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档案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策略探讨

2021-04-28 08:14张凤存
山东档案 2021年1期
关键词:部门服务工作

文·张凤存

乡村档案记载着乡村的发展和变迁,记录了乡村振兴各阶段的宝贵经验。近年来,乡村档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弘扬乡风文明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基层档案部门需要真抓实干、守正出新,进一步建好用好乡村档案,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做出积极贡献。

一、运用“多维度”管控,构建乡村档案治理体系

乡村档案工作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加强乡村档案工作,对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稳定、促进乡村振兴、服务民生、助推集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档案部门要多角度、全方位加强乡村档案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档案治理体系建设。

(一)强化监督检查依法治档,提升乡村档案治理效能

各级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档案法》赋予的职责权力,真正把《档案法》确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档案治理效能。一要针对乡村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法规制度,制定出台政策办法,增加重点领域标准供给,为乡村档案工作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和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指引。二要切实加强和改进监督检查工作。基层档案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围绕乡村的档案管理体制建设、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等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真正把法律的权威和刚性树立起来。三要加大乡村档案监督指导力度。各级档案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推进基层组织、基础设施、生态文明、精准扶贫、民生服务等百姓关注的热点领域档案建设,规范乡村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为做好乡村档案工作夯实基础。

(二)坚持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提高乡村档案治理能力

乡村档案根植于乡村,大部分产生于乡村,又重点服务于乡村。因此,乡村档案部门要主动担负起档案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一要认真贯彻落实《档案法》《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乡村档案事业发展,不断完善乡村档案监管体系建设,推动档案工作转型升级。二要建立健全乡村档案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和档案利用服务方式,不断挖掘乡村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等,提升乡村档案资源共享水平。三要针对乡村档案干部队伍不稳定,档案工作人员兼职多、调动频繁、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想方设法采取措施,稳定乡村档案干部队伍,加强乡村档案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加快知识更新,使其与乡村档案工作相适应。同时,做好乡村档案工作仅靠乡村档案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争取将档案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考核指标,加强与农业农村、民政、林业、水利、扶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联合,建立相互配合、分工协作、部门联动的协调工作机制。可以联合开展乡村档案工作科学化测评,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齐抓共管,以点带面提升乡村档案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彰显助力乡村振兴效能。

二、构建“大档案”格局,丰富乡村档案信息资源

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是发挥乡村档案作用的前提。乡村档案部门要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的“乡村大档案”格局,打造各具地域特色、内容丰富的乡村档案资源体系,实现乡村档案资源体系全覆盖。

(一)夯实基础,优化乡村档案室(馆)藏结构

目前,乡村档案室(馆)藏结构不合理、内容单一、质量欠优化,直接影响着乡村档案作用的发挥。乡村档案部门要强化“保基本、守底线”思维,根据《档案法》《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权制度改革、社保医保、文化惠农、低保救助、征地拆迁、精准扶贫、环境治理、财务管理等有关基层治理、经济运行、民生保障等所有反映本单位职能、重大活动和涉及民生的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地收集起来,规范整理归档,确保乡村档案工作基础牢固。

(二)突出特色,丰富地方特色档案资源

地方特色档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区域性、民族性、相对性和动态性等特殊属性,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室(馆)藏及档案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地方特色档案能够在县级档案馆、乡村档案室(馆)系统建立起来的还比较少。乡村档案部门可以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启动“乡村记忆工程”,建立口述档案,将反映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村史村貌、人文景观、特殊事件、特色产业等文件资料收集起来,整理归档保存,丰富乡村文化档案资源。

(三)广泛征集,让乡村记忆更鲜活丰满

很多的珍贵档案资料散落在民间和社会上,乡村档案部门可以采取有偿征集、免费代存、奖励捐赠等方式将散落在民间和社会上的珍贵历史档案收集起来、归档保存。比如,提供服务指导,推动家庭建档;通过民间征集,形成动态反映乡村面貌的照片、音视频档案数据库;进行跟踪拍摄,开展方言建档;采取预约走访,加快“非遗”建档等方式。同时,广泛征集散存在社会和个人手中的珍贵历史文件资料,加强文化遗产档案保护和传承,拓展乡村档案信息资源。

三、打造“智慧化”平台,提供乡村档案高效服务

服务是乡村档案部门永恒的主题,乡村档案部门只有通过提供高效档案服务,充分体现乡村档案和乡村档案工作的价值,才能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从而赢得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一)创新服务理念,提升乡村档案服务水平

乡村档案部门要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形式,主动、准确、及时、全面为乡村档案用户服务,既要在服务民生上有新作为,又要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上有新成就。乡村档案部门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档案利用需求,优化整合各类档案信息,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积极为档案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便利,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完善的检索工具,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用户满意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周到、方便快捷的查询利用服务。乡村档案部门还可以通过编辑出版档案选编、举办档案展览、发布网络视频等形式,全方位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二)突出高效共享,搭建乡村档案利用平台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将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乡村档案工作也要加快数字化建设,走向现代化。一要持续推进乡村数字档案室(馆)建设。建立室(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和重要档案全文数据库,搭建基层民情档案库,完善民生档案、乡村记忆档案等专题档案数据库,为构建高效利用、共建共享的乡村档案利用体系提供有效保障。二要搭建乡村档案资源远程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乡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做到“地域联动、异地查档”。三要打造“智慧化”乡村档案服务平台。建立集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于一体的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把乡村档案服务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百姓身边,打通档案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猜你喜欢
部门服务工作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不工作,爽飞了?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选工作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