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与孔令华:“儿女婚事,自己作主”

2021-04-26 07:24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金枝李敏爸爸

为了使女儿婚后能家庭幸福,毛泽东提前打“预防针”

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们如何处理婚后的家庭生活,

如帶孩子们去看《打金枝》

1959年8月29日,一场简单、普通却又很特殊的婚礼在北京中南海颐年堂内举行,新娘是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新郎是炮兵副司令孔从洲的儿子孔令华。

毛泽东家的“洋宝贝”

李敏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唯一活下来的孩子,1936年出生于陕西省志丹县。赶来贺喜的邓颖超看她长得又瘦又小,怜爱地说:“真是个小娇娇呀!”于是,毛泽东当时就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娇娇”。几个月后,贺子珍远赴苏联,把娇娇留在了延安。

国民党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化名“李得胜”,转战陕北,继续与国民党军队对抗,于是娇娇便跟随父亲改姓李,全名为“李敏”,“敏”字取自《论语》中的“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4岁时,李敏被送到苏联,和贺子珍一起生活。

那时的李敏,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中国革命的领袖毛泽东。她曾在后来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中回忆:“国际儿童院里面挂着好多国家的伟人像,哥哥指着其中一幅告诉我,这就是我们的爸爸。我不相信,认为他在骗我。”

1947年,贺子珍终于带着李敏回到中国,住在哈尔滨。那时候,李敏对中文半懂不懂,是个十足的“洋娃娃”。1949年初夏,李敏回到了毛泽东身边。毛泽东十分高兴,逢人就说,“我家有个会说外国话的洋宝贝”。

“我一向主张儿女的婚事自己作主,大人不要干涉”

1949年9月,江青带着李讷从苏联考察归来,家里的气氛变得不一样了。江青对李敏的评价,从开始的“文静”“听话”,逐渐变成了“倔脾气”“娇气”;而贺子珍又不愿意让李敏叫江青妈妈,这种矛盾不断激化。李敏夹在中间,感到很压抑。

读中学时,李敏和同学孔令华相识、相知。1957年,孔令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李敏也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李敏和孔令华的感情从友谊发展到爱情。

李敏向毛泽东公开了这个秘密,毛泽东听了后很欢喜,他说:“我一向主张儿女的婚事自己作主,大人不要干涉。我觉得小孔好,我没有意见。”李敏又征求妈妈的意见,贺子珍说:“你同小孔相爱,打算结婚,我赞成,但是我希望你们的婚期能拖后一年,等到你毕业后再结婚。我是这样考虑的,结婚以前多读一点书,对你今后有好处。结婚后,生儿育女,杂事很多,你想再读书就难了。”李敏觉得妈妈的话有道理,于是决定1959年再谈结婚。

一次,毛泽东问李敏:“小孔的父亲是哪个?他在哪里工作?”

李敏答:“我没问过,他也没说过。”

毛泽东说:“那你怎么和他交朋友呢?”

李敏答:“八一学校收的都是军队子弟,我想他父亲可能是军队的干部吧!”

毛泽东又说了一遍:“家长干什么你都不知道,怎么谈对象哟!”

李敏不解地问:“我是跟他交朋友,了解家长干吗?”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还是要问一下,了解情况嘛。”

对爸爸的话李敏一向是尊重的,母亲又不在她的身边,爸爸是她唯一的亲人了,何况这是自己的终身大事。于是她再见到孔令华时,便按照爸爸的吩咐问了孔令华有关问题,孔令华笑着说:“同学这么些年,我俩无话不说,无事不谈,可就是没涉及家庭情况。”这次孔令华就一五一十地把父母和家庭情况详细地说了一遍,最后还一再问李敏:“记住了没有?还想知道什么只管问!”

