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档案中台儿庄战役牺牲的滇军英烈
——陈钟书

2021-04-28 08:14王媛
山东档案 2021年1期
关键词:卢汉旅长台儿庄

文·王媛

翻阅“云南省档案局(馆)”编纂出版的《抗战时期的云南——档案史料汇编(上)》,其中有3份档案引起笔者注意。字里行间仿佛让读者看到抗战的硝烟战火,听见了拼杀时的怒吼,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救国的坚强决心,云南子弟兵的庄严军人性格,还有国家危难之际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档案一:卢汉1938年4月28日电

急。昆明。司令长官龙:迥秘电奉悉。勋密。马、和二员,前已呈复遵调,但刻下尚在前线,罗、傅均出汉回滇。连日因奉命固守阵地,不得不以血肉和炮火猛搏、除已呈报者外,计旅长陈钟书伤重殉国,王炳章负伤,团长董文英、莫肇衡阵亡、严家训伤重殉国,代团长钟光汉负,营长以下伤亡甚小,各师士兵续有伤亡。谨呈。职卢汉叩。俭辰。印。

档案二:云南省政府1938年4月30日电

台儿庄。六十军卢军长,高、安、张师长暨各级将士诸君鉴:连日接诵来电。敬悉诸君在前线猛力奋斗,大建奇勋,既摧顽敌之胆,复增国际之誉,为国为滇,有光袍泽,再接再厉,永除侵凌。谨驰电慰,伫候捷音。云南省政府全体同仁叩。陷。印。

档案三:卢汉1938年5月1日复电

昆明。云南省政府各委员、各厅长暨全体同志钧鉴:陷电敬悉。远承慰问,感奋同深,引企乡云,弥坚敌忾。汉等分属军人,卫国有责,谨当继续奋斗,扫荡寇氛,以争国家民族生存,以副乡帮父老期望。尚祈时赐箴言,用资儆惕,肃布谢忱,诸希亮察。卢汉、安恩溥、高荫怀、张冲暨全体将士同叩。东。印。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在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主动请缨下,云南部分直属部队编为陆军第六十军,卢汉任军长,安恩溥任182师师长,高荫槐任183师师长、张冲任184师师长。于1937年9月重阳节在省城昆明誓师后开赴前线,共计有3个步兵师6个旅12个团,30,000余将士。

1938年4月,六十军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全军作战英勇,重创敌军,滇军将士抱定为国家为民族尽忠的决死之心,力战不退,以身殉国,六十军官兵阵亡13,000余人,战功颇著。

有这样一句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无论对方多么强大,就算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得敢于出手,即使倒下,虽败犹荣,这是亮剑精神,也是滇军将士身先士卒、恪尽职守、忠诚护国的风范和浩然铁血军魂。

卢汉把前线战况及时向后方的云南家乡做汇报的电文,即本文第一份档案中提到的“旅长陈钟书伤重殉国”。陈钟书(1891—1938),字书潘,云南安宁人,陆军少将,云南陆军讲武堂第7期学员。任本次战役的一线指挥官、183师542旅少将旅长。

1938年4月22日拂晓,六十军部队陆续渡过运河,上午8时左右,第183师抵达陈瓦房、邢家楼、五圣堂一带,突然与敌军遭遇,随即展开激烈战斗。陈钟书率542旅坚守邢家楼,五圣堂,战斗非常惨烈。

战斗持续到1938年4月23日。陈钟书被眼前的惨烈惊呆,他的士兵几乎是用血肉之躯与日寇的坦克、大炮拼搏。无数士兵被碾压成肉泥,惨不忍睹。有着作战经验的陈旅长,立刻命令战士瞄准日军步兵猛射,将其与坦克隔开,他又派出突击队冲上去,用集束手榴弹投向敌人坦克,两辆坦克被炸毁。

当日军步兵蜂拥到阵地前沿,轻、重机枪火力难以发挥作用,双方展开肉搏拼杀时,陈钟书一跃而起,手握上了刺刀的步枪,大声一吼:“兄弟们,给我杀!”旅长身先士卒,临阵指挥,战士们底气更足,与日军绞杀一团。陈钟书素以骁勇出名,讲武堂学习的功底、为死难兄弟复仇的悲情、驱除日寇的斗志,使他英勇无比,见长官如此,手下官兵更加无畏,他们冲入敌群,杀声一片,惊天动地,刺刀所向,鬼子应声倒下。

