表演、激光与人表演、演员与喷泉),为观众呈现一台令人惊艳的视觉盛宴。

2015年~2017年,李娜及其团队打造中国首部航空英雄主题实景特技秀《飞龙》,采用无人机集群表演,以无人机为主角在舞台呈现完美的表演,用科幻的视觉特效和大量黑科技手段呈现悬浮科幻的场景与意境,打造中国人自己的航空英雄人物,让观众感受一场既有视觉震撼,又有惊险刺激的剧情内容,真正了解中国航空英雄故事。

《甬秀·港通天下》剧照

《武夷水秀·梦之泉》剧照

《大河之魂》剧照

2017年,李娜带领舞维视界团队打造出首台无真人表演开放式跨媒体实景水秀作品韩城水秀《大河之魂》。采用独有的多维立体大型水中升降式龙形骨架“双龙玉璜首”和异形翻板投影幕为主表演区,配以独特设计的水下激光表演系统,视觉效果美轮美奂;高密度大型水帘作为投影媒介,运用多种创新技术,为游客呈现水火交融、穿越时空的全感官浸入式表演,“声、光、电、气、水、火、雾、5D动画”等多维表现元素无缝衔接融合,以天地为画卷,带给广大观众一场如梦似幻、震撼人心的黄河文化盛典。

《穿越德化街》是舞维视界2020年献年礼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开业一周年的作品。李娜表示,《穿越德化街》在终版定稿之前,至少出了6版完全不同方向的剧本,每一版剧本都经历了几十稿的修改。最终,舞维视界团队将目光聚焦在河南郑州老德化街上,剧中所有的人物故事、人物命运,都在这条街上铺开,他们生活的点滴痕迹,融汇成“德化秉性”“德化情怀”“德化风骨”“德化信念”,感动着来来往往的观众。历时4年不断提炼、打磨、梳理,团队通过与建业文旅的通力协作和四次颠覆性重大调整,最终确定以沉浸式大片场为风格的定制化剧场方案,采用多空间、多维度的表演形式。当然,除了创意、内容、情感外,舞维视界还运用大量黑科技彰显沉浸感及舞台张力,比如多表演区的设置、灵动的威亚技术、沉浸式声音特效的设计等。

从一部部作品的创制过程,不难看出李娜坚守的“永不停歇,永不驻足”的创作理念,也能体会到她“不在已经创造过的成果中徘徊,而是坚持不懈地追寻新的种子破土”的信念以及对艺术近乎偏执的追求。

对于文旅演出项目艺术创作中“内容为王or舞美至上”,李娜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表示,旅游演艺要用丰富的舞台技术手段体现内容,要具有观赏性;注重舞台表现手法,以及演员与游客的互动;注重光影饱和度及声音的还原度。她还强调,旅游演艺也不能过于崇拜技术,过度注重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官刺激,忽视观众对当地文化的体验和互动,这容易导致旅游演艺的“空心化”,很难获得市场认可。内容创意是主角,舞台技术是配角。只有实现演员带动观众投入剧情,让观众在剧情的推进中产生情感共鸣,才是一场成功的演出。科技的发展为旅游演艺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段和可能,如何将文化故事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象,更需要花费心思去考量。

在实践操作中,需要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不同部门为了一个创作目标,跨行业工作,艺术家要有技术意识,工程师要有创新意识,两者可以相互激发,彼此学习、了解,形成合作的模式或机制,才会创作出撼动心魄的艺术作品。艺术与科技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对于创作者来说,二者同等重要。

经过二十余载的行业锤炼,李娜及其团队对于文旅演艺各类项目的策划创意、创作设计及编排导演,乃至文旅演艺项目艺术创制全流程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谈及文旅演艺走向时,李娜表示,时下文旅演艺已从早期民俗表演+大尺度的自然空间展现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消费地区特色文化为主要商业模式,开始转向深入挖掘地区历史文化特色,结合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做出创新的观演关系和富有独创性的观演空间,这就是文旅创作者最具价值与挑战的核心任务。

《穿越德化街》剧照

正是凭借这份执着与挚爱,李娜带领舞维视界创作“活的舞台”,植根传统,塑造舞维,创新视界,在文旅演艺的路上愈拓愈宽、愈走愈远!

猜你喜欢
德化视界李娜
Nanosecond laser preheating effect on ablation morphology and plasma emission in collinear dual-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mboo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Personality Traits on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with its Relevant Teaching Advice
李娜作品
机视界
德化也有五彩
视界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