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文本素材写作技法,增强学生情节设置能力

2021-04-25 16:15王红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3期
关键词:仿写

王红梅

【摘要】由于素材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开阔,大部分初中学生的文章平铺直叙,平淡乏味,犹如平静的湖面,看不到清风拂面的涟漪。此现象在农村中学尤为普遍。为了让学生的文章能写出波澜,达到尺水兴波的效果,本文以语文课题组开发的精品课程《“依托亲情类文本素材”之系列写作仿写》为依托,以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为写作课范例,重点探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借此来提高学生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情节设置能力。

【关键词】文本素材;仿写;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在情节设置上忌讳平铺直叙,如何在一篇600字左右的初中生习作中尺水兴波?写出曲折波澜,抑扬法是常用写作技法之一。本文将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模仿其中欲扬先抑的写法,提高学生写人记事类习作的情节设置能力。

一、研读名家名篇,找寻仿写点

仿写是初中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部分专门编写了“学习仿写”这一板块。以语文教材中所选名家经典作品为依托和借鉴,借鉴优秀作品的某些特色进行仿写训练,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之前的一个垫脚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这样一篇值得用心模仿的名家经典作品。

1.关注小人物,发现人性美

欲扬先抑是《阿长与<山海经>》最突出、最成功的写作方法。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长妈妈这样一个平凡且有些弱点的“小人物”。开篇极其平淡:长妈妈,一个生得黄胖而矮的人,连自己真实姓名都不为人知的一个人。

长妈妈,多么像我们身边日日接触,甚至熟悉到被忽略的小人物、普通人。长妈妈,多么像学生们身边朝夕相处的家人、教师和同学啊。这个人普通、平凡,甚至有很多缺点,但是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烁着优秀品格的光辉。故此,引导学生们学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写好身边的人和事,重新发现他们身上隐藏的人性光辉,进而引导学生们在习作中陶冶向善、求美、务实的情操。

2.把握取舍和顺序,理清详略与情感

众所周知,素材需要经过筛选才能更好地为写作服务。运用欲扬先抑这种构思方法更要注意素材的取舍。

(1)先抑后扬,顺序清晰

先抑后扬的顺序,一般是时间先后顺序。因为这是最符合生活中我们对人和事的认知变化规律的。我们对人和事的认识大多遵循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规律。这也是运用欲扬先抑文章常用的写作顺序。

但是,先抑后扬的顺序并非绝对的时间顺序。以《阿长与<山海经>》為例,我们能确切推断的只有长妈妈讲长毛故事、谋害隐鼠在买《山海经》之前。买《山海经》之后,长妈妈依然会睡成“大”字、喂福橘、 切切察察。在这里,作者之所以把五件事提到前面来写,主要是根据先抑后扬的顺序来分类安排的,而且是按照“抑”的由轻到重的程度来安排的。

(2)注意详略,恰当裁剪

按由详到略的顺序排列,依次为:买《山海经》(扬)、讲长毛故事(四抑)、喂福橘(再抑)、睡“大”字(初抑)、讲繁文缛节(三抑)、谋害隐鼠(最抑)。但作者却按照睡“大”字、喂福橘、讲繁文缛节、长毛故事、谋害隐鼠来安排材料。这样,在全部“抑”的部分中也有详有略,波澜起伏。

最让人称道的是,作者明明是对长妈妈感情“抑”到极点的谋害隐鼠一事,恰恰在篇幅上却写得最简略,但全然不给人“轻抑”的感觉。为什么?因为作者巧妙地利用前后照应、多次复现的方法,给读者反复强化印象。“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私我那隐鼠的确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这种敬意)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至此,作者对长妈妈情感上的“抑”是层层叠加,为后文情感的转折蓄势。但是作者笔锋一转,“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最后,“她的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高高扬起。妙哉,尽显四两拨千斤之巧。

(3)把握情感,抑扬有度

初学欲扬先抑写法之人,在选材上特别容易走两个极端,非黑即白,黑白分明。抑的部分,把笔下人物恨不得写成一个大反派;扬的时候,笔下人物瞬间变脸,华丽转身,一个个如同长期潜伏敌营的黑面红心的正义卧底一样。

那么,《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又是怎样把握所选材料的情感基调的呢?让我们再细读文本,换个角度看作者的所选素材。长妈妈爱切切察察——不过是要告诉母亲我拔草翻石,担心我顽皮伤害到自己。长妈妈塞喂福橘——大家恭喜。真聪明,对孩子的夸赞、对孩子的喜欢。这也是对大家生活一年到头顺顺溜溜的美好期盼。教“我”繁文缛节——长妈妈对自己有限生活智慧的传承,希望“我”平平安安,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呢?讲长毛故事——长妈妈饱经离乱生活之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所以,作者对长妈妈谋害隐鼠一事的略写、对买《山海经》之后的肃然起敬。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情理之中了。

二、细读名家名篇,感受真挚情感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一直是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写作理念。学生在运用欲扬先抑写作的时候,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情感失真。不管是“抑”还是“扬”,总给人一种贴标签、喊口号之感。那么,鲁迅是如何做到不留痕迹地写出真情实感的呢?

