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谦:建党后第一位英勇就义的烈士

2021-04-26 07:24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反动英勇军阀

敵人把林祥谦绑在车站站台的木桩上,威逼其下令复工

“我头可断,工不可复!”

他先后被砍7刀,宁死不屈

1923年就义,时年31岁

林祥谦(1892-1923),福建闽侯尚干人。“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江岸京汉铁路工会委员长。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凡是乘火车经过汉口江岸车站的人,都会在这里看到一尊昂首挺立的红色花岗岩雕像,塑像基座正面镌刻着“林祥谦烈士”五个金色大字。他就是1923年在“二七”大罢工中英勇就义的江岸京汉铁路工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

林祥谦189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农民家庭,14岁时就因生计所迫进入马尾造船厂当钳工学徒,过着异常艰难的徒工生活。20岁时通过技工考试,进入武汉铁路工厂当钳工,成为中国早期产业工人的一员。

1922年6月,林祥谦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批工人党员。

当时,京汉铁路是连接华北和华中的交通命脉,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铁路运营收入是军阀吴佩孚的军饷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适应全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京汉铁路总工会于1923年2月1日在郑州成立。当晚,林祥谦参加了总工会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向反动当局提出五项要求,限48小时内答复,否则将于2月4日举行全路总同盟罢工。会议决定总工会移到江岸办公,同时成立总罢工委员会,林祥谦被指定为江岸地区罢工总负责人。

1923年2月4日,林祥谦站在老江岸火车站站台上,目光坚定地注视着手中所握着的一块怀表。当怀表上的时间指向9时20分时,林祥谦一声令下:“拉响汽笛,罢工!”

顿时,江岸机车厂的汽笛怒吼,响彻长空,轰轰烈烈、影响深远的“二七”革命斗争(也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由此开始。在不到3小时的时间里,客车、货车、军车一律停驶,长达1200多公里的京汉铁路线已然瘫痪。这次大罢工从政治、经济上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

2月6日下午,汉口美、英总领事召集中外买办资本家进行密谋策划,并向北洋军阀政府施压。吴佩孚勾结帝国主义,决定对罢工的京汉铁路工人进行残酷镇压。林祥谦意识到残酷的斗争即将到来。2月7日中午,他把分工会的图章藏在家里的炭火盆里,匆匆赶回工会。

下午5时20分,反动军阀带着两营士兵,包围了江岸分工会会所,开始了疯狂的射击。在这场野蛮的屠杀中,江岸30多名工人牺牲,200多人受伤,酿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林祥谦带领工人同前来镇压的反动军队进行了英勇搏斗,终因寡不敌众,与十几名工会领导人和工人代表被敌人逮捕。

敌人把林祥谦绑在江岸车站站台的木桩上。那晚,北风呼啸,雪花纷飞,江岸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反动军阀以死威胁逼迫林祥谦下令复工,遭到林祥谦断然拒绝。刽子手举刀砍向林祥谦,每砍一刀,就问:“上不上工?”

已成血人的林祥谦斩钉截铁地说:“上工要总工会的命令。我们是头可断,工不可上!”

屠刀再次挥向这位不屈的战士,林祥谦拼尽最后的力气怒斥敌人:“可怜一个好好的中国,就断送在你们这班混账王八蛋手里了!”他先后被砍7刀,宁死不屈,英勇就义,时年31岁。

1928年,党组织派人帮助林祥谦妻子陈桂贞运送烈士棺木回到家乡,掩埋在闽侯县枕峰山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烈士的家乡枕峰山西麓建造陵园。

中国共产党建党后第一次有党员捐躯的流血事件是1923年的“二七”惨案,其中殉难的共产党员当属中国共产党的首批烈士。林祥谦是公认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中英勇就义的第一位烈士。

至今日,林祥谦一家四代,都是铁路工人,英烈的家庭一代接一代在祖国的钢铁大动脉上追梦前行。★

(责编/陈小婷 责校/闻立 来源/《工人运动先驱——林祥谦》,陈弘毅/文,新华社2018年4月15日等)

猜你喜欢
反动英勇军阀
英勇的旧寨塔保卫战
跳伞
浅析关汉卿《单刀会》中关羽形象
焦山碑林吴佩孚碑石刻文化背景考察
《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形象浅论
专治出墙杏
是反动还是继承
从湖南《大公报》看军阀统治下的端午节(1917—1926)
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反动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