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档案工作者职业素养探析

2021-04-28 08:14张庆美赵栩莹
山东档案 2021年1期
关键词:工作者信息工作

文·张庆美 赵栩莹

档案工作者是推进档案事业发展和档案工作创新的关键因素,提高其职业能力素养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多样化媒体介质推陈出新促进了全媒体的产生。所谓“全媒体”是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媒体手段,通过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进行传播的新传播形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档案工作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对档案工作者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从意识形态、基础能力和技术掌握3个层面分析了档案工作者在全媒体时代需要掌握的职业素养,意在促进档案工作者抓住时代机遇,推动档案事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意识形态层面:负责任的职业信念和开放的服务意识

(一)档案工作者要具有为党和人民负责任的坚定职业信念

档案工作担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责,档案工作者要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热爱和忠诚档案事业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是档案工作者最核心的品质和为工作拼搏献身的力量源泉。档案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和人民群众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是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据。一件件红色档案,蕴含了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群众的生活,记录包含党政决策和群众民生的重要内容,其价值的发挥也越来越大,逐渐影响到领导决策、社会管理、生产管理、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等各种领域。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档案工作者,必须要深刻意识到自身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用好用活档案资源,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弘扬档案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党的先进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对党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职业信念,投入到工作中去,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承担档案人的时代责任和使命。

(二)档案工作者要具有“开放、共享、创新”的信息服务意识

全媒体时代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档案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开放、共享、创新”的信息服务意识积极向社会提供档案服务。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不但推动着政府职能转型,也促进了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传统利用者到馆利用的被动式服务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查档利用需求,严重影响档案工作的服务效率。特别是在推动档案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下,全国各地数字档案馆纷纷落成,在馆藏存量数字化的基础上,对新入馆档案全面实施增量电子化存储,并积极探索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档案工作者要不断探索电子档案资源的平台式检索和网络传输方式,以开放共享的观念畅通服务渠道,使档案工作走向社会大众。比如,山东省档案馆已建成涵盖全部馆藏的目录及全文、音视频和照片数据库,前来查档的公众不仅可以凭借身份证在信息服务大厅自助查询,还可以通过档案查询利用平台、手机APP“爱山东”等网络方式随时随地享受在线查档服务。

二、基础能力层面: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档案工作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档案工作要具有牢固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掌握传播学、历史学、社会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知识内容,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下档案工作的不断转型。全媒体领域内档案工作需要多学科多层次的专业人才,开展诸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档案信息的广泛收集、精心加工、准确提供、快速传递、宣传利用等方面,档案工作者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需要掌握深厚的文史知识,具备较强的文字综合分析能力;在档案信息内容的价值挖掘与资源开发方面,档案工作者需要具有高度的知识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努力挖掘档案文化内涵;在全媒体渠道传播方面,档案工作者需要有传播学知识,精准把握公众文化需求和信息需求的“痛点”,注重社会效果,能够综合运用纸媒、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等渠道传播档案价值。

(二)档案工作者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

档案工作者扎实的理论基础需要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配合才能给档案全媒体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供给。然而在媒体运营和通过媒体渠道提供档案利用、传播档案价值和宣传档案文化方面,能熟练掌握方式方法的档案工作者普遍缺乏。尤其是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档案管理员总体表现为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对全媒体平台档案信息的传播和利用环节掌握不深,而媒体运营能力较强的年轻档案干部,又缺乏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积累下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脱节导致目前全媒体领域的档案工作实践中,尤其是在新媒体档案平台的建设中,档案工作者难以展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档案媒体服务。档案工作者需要克服对未知工作的逃避心理,积极探索不同媒介渠道的档案实践工作,勇于尝试全媒体时代条件下的新工作模式,丰富自身经验。

三、技术掌握层面:技术的学习运用和创新思路探索

(一)档案工作者要具有积极的技术学习思维

全媒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尤其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方式,大众更倾向于通过网络传输形式随时随地通过各种媒体终端获取档案信息,因此寻求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数字技术改变了档案的管理对象、管理程序、管理方法、检索手段、利用方法、开发形式和安全保护工作,对于一线档案工作者来说,除了要拥有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能够通过各种档案媒体网络平台的后台利用数据,根据利用者关注的档案信息、咨询记录等情况分析出该平台受众特点等。此外,档案工作者还要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档案内容的能力。比如,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档案数据库内各种信息的关键要素进行提取,以不同要素为主题构建知识图谱,并运用多媒体平台再现关系网络,实现可视化展示传播。

(二)档案工作者要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思想观念

档案工作者要打破封闭的自我循环和僵化的思维模式,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以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探索新时代档案工作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和传播手段,扩大档案事业生存空间。在档案管理模式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电子文件的急速猛增,过去“双套制”保管模式的库房压力、工作成本增加和工作效率降低的弊端日益凸显,单套制归档已成为档案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2020年11月,国家档案局发布《电子档案单套管理一般要求(征求意见稿)》。档案工作者加快推动电子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探索实现电子文件从形成到归档全周期、全流程管理已成为未来档案工作的重点方向。在服务方式和传播手段方面,档案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住不同媒介平台的传播特点,创新档案信息传播形式,借助5G、AR、VR三维影像等信息技术,全景式展示档案资源,并借助媒体平台实现网络布展,传播数字档案资源。同时,在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时,还要充分考虑利用者的个体差异化需求,创新档案开发形式和传播方式,以更加精细化的档案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

猜你喜欢
工作者信息工作
关爱工作者之歌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不工作,爽飞了?
订阅信息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展会信息
选工作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