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1-04-25 08:58张聪聪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治疗室磷酸肌酸室性

张聪聪

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辽宁沈阳 110016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律失常疾病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分为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三种,患者大多会有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1-3]。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可能会导致患者猝死,必须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胺碘酮和磷酸肌酸钠是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胺碘酮是血管扩张剂,可以扩张血管,抗心律失常,使用时大多采取小剂量维持疗效,治疗效果显著且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4]。磷酸肌酸钠是临床医师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可以延缓心肌细胞受损,改善心功能[5-6]。本研究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以期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5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37例;年龄40~74岁,平均(58.27±6.08)岁;平均病程(1.08±0.51)年。对照组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40~75岁,平均(58.36±6.12)岁;平均病程(1.12±0.5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7]的诊断标准;②性别不限,年龄40~75岁;③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孕妇和哺乳期患者;②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③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有既往史患者;④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⑤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⑥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⑦合并心肌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吸氧、动态血压及心电监护等常规措施,并依据患者自身病情采取补钾和电复律治疗,同时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也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观察组患者给予磷酸肌酸钠 (北京利祥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 g/瓶,生产批号:201702256)静脉滴注,1 g/次,1次/d;盐酸胺碘酮片(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 g/片,生产批号:2017021077)口服,0.15 g/次,1次/d。

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胺碘酮片口服,0.2 g/d。

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率、矫正的QT 间期(QTc)、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①治疗效果: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8]:患者的胸闷、头晕、心慌等临床表现显著改善或者消失,24 h 动态心电图的室性期前收缩<10个/h或没有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则为显效;患者的胸闷、头晕、心慌等临床表现有所减轻,24 h 动态心电图的室性期前收缩减少为有效;患者的胸闷、头晕、心慌等临床表现没有减轻或有所加重,24 h 动态心电图的室性期前收缩没有减少或者出现增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心率和矫正的QT 间期(QTc):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和QTc;③心肌损伤标志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西门子ADVIA Centaur XP)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④炎症因子: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来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有限公司,以上操作过程均需要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来完成;⑤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出现静脉炎、恶心、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14 d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和QTc 的比较

两组治疗14 d后的心率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14 d后的QTc 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心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4 d后的QTc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和QTc 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和QTc 的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心率(次/min)治疗前 治疗14 d后QTc(ms)治疗前 治疗14 d后观察组(n=75)对照组(n=75)t值P值87.03±10.31 86.87±10.11 0.096 0.924 63.87±8.12a 73.56±9.27a 6.810<0.001 377.87±40.34 375.11±40.12 0.420 0.675 410.53±50.27a 389.56±44.32a 2.710 0.008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比较

治疗14 d后,两组cTnI、CK-MB、BNP 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cTnI、CK-MB、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cTnI(ng/mL)治疗前 治疗14 d后CK-MB(ng/mL)治疗前 治疗14 d后BNP(pg/mL)治疗前 治疗14 d后观察组(n=75)对照组(n=75)t值P值1.21±0.25 1.23±0.26 0.480 0.632 0.15±0.02a 0.24±0.05a 14.474<0.001 12.69±1.47 12.58±1.44 0.463 0.644 6.07±1.14a 12.58±1.44a 9.126<0.001 147.29±18.25 148.52±18.86 0.406 0.685 93.26±10.21a 118.45±13.54a 12.864<0.001 a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

治疗14 d后,两组TNF-α、IL-6 和IL-8 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TNF-α、IL-6 和IL-8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μg/L,)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μg/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TNF-α治疗前 治疗14 d后IL-6治疗前 治疗14 d后IL-8治疗前 治疗14 d后观察组(n=75)对照组(n=75)t值P值3.37±0.36 3.39±0.37 0.336 0.738 2.10±0.27a 2.75±0.31a 13.693<0.001 41.22±5.21 41.25±5.23 0.035 0.972 15.89±2.17a 27.98±3.79a 23.974<0.001 99.17±16.35 99.24±16.39 0.026 0.979 18.67±2.38a 36.79±4.53a 30.667<0.001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共出现2例(2.67%)不良反应,其中静脉炎1例(1.33%),恶心1例(1.33%)。对照组患者共出现3例(4.00%)不良发应,其中恶心1例(1.33%),低血压2例(2.67%)。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发生在心室的心律紊乱。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后会造成血流动力学异常,引发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危害患者生命安全[9]。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Na+、K+、Ca2+通道来延长心脏纤维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激动,降低心肌细胞传导速度,减弱窦房结自律性,起到治疗患者的作用[10-15]。磷酸肌酸钠是一种心肌保护剂,可以快速转化成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为缺血的心肌细胞提供足够的能量,抑制凋亡诱导因子生成,保护心肌细胞,维持心肌细胞正常电生理学状态[16-19]。本研究探讨了磷酸肌酸钠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 d后,使用磷酸肌酸钠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总有效率、QTc 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心率低于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且两种治疗方式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使用磷酸肌酸钠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和改善心功能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cTnI、CK-MB、BNP是心肌损伤标志物,常用来评估心肌损伤程度。TNF-α、IL-6、IL-8是临床上判断炎症活动的参考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 d后,使用磷酸肌酸钠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cTnI、CK-MB、BNP、TNF-α、IL-6 和IL-8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使用磷酸肌酸钠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cTnI、CK-MB、BNP、TNF-α、IL-6 和IL-8水平低于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提示使用磷酸肌酸钠联合胺碘酮治疗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恢复心肌损伤、减轻炎症发应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李延辉等[20]研究结果显示,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可以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临床可以优先选择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综上所述,磷酸肌酸钠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以降低血清中的炎症因子,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

猜你喜欢
治疗室磷酸肌酸室性
皮肤科性病治疗室院感管理分析
探讨病区治疗室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白菜
门诊治疗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应急护理措施
磷酸肌酸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
磷酸肌酸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致1例荨麻疹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