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育+思政”的融合与发展研究

2021-04-26 20:15周娟任天鸿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美术教育课程思政

周娟 任天鸿

作者简介:周娟(1991-),女,汉族,广东韶关人,理学硕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摘 要: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在“课程思政”大格局下,高校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思想引领学生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剖析目前“美育+思政”所面临思想认识不清、教学方法不新、教育资源不足、教师能力不强等问题,进而提出在高校美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以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课程思政;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5.050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艺和美育工作。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

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阵地,是为治国理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解决方案和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还肩负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美育+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充分挖掘美术教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活化红色基因,使美术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是探索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大思政”和“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

1 高校美术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体现

1.1 深挖美术在传承与演化中的时代内涵

几十万年前,在文字尚未发明的古人部落中,美术已经作为一种计量工具在石壁上刻画获取到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即使那时的绘画水平低下,如线条是曲折的、图案大小不一、毫无精致和美感,但不碍于是人类协调运用手和脑的一次伟大实践。华夏大地上的民族在经年累月的刻画实践之中,逐步发明了象形文字,改变了以往人类智慧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而文字以更详尽无误的方式承载着智慧和文化,其中美术的作用功不可没。

1.2 传统师徒制中美术教育的思想引领

中国教育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在美术方面也是强调尊师重道、有教无类,大师者通常为当时社会品德高尚的文人雅士,备受尊敬,多以人情血脉关系收纳徒弟,一直秉持着对学生纯真的、无私的爱,倾囊相授。师徒制在当今社会也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传承技艺,而且承载了诸如尊师重道、修炼品德的文化底蕴,但在当今社会的现代教育体系,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及更先进的尊重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理应有更多的办法来促进美术事业的发展,新时代的党和国家制定了许多充满智慧的方案和鼓舞人心的制度,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也是未来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一部分。

1.3 高校“美育+思政”融合发展“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

如今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应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四个自信”是中国人民走向复兴的精神财富,其中最根本的是“文化自信”。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表现形式多姿多彩,有诗歌、乐曲、戏剧、国画、书法、对联等,美术是体现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因其审美特性是纵穿古今,世界各民族都具有共同基础的视觉审美观,所以美术的现代化走在诸多传统文化前列,在如今强调产业升级的社会,具有广阔应用前途和市场规模,如动画电影、游戏美工、汽车造型、包装设计等,只要在各行业中创造优秀作品,打响民族品牌在国际影响力,必定能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2 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思政”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在思想观念上,未能正确认识思政教育深刻内涵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主观创造性强,面对时代发展中的新事物、新思潮具有较强的接受力,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响应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缺乏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的动力,认为学习政治理论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时事政治关注不够,普遍存在缺乏社会动态的识别力和洞察力。

高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类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部分美术专业老师未能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往往以传授绘画技巧和技能为主,忽略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而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往往积极主动精益求精,但对于文化理论则能不学就不学,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较为严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也与高校人才培養不相适应。

2.2 在教学教法上,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受教学环境与教学设备的限制,美术教育课程大多是停留在课室、纸和笔,未能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美术教育与德育、校园文化脱离,缺乏创新性与创造性。

美术教育应向着更为多样的艺术形式学习推进,融合戏剧、影视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态进行教育,增加教学实践体验,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探寻历史遗迹,感受文化魅力。同时,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邀请行业专家或艺术家进入课堂,分享创作灵感,升华教育主题。

2.3 在课程内容上,校本文化资源利用不足

部分美术课程在内容上未能结合时代特点,深挖美术教育中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体现主旋律的思政内涵与元素,未能设计出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感受美的相关课程,未能通过现有的美术教育课程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类院校的校本文化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与重视。美术教育应加强校史、院史及先进典型教育的融合,活化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以校庆为契机组织师生采访老教师、老校友,收集校史文献,以优秀校友作品及生平经历为原型编辑美术教育校本课程,在课程开发中开展爱校爱院教育,提升专业认同感与专业自信。

