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阅读资源,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021-04-25 15:29林晃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2期
关键词:课堂活力小学数学

林晃眉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今日课改已过去多年,教材新增的阅读资源学习却仍是难以实施。鉴于此,本文以人教版教材编排的“你知道吗?”为切入口,从立足阅读资料,丰厚数学课堂;感受数学发展,提升育人价值;利用美学价值,突显数学魅力这三方面,谈谈笔者对数学文化资源教学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资源;课堂活力

数学学习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数学文化”。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理念也在随之变化。重新认识“数学文化”的内涵,将“数学文化”润物无声地渗入到课程学习中,被看成是改进数学教学,特别是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方面特色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体现尤为鲜明。下面,笔者以教材中“你知道吗?”这内容为切入口,谈谈对数学文化资源教学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据统计,“你知道吗?”的阅读材料在小学阶段共有58篇。从内容来看,分布在各册教材当中,所占比例有相同也有不同。总的来说,呈现越来越丰富多样的趋势。从高低学段安排来看,低年段约占34.5%;高年段约占65.5%。如此安排充分体现了编者的用心,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的不断增加,教材安排了更多让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不同形式的数学阅读活动。在这过程中,从古到今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开阔了眼界。

为了方便阐述,现将统计的结果整理为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本中有意识地添加了不少内容。它涵盖了数学知识、生活常识、数学故事或专门介绍某个数学领域的发展过程等。可是,对应的课程标准书中并没有对“你知道吗?”的教学做出明确的使用要求。这就造成了教师对此内容理解的差异。有些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随便读读,又或者由教师随意谈谈,有甚至者忽略不读不学,以至于一个很好的数学阅读资源得不到该有的重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使此部分内容发挥其真正作用呢?

一、立足阅读资料,丰厚数学课堂

数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和过程背后的发展规律,是数学知识的最多魅力所在。“你知道吗?”中有很多这样的内容。

例如,一年上册第60页的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课本上的阅读资料,结合象形图向学生解释一下数筹的表示方法:在算筹计数法中,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若有学生不明白,教师可让他们用小棒来当算筹,表示一下这些数,吸引他们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用算筹摆出两位数,鼓励学生猜数字;又或者分四人小组,轮流猜数字。这样一来,学生的眼动起来了,手动起来了,脑也动起来了,又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1-9的数字,从而更好地丰富了数学课堂。

二、感受数学发展,提升育人价值

弗里德曼曾指出:“数学的逻辑结构的一个特殊的和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数学思想。整个数学科学就是建立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并按照这些思想发展起来的。”古往今来,数学家们不懈地追求,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在教育启迪学生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这也需要教师将凝固的书本知识“激活”,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感受数学文化、数学发展的同时,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介绍所学习内容涉及的相关数学家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喜爱与共鸣,渐渐地将会大大提升数学课堂的教育价值。

例如,第九册第96页,教材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阅读了教材以后,教师可以相应地介绍一下数学家刘徽的其它故事。尔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数学家、科学家的故事。又例如,介绍第十册第17页的哥德巴赫猜想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个在世界享有盛誉的数学家陈景润,他不断钻研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数学王子”称号就是人们对他的肯定。我校是广州市智慧阅读实验学校,为了更好地落实智慧阅读实验学校的相关工作,我校每星期二中午是数学课外阅读时间。这时,任课教师会向学生推荐有趣的数学家故事、数学知识;又或者让学生讲述他们知道的数学家故事、提出有趣的数学趣味题,其他同学思考作答;最后在课前10分钟,安排不同的班级利用学校的广播来传播与数学相关知识或者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长年累月的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下,学生了解从古到今、由外及中的数学发展历史中人们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用数学的曲折过程激励他们,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体现数学课堂的价值。

三、利用美学价值,突显数学魅力

美学价值是数学特显的性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体现出与别的学科不同的美学价值,让学生在学习、发现数学的美中,被数学的美所熏陶。

例如,第十一册第51页教材介绍了什么是“黄金比”。讲授了书上的内容后,教师还可以顺带介绍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设计和“断臂维纳斯”之美。其中,神庙堪称古代建筑最伟大的典范之作。它采取八柱的多立克式,东西两面是8根柱子,南北两侧则是17根,东西宽31米,南北长70米。东西两立面(全庙的门面)山墙顶部距离地面19米。也就是说,其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19:31,接近希腊人喜爱的“黄金分割比”。难怪它们让人觉得优美。

担任综合实践课的教师,还可以结合综合实践课,在此学习了这内容后,把这“黄金比”这知识点作为实践研究的内容,让学生利用软尺量出自己肚脐以下身高和整体身高比,选出班里的“小小维纳斯”。最后,教师还可以适当延伸,向学生介绍人身体各部分的“黄金比”,为什么有些人的身形看起来最让人倾心,讲讲什么身材是九头身比例。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熟悉的图形,如书桌、书籍、电子屏幕、门窗等,其短边与长边之比通常为0.618,使用者会因此而赏心悦目;甚至于国旗的长宽比例一般都是0.618比值;在晚会上,报幕员在舞台上的最佳位置是舞台宽度的0.618之处;最有趣的是,在購物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关于黄金数的公式:小康型消费价格0.618。这就是说,你在选购商品时,根据自己的财力状况若认为高档价格过于昂贵,而低档价格的商品款式、性能等又不尽如意,那么你可以选购价格为上面公式所给的档次商品——它的价格中等偏上,堪称“小康水平”。教师介绍有关“黄金比”的知识,学生不一定能一下子接受,但是这样的简明的数学式子,对警示、指导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意义非凡。一旦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妙”,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他们对数学产生由衷的兴趣,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外阅读有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它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数学教学可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数学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起一定的激励作用。” 阅读内容“你知道吗?”虽然看似跟我们的考试没有多大关系,似乎也是可教可不教的内容,但确实与我们的数学息息相关。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很有必要让学生去阅读,去分享这些知识。在丰富数学课堂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这样,我们才能将“你知道吗?”转换成学生的“我知道了。”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焕发其应有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干兴军.透过小窗看风景——例谈学生数学知识丰盈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

[4]戚利萍.小学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数学文化价值[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7-28.

[5]丁花.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尝试[J].新课程,2020.

[6]何洁.浅析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妙法[J].读与写,2020.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力小学数学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
浅谈怎样营造愉快的语文课堂氛围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