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策略研究

2021-04-25 15:28高焕儿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3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阅读能力数学教学

高焕儿

【摘要】阅读能力对于学生从文字中获取关键信息十分重要,学生不仅要应用阅读能力指导语文学习,还要尝试应用此能力指导学生数学学习。数学阅读能力是当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的一种能力和素养,对于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谈一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快速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数学教学;阅读能力;教学研究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师不再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在能力升华的基础上学习效率更上一层楼。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以及数学素养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通过阅读能力的提升指导数学学习能力和效率的提升,同时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一、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数学学科知识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十分枯燥,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课堂参与度明显不高,进入中高年级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此外,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的被动学习心理难以转变,因此,常常需要教师循序善诱才能够理解数学题目表达的意思,学习效果也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二、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学习的前提是阅读题目条件,阅读能力是保障学生学好数学的保障。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而语言当然与阅读相关。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对重要信息的敏感度,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升和发展,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此外,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一定的意义,所以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三、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与对策

结合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以及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数学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主动进入到数学题目的阅读和解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小学数学教师不管是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可以从阅读兴趣入手,尝试通过情境的创设或者趣味阅读活动的组织促进学生数学阅读兴趣逐步升高,同时,促进他们主动融入到数学环境中,通过文字和语言高效地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

例如,学生在学习“位置与方向(二)”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将课本中的台风问题呈现出来,并将台风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动画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认识应用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后,教师鼓励学生重新阅读课本中的重点句子,并从中分析“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中心位置是什么意思”以及“多长时间后台风能够达到中心位置”等,为学生学习“通过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内容打下基础。在多媒体辅助下,学生读图和解图的能力随之升高,阅读兴趣也随之升高,为后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题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培养学生“咬文嚼字”能力

进入中高年级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数学学科的应用题目的难度也随之升级。但是,通常情况下,数学教师会将“找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快速想到解题的方法。而上述方法并不是万能的,也会出现一些迷惑性词语。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关键词的讲解外,还要教会他们“咬文嚼字”,进而使其高效理解文字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进而快速理解数学材料以及快速从字、词、句中找到关键解题方法。

例如,学生在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一上课先将一道关于整数除法的应用题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自主阅读题目后快速说出算式和得数。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除法知识基础,因此,在课堂中表现十分积极。此时,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他们选用除法计算题目的关键信息,为讲解分数除法打基础。紧接着,教师又将一道关于比较两人在不同时间内行走不同距离的分数题目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再次通过时间、距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并解答题目。结合之前的经验,学生能够从文字中快速得出已知条件以及应求问题,并且能够快速列出算式。算式虽然列出来了,但是如何解答关于分数的除法问题仍旧是一道难题,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此时,很多学生将“分数除法问题”转化为“几个几分之几形式的分数乘法问题”,同时,通过画图的方法解答出题目。当学生结合此题目掌握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后,教师鼓励他们自主抽象出转化过程中的三个要点。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提升后更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分数除法运算规律以及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为学生创造数学阅读条件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为顺利地展开教学。良好的数学阅读条件的创设与新课改教学理念不谋而合,能够真正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在课堂通过留取一定的时间或者组织合作活动的形式为其创造出良好的数学阅读条件,促进他们对阅读数学课本中的一些已知条件或者问题,并由此展开分析和讨论,使其通过阅读快速梳理现有知识和条件,并且想办法快速解决问题。在充裕的阅读环境或者条件下,小学生的主动性明显提高,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为后面在课堂中学习过程中高效掌握数学知识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持。

例如,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一节内容时,教师先将课本上的公园买卖风筝的情境创设出来,为学生提供一些时间来仔细阅读课本中三个人因为买风筝讨论价格的整个过程,并使其在阅读过后用自己话讲故事。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中的文字和数字认识到了“元角分之间的互换可以将小数问题转化为整数问题”“小数加法也可以转变为小数乘法”等知识点。等到学生了解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后,教师逐渐加深其难度,将课本上的长方形玻璃面积的计算场景展示出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课本上的提示内容而快速将因数和乘积的变化对于小数位数的影响关系弄清楚,进而高效掌握了小数乘法规律,且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随之升高。

(四)提升学生数学课外阅读量

数学阅读除了教材的阅读,还可延伸到互联网以及课外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要局限于课上,教师还可在课后布置课外阅读作业,促进学生在课外对数学知识的搜集过程中阅读能力得以发展。小学生的数学课外阅读量提升后,他们会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能力和数学思维也会随之提升和发展,为其良好应用数学知识点解答数学问题提供了充足保障。

例如,学生在学习《圆》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将圆的画法、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点讲解出来以外,还可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查阅关于圆的趣味小故事或者知识点,并且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或者制作成手抄報。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搜集和整理信息,从中发现查找到了很多数学史实,还使得自身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随之升高,为其认识到课堂中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打下基础。此外,很多学生在结合课外阅读设计手抄报过程中将“完美的图形——圆”作为主题,通过画图标记的方式将直径、半径、面积和周长等重点内容涵盖其中,还将圆周率、祖冲之等内容以简短的句子表达出来。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对于学生阅读量的提升以及知识的理解可谓是意义重大,是教师应该一直组织并开展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把阅读引进数学学习,多给予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多读课本,多看数学课外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参考文献:

[1]齐胜学.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J].科幻画报,2019(12).

[2]孙润萍.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8(3):55.

[3]关百稳.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150.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阅读能力数学教学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