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用“心”探索

2021-04-25 15:28牛付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3期

牛付江

【摘要】班级管理如同治理国家,尽管千头万绪,事务繁多,但如果勤于反思、提炼和总结,运用诸如小题大做、冷静智取、多方调度、坚持不懈等个性化处理方法,无不贯穿自己的教育初心和用“心”管理的理念。

【关键词】小题大做;冷静智取;多方调度;坚持不懈

先贤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章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后人对此句有多重理解,但意思大致为,治理国家如同烹饪菜肴一样,只要把握好调料、火候、动作的分寸,就能治理好国家。有歌唱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班级是个“大家庭”,需要我们怎么把握班级管理的分寸呢?历经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笔者的教育初心从未改变,一直在探索用“心”教育的路上。

一、“小题大做”,显示用心

班级管理中,学生之间发生矛盾非常常见,学生“投诉”被同学“欺负”的事情时时遇到。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演变为大冲突。

那天,小陈过来办公室不开心地说,他课桌里常常被三四个同学塞垃圾。欺负人?笔者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近来社会常常关注的校园欺凌事件。笔者马上表扬他处事得当,没有和同学发生冲突,而是及时找教师处理,避免了打架斗殴,也借以稳定他情绪。接着,笔者抽空去教室找被投诉的学生了解情况,一个个到教室外单独过问。不过,意外的是,他们都说小陈也往他们课桌里塞过垃圾。小陈也证实了他们的说法。此外,也再无别的矛盾。

看来还真是个不大不小的欺凌事件。由于小陈在班级学习成绩落后,所以容易被人“另眼相看”,不时会遇到同学的恶作剧。他也并未及时反应给教师,而是用对方的方式回击,这样使得对方发展到三四个人。

乱扔垃圾不文明,搞恶作剧要受教育,乱扔垃圾就要捡回垃圾,道理他们都明白。于是,讓他们“补救”行为的过失:捡干净教室内外的垃圾。几个“恶作剧”的学生干得忙忙碌碌,看得出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小陈也参与其中,毕竟他也乱扔了垃圾。

任务完成后,他们要在笔者写好了时间、事由、过程的教育笔记上签名。事情虽然暂时解决了,错误是不是真的会改,要看以后的表现。期末放假学生德育评定前,笔者会私下让他们重温教育记事,回顾犯错之后是否改正错误,并坚持努力不再重犯。

教育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倾听、调查、分析、处理、记录、回顾,笔者常常这样一以贯之、郑重其事地处理学生纠纷,坚持小题大做。这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笔者的用心。这一教学举措化用了陶行知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从而让自己朝“罚,是为了不罚”的方向努力。

二、冷静智取,善解人心

体育课上,小廖不小心冲撞到好友小张,觉得对方是好朋友,想嘻嘻哈哈忽略不计。谁知小张不依不饶跑过去回打。这时笔者碰巧路过,小张哭喊着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并且要求笔者狠狠处罚对方。

按理说,小廖确实应该受批评,冒犯别人致歉安慰也理所应当,但小廖的性格偏偏做不到,过去的经验和刚才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笔者应小张的严厉批评他,结果很可能是小张并没有得到多大安慰,而小廖因为众目睽睽下颜面尽失而与他芥蒂更深。

笔者忽生一计,决定“智取”,于是有些神秘地问小张:“我先不按你要求的那样罚他,你想不想听让他受罚更重的建议?”情绪激动的小张可能有些意外,忽然静了。接着听到了笔者的建议:“大家都看到是他的错,我如果当众严厉处罚他,就和他的错扯平,他就心安理得了。这样大家反倒觉得你没肚量,得理不让人。其实,他知道是自己的错,只是没缓过神来,也因为性格原因没来得及道歉。我越不严厉训斥处罚他,他越感觉亏欠你,心里不安。”小张一定认同了笔者的想法,因为他这时完全平静下来了。“好在你没受伤,有我主持公道,放心好了,你先回教室休息吧。”他也自觉刚才失态,马上一溜小跑回去了。

