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2021-04-25 08:09杨相斌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工程施工主体作业

杨相斌

(桂平市天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桂平 537200)

基于现代化建筑建设的目标,在生产方面既需要做好建筑性能的把控,同时也要保障美观性。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针对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展开深度的研究,提出创新和优化的管理办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案例概述

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建筑情况整理如表1 所示。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建、钢结构以及室内精装修等。从建筑设计方案分析,设计为框架结构,屋盖钢结构选择的是钢柱平面弧形钢梁体系,屋面设计为金属曲面屋面,建筑外墙选择的是石材幕墙和玻璃幕墙以及铝板幕墙。整个工程的结构比较复杂,面临很多施工重难点。现围绕工程施工管理做法,进行具体的分析。

表1 建筑设计情况

2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操作的关键点分析

2.1 技术重难点

从主体结构施工角度分析,若想保障大跨度弧形钢梁和连续折梁以及屋盖悬挑结构部分的精准安装,面临很大的技术挑战和困难。基于推动施工作业安全高质量开展的目的,工程中积极推广应用特殊方法以及装备。例如,屋盖结构大型钢梁工程作业,使用大型履带吊开展抬升作业。现结合作业的实践分析,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运用。

2.2 钢结构施工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应用比较广泛,从质量把控的角度来说,要围绕质量战略以及打造精品工程为原则,积极推广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促使整个工程智慧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整个工程钢结构施工作业中,应用BIM 技术辅助工程主体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采取可视化建筑模型,支持统筹整体施工方案。技术的支持下,使各个区域能够结合现场作业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设备,实现对整个主体结构、施工作业的情况全面掌握,实时监控作业进度,使项目能够又快又好的推进。在施工作业中,通过引入BIM 技术,辅助主体结构设计和施工以及运维等工作的开展,通过全生命周期共享数据信息挖掘BIM 技术的优势,促使工程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严格有效地把控工程施工的进度以及质量,促使管理效能水平得到提高。目前来说,在主体工程中预制构件的应用比较广泛,通过采取工厂预制的方式,能够实现对质量的有效把控。深度挖掘BIM 技术的优势,通过精准计算,为预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参数支持在现场吊装作业中,必须要做好精度和安全性的把控,切实保障整个主体施工作业效益目标的实现,使预制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2.3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作业中,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为重点技术和核心技术,要做好严格的把控。本次施工作业中,围绕施工前期材料准备环节做好有力的控制。对于使用的混凝土原材料,也要做好有效的质量检验检测,排查潜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优化选择的方案,通过组织开展实验的方式来选择配合比参数指导施工作业的开展。目前来说,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多为预制混凝土,能够切实保障配合比和材料的状态,进而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在组织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时,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按照一次性浇筑施工方案,做好每个细节与环节的把控,保证振动到位,而且浇注均匀。对于混凝土工程施工常见的温度。引发的质量问题需要做好预防与控制,以免因为温度控制不到位影响整个浇筑的效果,例如需要做好水化热的控制,通过减少水泥的使用量,或者在施工环节做好降温处理等,以免出现温度裂缝。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作业中,混凝土浇筑作业之后,需要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通过洒水和覆盖等措施落实具体的保养工作。

2.4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作业中,钢筋工程为主要内容。整个系统中钢筋直接影响建筑墙体以及结构等的稳定情况,因此要做好有效的控制。从钢筋材料选择方面,要做好有力的控制,优选高品质的材料。加强和供应商的合作,使其能够提供优质经济性较好的材料。对于采购的钢筋,要做好结构方式和尺寸规格等的检验,通过检测分析,保证钢筋材料标识和性能水平能够达到技术标准,以免使用环节产生问题,在钢筋使用环节,则要按照各个工序工程的要求,灵活地控制钢筋的规格,选择适宜的连接方式,例如冷压或者搭接等。

3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质控策略

3.1 实施技术标准化管理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与规范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把控,促使技术应用价值得以实现,在实践中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根据采用的技术特点,分析技术存在的重难点,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与改进的措施,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编制完善的技术标准与方案,落实到工程管理实践,指导工程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组织施工作业前,需要认真贯彻落实技术交底,使参与本次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技术的要点与方法,针对常见的问题和面临的技术挑战能够有相应的了解,进而掌握控制方法,应用到实际,严格把控工程作业的效果。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是要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现场监督与检查,督促施工作业人员严格按照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的规范和要求,落实具体的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等施工作业[1]。

3.2 贯彻精细化管理

主体结构施工作业中采用很多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设备,为了能够实现对技术应用效果的全面控制,要求做好精细化管理。对于工程采用的新技术,要制定完善的技术应用方案,利用动画模拟技术做好技术交底与培训,提高施工作业水平,使各项问题得到有效的防范,避免因为人员对技术掌握不充分造成质量问题。对于工程采用的新工艺,则需要做好每个流程的控制。如果主体结构中使用新材料,必须要明确材料应用到技术标准和规范[2]。围绕施工作业现场做好有效的控制,以免材料质量不达标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要积极引入相应的检验检测技术,做好材料质量的全面检查,保证施工采购环节和设计环节以及其他环节的质量效果达标。基于建筑机械化施工作业背景下,若想充分地提高技术应用效果与效益,需要做好机械设备应用管理。在实践中,对于使用的机械设备,要做好日常的保养和维修。为机械设备配置现代化检测装置,掌握运行的数据信息,提高应用管理水平[3]。

3.3 搭建技术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需要多个部门和专业人员的参与。从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实际情况来说,存在数据信息共享不及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和优化,在实践中搭建技术应用管理平台,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价值与优势。将主体结构设计技术方案和标准,利用信息化平台及时传递到各个部门各个专业各个班组,使施工作业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技术内容。借助施工作业现场配置的二维码和其他信息化装置,使工程施工现场的人员能够及时通过扫一扫,来获取工程施工图纸或者其他技术信息,指导整个工程施工作业的开展与落实,切实保障建筑工程建设效益目标实现[4]。

3.4 做好结构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管理,要围绕工程施工现场,做好全面严格的监督检查,动态消除潜在的隐患与问题,保障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价值和效益。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对主体结构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全面掌握生产作业的情况。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作业进行严格把控,若遇到技术难题与问题,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方案和管理措施,严格把控主体结构技术的应用价值实现[5]。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管理,要做好精细化管理,保障技术应用效果与效益。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主要技术,提出实施技术标准化管理、贯彻精细化管理、搭建技术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好结构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等策略。

猜你喜欢
工程施工主体作业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作业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我想要自由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