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提取思维习惯的实践与思考

2021-04-25 15:28陈宇思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3期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陈宇思

【摘要】对比过往的阅读讲授模式,随着2016年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投入使用,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模式引起教师团队的思考,而学生阅读策略的吸收运用离不开教师需要对学生信息提取思维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有“路”可学,这其中的“路”便是信息提取思维的能力,明确的“路”更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达到有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信息提取思维习惯;阅读教学

自2016年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投入使用,我们不难发现,对比使用多年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在对于学生阅读策略性的指导性更为明确,相应地,对于学生围绕文本阅读提取并运用信息能力的要求有了不一样的高度。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提取并运用信息的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信息提取思维习惯很重要。

一、当前对学生信息提取思维习惯培养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影响

在传统的课堂文本教学中,教师们更多着重于学生文本的固有化知识的学习,阅读也仅仅停留在感性阅读的层面。大部分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策略指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学什么”,却不知道要“怎么学”。课文基础固有知识学会了,而学生长远的自主阅读技巧以及信息提取思维习惯却始终得不到发展,学生也因为于课堂与平时检测中得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对阅读的兴趣度也随之减少。

二、阅读策略的含义与重要性

阅读策略,除了是一种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技能的指引,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调控阅读,培养阅读思维和习惯,提高自身阅读素养与品质的培养。因此,在统编小学语文3-6年级的教材的编写更切合国际上PISA阅读素养的核心内涵,让学生在“理解”“运用”“评价”和“反思”中对话文本,建构理解文本意义,进而形成阅读素养。我们不妨以部编版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为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上下册都设置和编排了一些关于阅读策略的特殊的单元,如,上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提问策略单元”;第六单元的“把握长文主要内容的策略单元”,这类策略单元在明确指引学生阅读策略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提取信息思维能力的训练。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理解即发明 ”的建议观点, “理解即发明”意指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对任何现象或事物的理解, 教师都要注重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对认知的现象或事物进行重新建构或发明。这也提醒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要根据当前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在教育教学中, 应指导学生多做技能性的训练并根据儿童初步逻辑思维特点,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通过教学活动形成学生的各种科学的基本逻辑概念和逻辑分类能力。而阅读教学中的信息提取思维习惯则是切合学生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上,形成学生对文本阅读自我整合认知的重新建构,这一重新建构是帮助学生有效切合逻辑思维进行文本阅读与理解。

三、如何有效培养学生信息提取思维习惯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信息提取思维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学生思维图式,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整合提取信息很重要。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内涵,图式是认知的基础,人们认识外在世界时都要调用大脑中的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从而吸收外界的信息。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人们大脑中的现有图式由于不断有新的信息被整合进来而变成新的图式,这一新的图式又是新的认识的基础。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图式,学会整合提取信息很重要。在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不妨可以利用好部编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进行以下尝试:

(一)巧用“提问策略单元”,以学习提问达到解决提问

对于“提问策略单元”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自我思考与拓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抓提问角度。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让学生通过抓提问角度帮助自己在往后文本阅读学习或是考察过程中,懂得提取与明白提问中的信息,进而最终达到切合文本阅读需要,有效提取文本信息,帮助自己文本阅读理解、提问的解决。通过日常教学构建起学生提取文本关键信息的思维图式,学生在往后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则能有效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建构起对事物的理解,进而在大量文本信息中达到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有效运用信息读懂文本、解读文本。以部编版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为例,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可从课文内容、语言写法、文章启示角度去进行有效提问,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能围绕文本提出如“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体现在什么方面?”“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什么是纳米技术呢?这得从纳米说起。‘这里运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类问题。此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问题的解答,而要通过提问进行启航,培养学生学会抓住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提取教材文本中的关键信息,解答课堂中的引导性提问,以达到利用教材文本学习可用于平时阅读的信息提取思维角度。如,上述的第一个问题,面对这一题的提问,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取问题中关键——理解“方面”一词,抓住“纳米技术”这一重要对象,根据题目提取的关键信息回到教材文本进行阅读,筛选提取出所对应的这一题目的信息,让学生实践提取,自身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通过上述此类方法的学习,能让学生直观体会到在学习介绍某一项事物、景物的文章时,可以从不同方面的角度去进行阐述,往后学生在课外阅读同类文章或是遇见同样疑惑的题目,也就能带入相应的信息提取思维进行有效阅读思考。

(二)整体与部分相匹配,感性品读与理性理解并驾齐驱

在传统教本教学中,小学阶段对于感性的品读总会出现高于理性之上,过重强调学生

感性阅读,学生本身对文本没有理性思维的引导,其实最终学生并不能达到文本的有效理解与阅读。考虑往后学生自主阅读的需求,笔者认为,文本阅读思维,我们需要明确给予学生,这当中所有环节都离不开对学生信息提取思维习惯的培养。在文本教学中,在给予学生文本解析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需要从整体与部分两个角度进行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思,达到对文章情感的感性品读。通常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过程,我们都离不开让学生从文中的句子去进行体悟,这其实也就是在要求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忽视了对学生文本信息提取的具体引导,在设计中从整体出发,却缺少了部分过程的明确指引,学生的信息提取思维习惯得不到培养。因此,在教材教授中,如何有效匹配整体与部分的教学,形成具备明确指引学生的文本信息提取思维模式很重要。教学中,我们不妨综合考虑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衔接教学,从整体到部分达成学生信息提取思维线路的建立,利用平时的课堂教本按如下图路线顺序层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文章整体阅读部分时,指引学生提取文章中心,分析文本题材、内容进行结构内容的有效提取,帮助自身进行文章结构内容的理清,就如同部编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单元长文阅读中,借助信息提取方式建立起长文的小标题,进而达到对长文结构的理清。在文章机构理清后,要让学生将“抓关键词,跳转自然段”形成一种思维习惯,相信不少一线教师于教学中都能发现,学生们对于自然段的快速定位总是存在困难,这与我们平时课文讲授中无做好标识告知自然段到不标识告知自然段的过渡,意思是我们常常在讲述课文时,给予学生明确自然段范围的指引,却没有及时给予学生总结自然段指引的用途,以及教导学生当出现没有明确自然段指引时应该借助什么去进行快速定位,提取信息。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抓取题目关键,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明确题目问什么,针对关键信息回归文本有效提取自然段后,抓住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句帮助自己进行体悟,通过理解解读后达到感性品读,最后升华至对文章表达感情的体悟。文章总有成千上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养成信息提取的思维习惯,在面对不同的文本阅读也能借助过往学习的信息提取思维习惯进行有指引性的思考,而不是常常面对文章阅读毫无方向,不能体会文章阅读的趣味性,反而因为无效阅读减退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而言之,无论哪一种有效的学习都离不开方法的指引,而在阅读教学中,养成信息提取的思维习惯,有效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信息提取思维能力很重要,有效的阅读兴趣培养先从最贴切他们课堂阅读开始。

参考文献:

[1]刘仁增.基于PISA视角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练习系统探析[J].基础教育课程,2019(19).

[2]刘长城,张向东.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3(1).

[3]余皓婷,吕沙东.小學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9(23).

猜你喜欢
部编版教材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趣”教“乐”学
部编版教材到底该怎么教?
论写作教学的不断探索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渗透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