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脑外伤患者精神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1-04-25 08:49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脑外伤组间康复训练

李 娟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上饶 334000

脑外伤主要是因为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在患者头部,从而引起颅脑组织损伤,可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运动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重型脑外伤患者,常需要通过急诊实施开颅减压治疗,且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但术后容易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而早期临床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效果并不理想,而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等措施,通过对患者心理、生理等进行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恢复期运动能力,而提升生活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外伤患者精神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的4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6~63岁,平均(44.50±6.07)岁;病程4~10个月,平均(7.83±1.05)月;致伤原因:车祸18例,高处坠落12例,工伤事故1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7~64岁,平均(45.25±6.16)岁;病程6~12个月,平均(7.98±1.15)月;致伤原因:车祸19例,高处坠落12例,工伤事故9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已发生脑外伤时间>6个月;②有明确脑外伤史;③经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外伤;④成功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脑部疾病者;②既往存在精神疾病者;③合并严重感染者;④既往存在运动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面对面口头宣教,包括心理疏导及饮食指导。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组建护理小组:护士长任负责人,成员包括脑外伤教授2名,脑外伤护士20名。②分工:将患者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配备一名护理组长,3~4名责任护士。③护理措施:a.心理干预。术后由于患者身体较虚弱,受疼痛、运动受限等因素影响,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在加上对工作、生活、社交方面的担忧,患者心力压力更大。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多与患者沟通,对存在有自我价值感降低、食欲缺乏、抑郁、焦虑等心理压力较重患者,可依据患者情况针对性心理干预,如焦虑可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预期,提升患者康复信心,缓解缓解心理压力。通过舒缓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b.并发症预防。责任护士在组长指导下采取措施降低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提升患者术后康复安全性。对处于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定时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给患者雾化排痰。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健侧,给患者翻身时,对患者肩部做好保护工作,禁止出现过度背伸等情况。c.康复训练。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运动,主要有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其中上肢运动由近及远的原则,从手指沿着手臂直至肩关节,进行屈曲、按揉,每天2次;下肢运动与上肢相同;意识清醒患者,可以增加抬腿、蹬腿动作,训练时间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对患者日常生活行为进行锻炼,包括更衣、进食、上厕所,在穿衣时,辅助患者完成侧患穿着健侧则鼓励患者独立完成,衣物以纯棉、宽松类为主。在上下楼时,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两组均护理1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护理1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价[3],其中SAS评分≥50分为有焦虑,SDS评分≥53分为有抑郁,评分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②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4]评估两组的生活能力,共计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③护理1个月后,采用委员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克伦巴赫系数为0.812,重测效度为0.856)评估护理服务满意度,总分100分,分值>90分为满意,分值在80~90分为基本满意,分值<80分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SDS评分 SAS评分对照组(n=40)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n=40)干预前干预后45.45±7.12 42.21±6.35a 45.43±7.12 40.21±6.35a t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P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t 干预后组间比较值P 干预后组间比较值45.12±6.89 31.56±5.69a 0.211 0.734 7.900 0.000 44.12±6.89 30.56±5.69a 0.836 0.406 7.158 0.000

2.2 两组干预前后ADL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ADL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26.03±5.21 25.70±4.62 0.300 0.765 42.45±8.01 60.52±8.87 9.546 0.000 10.868 22.020 0.000 0.000

2.3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受建筑施工、车祸的影响,脑外伤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4]。该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偏身感觉障碍、意识模糊、视觉或听觉异常、昏迷等,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引发偏瘫、长期昏迷、失语、植物生存状态、脑积水、癫痫、记忆力减退等功能障碍[5-8]。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术后治疗仍存在一定创伤,常伴随并发症出现。因此,实施较好的护理方案来减少该情况的发生。

脑外伤患者治疗以往多采用常规护理,通过面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饮食指导,其内容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一般[9-10]。而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常出现关节痉挛现象,故必须对该类患者进行康复训练[11-12]。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观察其应用效果。康复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康复训练等三个方面[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外伤患者心理压力。其原因在于脑外伤患者术后产生较大心理压力,觉得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积极有效改善患者的心态,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的ADL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康复护理能有效恢复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原因在于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帮助患者进行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的机体功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治疗,有利于预后恢复[14-15]。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提示康复护理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其原因在于康复护理通过并发症管理,不仅可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康复训练应用在脑外伤患者中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脑可有效改善脑外伤患者精神状况,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脑外伤组间康复训练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