在敌军溃退时,陈钟书命令部队继续出击,追杀逃窜之敌。当他跃身而起,冲在前面,率军拼杀,敌人的一颗流弹飞来,从他右眼打进去,从后脑洞穿。侍卫把旅长抬到运河边时,这位将军已壮烈牺牲。

他临终前曾口述遗嘱,由上尉参谋宋永庆笔录:“予从戎卅余年,志在保国卫民。往昔曾经大小百余战,而有意义达其使命者甚少。此次侨寇狓猖,国势危殆,莫过于斯。蒙长官知遇,予以重任,自知力图报效,成仁取义。现志虽未竟,中途罹危,牺牲亦无遗恨。旅长职务由马副旅长指挥处理。惟予身后最重要而须办到者, 一、请求上峰将予体速运滇安葬于圆通山麓;二、予奔走一 生,两领清风,未治家产,生计艰窘,并遗正待教养之幼儿男四女六。希转报师长要求卢军长、龙司令长官替予设法,俾免孤寡无依,流于惨境。是所至嘱。 笔记 宋永庆”

该遗嘱表达了他为国牺牲,成仁取义的抗日决心、请求政府优待抚恤家属的愿望。陈钟书是台儿庄战役中,滇军为国捐躯的健儿中军衔最高的英烈。现云南省档案馆还完整地保存着他的遗书。(图1)

图1 陈钟书烈士遗书

卢汉回忆道:陈钟书素有勇将之名。这次出征时,曾多次对人说:“数十年来,日本人欺我太甚,这次外出抗日,已对家中作过安排,势以必死决心报答国家。”

一个军人,战死沙场,死得其所,他的牺牲使滇军在大战之初痛失大将,无疑是重大损失;但另一方面,他的死却有着比生更加伟大的意义——为滇军树立了忠勇献身的榜样,坚定了云南人民战胜侵略者,争取胜利的信心。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是民族脊梁,是他们用奋斗和牺牲支撑起民族精神的大厦;民族危难之际,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是我们民族心理与精神的最高体现。卢汉前线战况发至昆明后,1938年4月30日,云南省政府给六十军发去了慰问电,如档案二所云:“敬悉诸君在前线猛力奋斗,大建奇勋,既摧顽敌之胆,复增国际之誉,为国为滇,有光袍泽,再接再厉,永除侵凌。谨驰电慰,伫候捷音。”以此鼓励前方将士英勇杀敌,告慰台儿庄阵亡官兵。

孙中山先生曾说:“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树、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六十军将士以自己的热血实践了孙先生遗训。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虽然死去,但气节和精神已超越生命和所处的时代,汇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浩荡长河之中。

我们再看档案三,卢汉在1938年5月1日复电所说:“汉等分属军人,卫国有责,谨当继续奋斗,扫荡寇氛。以争国家民族生存,以副乡帮父老期望。”

壮哉,从陈忠书带领542旅将士以敌军血战中,我们看到了民族之魄,看到了军人之魂。在翻阅有关抗战档案史料中,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不管什么军队,不管人数多少,只要这支军队抱着是以日寇血战到底的一身正气,哪怕只剩下一个人,只要还有一口气,也要和对手同归于尽。这么一支军队就是不可战胜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革命军授予陈种书中将军衔,并给予褒扬。

1984年9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陈钟书为革命烈士。

今天,我们之所从未中断对抗日先烈的纪念,是因为中华民族生于忧患,长于忧患,在不屈不挠的奋斗中,民族英雄们承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并把个人安危与民族存亡合为一流,与亿万人民的命运融为一体。如此境界,便能够超越一己利害,敞开宽大胸怀,变得忠勇、谦恭、坚忍、无私,便能够在国家忧患、民族不幸的关头挺身而出,担当重任,誓死奋斗,为国捐躯。

猜你喜欢
卢汉旅长台儿庄
快刀猴
快刀猴
马走驹
解放昆明:起义义举中有憾事
台儿庄:让抗战记忆不再尘封
卢汉巧与蒋介石周旋—昆明起义前的一场尖锐斗争
是捍卫还是曲解?
卢汉与云南起义
倾听台儿庄的故事
《遇见另一个台儿庄》展示不一样的台儿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