1.合理穿插“童年的感受”和“写作时的回忆”

从鲁迅“童年的感受”来看,一个弱小受尽保姆摆弄、不得自由的幼童形象跃然纸上。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最让“我”讨厌,而且让“我”实在不大佩服她。长妈妈睡“大”字,屡说不改,“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但让“我”所不耐烦。总之,烦琐之至。长妈妈讲挡长毛炮弹的故事,让“我”对之“不能不惊异”,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知道是长妈妈谋害隐鼠之后,心生憎恶。所有这些,都为后扬之先抑蓄足了势。

可是多年以后,从鲁迅成年之后“写作时的回忆”来看,作者又对阿长的怀恋充满了温情。“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对长妈妈的尊重。“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往事,让“我”终生难忘,感激之情跃然纸上。

可见,引导学生模仿,重在仿其神。合理的插叙,以及渗透在插叙中的直抒胸臆,会让感情更自然、更真挚,也更能打动人心。

(2)巧妙运用情感过渡句

文首两段在叙述了长妈妈得名由来之后,作者笔锋突然一转,“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明知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仍忍不住要“吐槽”长妈妈的各种不是,而且还是不得不说的“真心话”(“可只得说”)。既是虚拟语气,再加上让步语气,而且还是“实在”“不大”佩服。“吐槽”模式一旦开启,脱口而出的就是“最讨厌”的切切察察。短短一句,既是写作内容的过渡,也是情感的过渡。如此过渡,实在精彩。

(3)抓住细节,让真情在字里行间流淌

鲁迅感情的抒发,除了“童年的感受”“写作时的回忆”式的集中抒发,还在字里行间渗透着对长妈妈的温情怀念。我们且看鲁迅是如何描写长妈妈说话时的表情的:

要元旦了,长妈妈一再叮嘱我记得说阿妈恭喜。她特别地看重此事,所以“极其郑重”地说,“又拿起橘子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第二天一早,见“我”睡眼朦胧地醒了,“一把将我按住”“惶恐地看着我”“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这是一个多么善良、执着的长妈妈啊!终于听到孩子的新年祝福語了,她“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严肃”地告诉“我”长毛掳去妇女挡炮弹;“高兴”地告诉我“三哼经”买回来了。这是又是一个多么淳朴,多么可爱可敬的长妈妈啊!

我们再看鲁迅是如何直抒胸臆的:“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短短一句之内,对一个人换三种称呼,而不给人重复之感。那是因为每一个称呼都是对长妈妈的身世在多年寻找之后的一一确认,都是对逝者声声深情的呼唤和诚挚的怀念。行文至此,“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长声喟叹,收束全文,戛然而止。读完掩卷,长妈妈的音容笑貌已入读者心间。

写人记事类文章,细节最是具有动人心弦的魅力。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告诉我们: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无论“抑”还是“扬”,抓住细节,放大细节,直抒胸臆,真情自然如行云流水,荡气回肠。

三、精读名家名篇,模仿形中神

细读《阿长与<山海经>》,掩“卷”沉思,我们不难发现:其欲扬先抑写法是为塑造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服务的。抑扬有度,抑中有扬,先抑后扬,“抑”“扬”素材选择的切入点恰到好处,并且情感的转变过渡也非常真实自然。这些都是我们在指导学生仿写时要格外关注的。

茅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但我们拥护模仿,只能到此为此。过此一步,则本可以向上的垫脚石,就转而变成了绊脚石了。”

作为教师,我们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方法仿写,就要向鲁迅这样的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学习。用心学习,深度学习,为创造而模仿,取其神而非其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八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七、八年级[M].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仿写
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挖掘阅读教材, 实践英语仿写
探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如何从英语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
由仿写到创新,提高中职生写作水平
浅议作文教学的“三部曲”
借助模仿这个“拐杖”,把学生引入作文之门
创新小学作文教学形式的有效手段
聋生句法习得与病句消减策略初探
教材为本 以读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