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2021-04-28 08:14周海慧
山东档案 2021年1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绩效评价标准化

文·周海慧

农业科研院所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业科研院所的档案涉及到科技、人事、财务、基建等方方面面,记载着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农业科研院所档案利用是实现档案价值的媒介,新常态下农业科研院所快速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对于促进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重要。农业科研院所均设立有部门对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制定了专门的档案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专业化以及信息化水平均不断提升。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绩效评价,以明晰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不足,实现方便快捷的档案利用,是建设创新型科研院所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不仅要有理论依据,还要能够正确反映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现状、存在的问题,还要能够为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决策依据,工作的开展和发展决策提供实践支撑。

(二)系统性原则

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科研院所的方方面面,因此在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上,既要有总体评价指标,也要有具体层面的评价指标,不同层级之间界限清晰、不同指标之间界限清晰,兼顾系统性和差异性。

(三)可操作性原则

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要贴合工作实际情况,通俗易懂、易于衡量、便于被人接受,指标值易于获取,评价结果可以用来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也可以用来指导员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二、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规章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服务的成效5个不同角度去探索,可以考虑分为3个层次,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规章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反映了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二级指标可以分为档案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守则、发展规划、分管领导级别、年度工作会议次数5个三级指标进行体现,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档案借阅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接收制度等,可以通过调查获取相关制度条目的名称和数量来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评价;档案管理员守则是规范档案管理从业人员日常行为,提高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素质,树立档案管理从业人员良好形象的依据,可以通过查看档案管理员守则是否上墙来进行评价;档案管理人员中党员的比重可以评价档案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发展规划是档案管理工作长远发展的指针,可以通过查看是否有专门的档案建设规划或者是否将档案建设规划纳入到科研院所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去;分管领导的级别可以评价科研院所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年度工作会议次数可以评价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工作落实情况。

(二)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主要是仪器设备、库房等,可以用年投入资金额、仪器设备数量、库房面积、档案密集架、办公室面积等指标来评价。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需要一定的经费来运转,例如档案从业人员的日常办公支出、档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等,年投入经费越多显得对档案管理工作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配备计算机、抽湿机、扫描仪、打印机等,所配备的仪器设备数量也是体现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一个标准;库房面积以及档案密集架数量是档案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和档案库房利用效率提升的根本保证,库房面积越大、档案密集架越多,所需保存的档案也越多,体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真正做到档案应收尽收;办公室是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的,所配备的办公室面积也可以作为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的一个依据。

(三)标准化建设

档案是农业科研院所规范化管理的重要载体,档案标准化建设将使农业科研院所各项工作开展有例可循、各项决策有据可依、各项巡查审计有证可查、各项对外推介有史可溯,是农业科研院所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可以通过是否确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专业的人才队伍、定期的培训与交流、标准化的查阅流程、标准档案的归档数量等来体现,通过是否设有独立的档案管(室)、档案学专业的管理人员、年度专业培训次数、年度业务交流次数、标准化的查阅流程、标准规范的归档档案数量等来评价,直观上体现为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配备、标准化的操作、标准化的程序、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的服务等。

(四)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是指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和提供利用。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档案非常多,常规纸质保存工作量大,因此推动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信息化当今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是否设立有档案信息化专项经费、是否建有档案查询信息服务平台、馆藏档案数字化占比、电子文件网络归档率、是否能够提供网络远程查阅服务5个3级指标进行体现,具体调查获取的是是否每年有固定经费支持,是否建有统一的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和档案资源数据库、数字化档案数量、电子文件网络归档情况、年度远程数据查询或下载等信息化服务次数等。

(五)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是档案管理绩效的体现,体现的是工作效果、被认可程度以及服务满意度等。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服务成效可以通过次均档案检索查询时间、数字化档案归档准确率、年度投诉次数、满意度4 个三级指标进行体现,具体调查获取的是年度档案资源检索利用频次、每次检索耗费时间、符合归档要求的农业科技档案数量和实际归档档案的数量,是否按时完成问题档案的整改归档工作,科研人员以及上级部门和领导专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三、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

(一)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德尔斐法(D e l p h i technique),即专家打分法。

(二)数据定量化和无量纲化处理

针对评价体系中的定性指标可以采用定量化的处理方法,结合指标特性设定规则并赋予一定的数值。例如针对是否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指标(C12),如果设定了,可以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又如针对满意程度指标,如果非常满意可以赋值为5,如果满意可以赋值为4,如果一般满意可以赋值为3,如果不满意可以赋值为1。

为避免各指标数据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会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可以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标准Z值”方法进行无量纲化。

(三)评价结果

采用综合评分分析法,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WPE为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工作绩效评价得分,Wi为三级指标Ci的权重,Xi为三级指标Ci无量纲化后的值。

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是不同单位之间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一个评价标准,便于不同单位之间对比,查漏补缺,同时也是同一单位不同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一个评价标准,对于激发个体创新效能,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协作,提升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是提高农业科技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农业科研院所开展档案管理绩效评价,发现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搭建起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绩效评价标准化
科研院所法治建设探究
科研院所研究生管理模式与创新
关于军工科研院所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思路研究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建议
吃肉频率能体现乡村治理水平? 走形的标准化徒增负担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