2.4 在师资力量上,“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有限

受客观因素影响,部分美术专业教师在理论与技法教学上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理论课老师缺乏技法演示,在授课时主要以说为主,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技法课老师往往只关注技能本身,在授课时主要以演示为主,缺乏理论讲解,使学生未能深刻理解美术教育实质。

同时,还存在美术教育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正确认识,认为这是思政教师的任务,与美术教育无关,忽视了学生专业能力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有的教师尝试在美术教育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但大多仅限于道德与行为常识,因缺乏思政政治教育的系统理念,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术教育的认识不深。

3 高校美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探究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為谁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3.1 活化校本资源,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伟大的成就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成功道路,我们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在实践中取得的真理,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事实支持,因此思政课程比较以往时期,可以设计更多新颖内容,讲述好中国成功故事,扭转学生认为思政课枯燥乏味的观点。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需求,在学生培养方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思政课程设计是整个学校层面的大局,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吸引力差、授课形式呆板、部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采取逃避甚至反感的态度,重点在于课程改革,引导学生“见贤思齐”,通过爱国爱党艺术家作品的赏析与生平经历的了解,从而有效将思政教育融入美育课堂。相比较其它院校思政教育,美术类院校独创以艺术的方式赋予思政教育细腻的美感,越是美的事物越容易被学生接受,如艺术作品教学法,旨在润物无声的形式融入学生的创作中,经历自我探索的途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质不断提高。众多的优秀校友创作了许多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其魅力具有简洁、易传播、受众面广等特点,在艰苦的年代以强悍的视觉震撼冲击人民的内心深处,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

3.2 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老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艺术的道路从来不简单,学生从小时候激发自己的艺术天赋那刻起,就注定和大多数普通上学的朋友不一样,在一个被公众认为背着画板的学生是少数群体的环境下成长,艺术学生比同龄人有更多的想法和标新立异,而这正是艺术创作从无到有的灵感源泉,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应该保护学生的自由想法。然而这并不意味顺从学生在思政课上打瞌睡、分神的低效率被动学习方式,利用课程之外和学生共处的时间,是教育者非常重要的以身作则时刻,发挥榜样的力量散发正义的党性光辉。

专业老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保持家国情怀,从国家和民族的大局出发关注社会,理性分析形势,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形象。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理服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具备国际视野看待中西方理念差异,中国作为世界上少数的且发展最好的社会主义国家,难免会被意识形态挂帅的西方国家莫须有攻击,但我们的稳定统一的政治环境、高速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人民迅速提升的生活水平都经受得住考验,在具体比较中讲清楚事实和道理,战胜网络上人云亦云的非理性批评在学生群体中蔓延。

3.3 结合专业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加强社会实践

以艺术创作为重要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发挥专业特长,传播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近期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动员学生以画笔助力抗“疫”,开展作品征集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投身防疫阻击战,积极创作抗“疫”作品,用创作歌颂冲锋在前、英勇奋斗的抗“疫”一线主力军;以“疫情防控期间家庭日常生活”为内容,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绘制“亲子主题”的作品,用画作寄托情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通过亲子绘画,让家人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感受家庭温暖,舒缓心情。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感受时代、感受民生、感受生活,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创作中。

大学生具有较好专业的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志愿服务的生力军,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艺术为民”、美育服务等大型志愿活动。以美育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联合社区服务组织,共同举办一系列帮扶互助,把艺术带到民众中去,为少年儿童开展艺术活动,以此丰富少年儿童的业余生活。同时提升学生对外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以专业知识回馈社会,提高专业水平,在服务中养成良好品格,展现当代青年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廷,杨永杰.“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策略[J].美与时代(中),2019,(10).

[2]覃振华.思政元素融入美术史课程的教学策略研究[J].美与时代(中),2020,(03):83-84.

[3]葛慧.高校美术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理性思考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1):203,205.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美术教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