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港口城市迎风上

2021-04-25 03:39刘长俭
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港口城市枢纽吞吐量

刘长俭

2020年11月3日,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王翔/摄)

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提出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水运布局方案,明确了国家航道网和全国主要港口。国家航道网由国家高等级航道和国境国际通航河流航道组成。其中,“四纵四横两网”的国家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国境国际通航河流主要包括黑龙江、额尔古纳河、鸭绿江、图们江、瑞丽江、澜沧江、红河等。全国主要港口合计63个,其中沿海主要港口27个、内河主要港口36个。全国主要港口将是我国港口建设与发展的重点,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急需下一步发展完善。

这些港口是重点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挥上海港、大连港等国际枢纽海港作用,国际枢纽海港未来将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的全球航运枢纽,提升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引领沿海港口转型升级与现代化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门户。

全国主要港口合计63个, 其中沿海主要港口27个、内河主要港口36个。

上述国际枢纽海港中,上海港、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深圳港、广州港等8个港口是我国重要的集装箱干线港,在我国外贸集装箱运输中具有重要的枢纽地位,2020年完成的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的91.3%。

考虑国家战略、区位优势等因素,连云港港、北部湾港、洋浦港三港第一次与沿海八个集装箱干线港一并升级为国际枢纽海港。2020年,上述三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4.1%,其中,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占比为2.5%;集装箱运输规模相对较小,但发展潜力较大,如北部湾港、洋浦港,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别为32.2%和44.0%,而同期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仅为1.2%。

这些城市被多次提及

从港口城市所在通道、枢纽系统中的定位,一定程度上可看出不同港口城市未来的差异化发展机遇。特别是《规划纲要》多次提及的港口城市,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发展潜力也将更大。

《规划纲要》在通道及枢纽布局中,上海、广州、重庆、天津四个港口城市,被直接提到的次数为17次、10次、10次和9次。上述港口城市均位于我国重要经济增长极,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的重点,连接多条交通主轴、走廊、通道,是所在经济区域内港口群发展的核心依托。特别是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港口城市,是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拥有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通道、中欧班列等优势,未来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2020年,重庆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占川渝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81%,枢纽地位突出。

《规划纲要》在通道及枢纽布局中,深圳被提及8次,青岛、武汉、长沙被提及6次,南京、大连、厦门被提及4次。上述港口城市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地位也十分突出,在区域港口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其中,深圳、青岛、大连、厦门四个港口是《规划纲要》明确的国际枢纽海港。武汉、长沙,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港口城市,在港口枢纽地位提升、服务功能拓展、现代物流功能完善等方面面临新机遇。

这些地方有短板

虽然国内这些重点港口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方向和重点有所侧重,但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特别是《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要求相比,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短板和差距,主要体现在:航运现代服务功能仍是短板,船舶登记、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等高端服务能力依然欠缺;全国主要港口,特别是国际枢纽海港,在國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枢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内河航道布局仍不完善,航道等级总体偏低,这将是决定南京、武汉、长沙、重庆等港口功能拓展和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基于上述原因,未来港口城市需重点完善几个方面:

推动所在区域构建协同高效的港口群。突出重点,着力打造航运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加快集聚现代航运服务要素,构建对外开放和政策创新新高地,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强化综合运输枢纽功能。加强集约化、规模化公用港区建设。强化主要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做好港口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建设畅通、可靠的集疏运体系,加快多式联运发展,促进临港产业集聚集群。

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以国家枢纽海港,特别是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完善船舶和航运交易市场体系,规范发展船舶交易、拍卖、评估、咨询,加快航运金融、保险、仲裁、信息、人才等高端服务业发展。

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重点完善保税区、工业区、出口加工区以及保税港区等产业园区发展,形成港口、物流园区、城市互为依托、互融共生的发展格局,强化港口发展的城市软环境配套。

发展智慧、绿色和平安水运。加强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港航信息化水平,推进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堆场建设改造,推动内河港口设施装备和运输船舶智能化。高效利用港口资源,发展绿色港口,提高铁路、水运集疏港比例。落实港口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港口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与应急保障联动协调机制,提升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

猜你喜欢
港口城市枢纽吞吐量
勒阿弗尔与大连市贸易合作潜力与路径分析
济南、青岛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枢纽偏好型产业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宁波港口与城市发展研究
中国枢纽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
2014年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