李敏回到家里把向孔令华了解到的情况详细地向爸爸作了汇报。毛泽东说:“噢!小孔的父亲原来是孔从洲将军,我熟悉、熟悉。”说完他高兴地点了一支烟,在屋子里踱来踱去。李敏轻轻地发问:“那您同意吗?”毛泽东笑着回答:“好,好,同意。”李敏长吁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1959年8月29日,在毛泽东和孔从洲的主持下,24岁的孔令华和23岁的李敏结了婚。孔从洲回忆:“他们原来决定结婚的日子还早一些,不巧毛主席到外地开会一时不能回京,他从外地多次打来电话,还写了信,说一定要等他回来主持,这样就拖下来了。主席直到8月下旬才乘火车回来,李敏和令华到车站接他,同车回家。第二天一早,主席就把令华找去与他和李敏一起拟定准备邀请的客人名单,接着就办了婚事。”

在孔令华和李敏的结婚典礼上,孔从洲是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此前从来没有单独见过他。当时孔从洲正好在北京开会。这天一早,毛泽东派秘书罗光禄乘车把孔从洲接到丰泽园的颐年堂。毛泽东一见孔从洲就紧紧握着他的手,和蔼亲切地说:“今天是两个孩子结婚,请你来坐一坐,叙一叙。”同时拉着孔从洲向在座的客人介绍说:“这是李敏的公公,孔令华的父亲孔从洲同志。”

“我爸爸当初一再让我看《打金枝》这出京戏,意在让我明白自己婚后该怎样对待令华及他家里的人”

虽然毛泽东十分注意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与普通群众打成一片,不要靠父母,不要有任何的优越感,找对象时也要求他们找劳动人民的孩子。但孩子毕竟是在红墙中成长起来的,加上自己的特殊身份,他们自然有其特殊性。

为了使女儿婚后能家庭幸福,他提前给打“预防针”,注意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们如何处理婚后的家庭生活,如带孩子们去看《打金枝》。

《打金枝》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以精妙灵至的手法把一场宫廷内部矛盾合理地进行“大众化”处理,其中有着深遂的哲理和别致的情趣。毛泽东很喜欢看《打金枝》,从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晋剧、黄梅戏、豫剧、京剧的《打金枝》他都看过,有的不止看过一次。一次,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看《打金枝》时说:“郭子仪的儿子同皇帝的女儿结亲以后,闹矛盾,郭子仪和皇帝各自批评了自己的孩子,解决得很好。这是说解决内部矛盾要各自多做自我批评。”对此李敏回忆说:“我爸爸当初一再让我看《打金枝》这出京戏,意在让我明白自己婚后该怎样对待令华及他家里的人。”

婚后,李敏和丈夫住在中南海。一年后,李敏生了个男孩,毛泽东给这个外孙取名孔继宁,意思要孩子长大继承列宁的遗志,为人类最美好社会——共产主义而奋斗。毛泽东经常抱着小外孙,江青却对李敏一家冷漠、轻视,还常常寻衅滋事。李敏考虑再三,向毛泽东提出搬出去住的打算。毛泽东听了没有阻拦,只是颇有感触地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自从搬出中南海,李敏夫妇出入中南海的证件就被收回了。要进中南海得在门口先联系,通报后才能进入,有时候等了半天还进不去。1964年,李敏夫妇搬进了兵马司胡同的一所普通民居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平民生活。

毛泽东晚年,江青更加飞扬跋扈,李敏等人要见毛泽东一面更难。离开毛泽东后,李敏的日子一直过得很简朴,甚至很清苦,但她毫无怨言。

1999年,孔令华在广州参加纪念毛泽东的活动的路上出车祸,在手术时突发心脏病去世。晚年李敏在儿女的陪伴下,过得平淡而充实。

(责编/黄梦怡 责校/闻立 来源/《唯实:我的哥哥孔令华》,孔淑静著,海南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毛泽东之女李敏:最普通的“第一女儿”》,刘畅、崔瑾月/文,《环球人物》2009年第16期;《毛泽东教导儿女:婚姻要打破不平等门第观念》,人民网2010年11月5日)

猜你喜欢
金枝李敏爸爸
枫 叶
金枝的电影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浮萍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握手
张碧晨 演绎新一代GIRL POWER
陈乔恩她不是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