小廖知道事情闹大了,正不知道如何是好时,笔者为他“下台阶”支招:写致歉书,言语恳切细致分析自己的错误。此外,笔者还安抚他,对方反应过度,大家都看得到,如果再去计较就会被人觉得小气。

化解学生激烈的冲突,常因教师的冷静智取而“灭火降温”,也因教师的善解人心迎刃而解。

三、多方调度,帮扶精心

小鸿性格内敛,上学却经常迟到,特别是早上,作业也时不时不能按时上交。与他的家长电话联系时,他妈妈常言含歉意又显得急急忙忙。家访时,笔者才知道,他的父母远在另一个镇工作,早出晚归,车程单程就要一个多小时。他起床上学时,父母早已上班,对他的监管力不从心,哪怕是早上督促他按时上学。对他这个“老大难”问题,笔者决定多方调度,精心帮助他。

1.调度家长。笔者跟小鸿的家长分析他的处境。小鸿其实是个准留守儿童,清晨要自己解决早餐后上学,傍晚要自我管理完成作业。他很可怜,也很坚强。家长不要总向他发牢骚加压力,而要在言行上关爱帮助他,坚定地为他做好上学前的早餐,时不时电话督促他写作业,回家后也要看看他的作业。

2.调度同学。恰好笔者班的小俊每天到校很早,他又和小鸿住同一小区。笔者让性格温顺的小俊早上喊他一起上学,坚持一段时间。这也让小俊的早到多了一份积极含义。

3.调度自己。小鸿下午放学回家前,笔者常常温馨提醒他早睡早起。第二天追问一下他睡觉、起床的时间,及时地提醒和表扬,让他感觉到教师在密切关注他的作息情况。这也是动员自己的结果。

如果有时间,笔者还鼓励他尽量放学时稍晚回家,以便辅导他,同时也减少他在家做作业的时间。这样,保证了休息时间,他的早上迟到几乎绝迹,成绩开始进步,师长的表扬增多,连获两次成绩进步奖。

调度家长、同学和教师的合力,精心帮扶一个少年在人生读书阶段迅速步入良性循环,很有意义。

四、坚持不懈,育人耐心

小浩家庭条件优渥,父母各方面素质都不错,而他的成绩却一直不理想,作业潦草,性格孤僻,缺少朋友。他在校园中见到笔者总会远远跑开。住宿的他为舍友所排斥,曾有学生关门不让他进。他也排斥同学,这不,他来投诉舍友小刘偷拿他枕头下的东西了。笔者分析,同住一室的只有小刘一人,很容易被怀疑,所以小刘拿的可能性很小,但他还是坚持说“都不止一次了”。

小刘断然否认自己拿了。笔者安抚他,用了点语言技巧:“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先贤孔子教你该怎么做——他误会了你,你不和他计较,这显示和锻炼是你的肚量。你真被误会了,就静观其变吧。”小刘释然地笑了。

第二天小刘跑来兴奋地告诉笔者,小浩在自己柜子里找到东西了。“你看,你做了一次真正君子,不计较别人的误会,大气!”笔者看到,小刘出去时步子都是轻快的。这件事小浩和笔者都没再提起。可以看出,笔者遇事冷静的态度对小浩有了正面作用。现在,小浩写的字比原来好多了,主动和笔者搭话了,积极参与劳动了,甚至开始和几个同学交往了。见此,笔者继续给他耐心的鼓励。

教育教学会面对不同特点的青少年,工作纷繁琐屑。笔者也难免用“教育不是万能的”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但当笔者不懈努力,取得教育的一点小成功时,才顿悟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的真正内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教育诚然有不可为之处,但阻止不了笔者渴盼成功、不断探索的逐梦脚步。

教育初心不改,笔者永远在探索用“心”教育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