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华出席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仪式(等10则)

2021-04-28 11:38
老区建设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权攻坚

胡春华出席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仪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2月25日下午出席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仪式。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胡春华指出,组建国家乡村振兴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国家乡村振兴局要牢记职责使命,切实抓紧抓好肩负的工作任务。要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分层分类实施救助保障,坚决守住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胡春华强调,乡村振兴系统广大干部要坚定不移地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心怀“国之大者”,扎实有力促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要有序推进职责调整,确保平稳过渡。要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打造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干部队伍,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

(来源 :央视网)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2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文件指出,“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件确定,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新华网)

国家乡村振兴局与全国工商联举行座谈会强调组织动员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3月1日下午,国家乡村振兴局与全国工商联举行座谈会,围绕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进行交流。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正谱,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光彩会副会长谢经荣,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洪天云出席并讲话。

王正谱指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民营企业积极行动,深度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戰贡献了重要力量。当前,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动员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十分必要。国家乡村振兴局将会同全国工商联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健全领导小组,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制发倡议文件,做好激励工作,推动“万企兴万村”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新成效。

谢经荣介绍了“万企帮万村”的工作成效和“万企兴万村”工作的下步打算考虑。

国家乡村振兴局社会扶贫司,全国工商联办公厅、扶贫与社会服务部和中央统战部光彩事业指导中心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网站)

外交部:中国脱贫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3月1日表示,中国的脱贫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促进国际减贫事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中方愿同各国一道,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汪文斌说,我们注意到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对中国脱贫攻坚战成就的积极评价。我也注意到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等国际组织负责人表示,中国的脱贫攻坚成果为世界带来重要启示,习近平主席带领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现的决心和行动力是首要经验。

汪文斌说,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国民生改善的里程碑,是中国人权事业的历史性成就,也是人类进步事业的壮丽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平均大约每3秒钟就有1人跨过贫困线。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一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是人间奇迹。

汪文斌说,消除绝对贫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执政理念,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脱贫攻坚,其中就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这其中也包括我的外交部同事们。过去28年来,外交部派驻了38位驻云南省麻栗坡县、金平县扶贫代表和3位驻村第一书记,为帮助当地百姓摆脱贫困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为此深感自豪。”

汪文斌表示,中方愿同各国一道,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各国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推动世界人权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新华社)

刘昆:今年中央财政专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规模达1561亿元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举行首场“部长通道”。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各级财政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刘昆表示,过渡期内,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将保持总体稳定。今年,中央财政专门设立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达到1561亿元,比去年原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加了100亿元。

同时,现有财政转移支付继续向脱贫地区倾斜,重点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动均衡发展。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使用涉农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

此外,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抓紧抓好。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支持防止致贫返贫监测预警,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稳定脱贫人口就业,帮助持续增收。

(来源:中国网)

银保监会等四部门: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

记者3月15日从中国银保监会获悉,银保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通知,要求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切实满足脱贫人口信贷需求。

《关于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明确,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支持对象是建档立卡脱贫户,贷款金额原则上5万元(含)以下,贷款期限3年期(含)以内,实施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资金适当贴息,鼓励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放款,现有风险补偿机制保持基本稳定。

通知要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坚持户借、户用、户还,精准用于贷款户发展生产和开展经营,不能用于结婚、建房、理财、购置家庭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也不能以入股分红、转贷、指标交换等方式交由企业或其他组织使用。

通知要求,银行机构要在符合政策、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准确开展评级授信,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努力满足脱贫人口贷款需求。要加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续贷和展期管理,合理追加贷款,不断创新信贷服务方式。

(来源:新华社)

中国官员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介绍脱贫攻坚成就和经验

2月26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次会议举行“减贫在促进和保护人权中的作用”会议。中国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司长苏国霞应邀作主旨发言。

苏国霞表示,中国政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减贫更好地保障和促进人权。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保障生存权,促进发展权,将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等特定群体中的贫困人口作为重点对象,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

她说,中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挑战,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拥有14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每一个人的教育权、医疗权和住房权得到保障,为全球减贫和人权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她表示,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坚定推进减贫事业,为建设没有贫困、普遍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保障和促进人权进步攜手前行。

在26日的会议上,东盟副秘书长康富介绍了东盟在推进各成员国通过对话与合作消除贫困、通过减贫促进人权的良好做法,赞赏中国同东盟国家建设性开展减贫经验交流与合作。委内瑞拉、埃及、老挝等国高度评价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欢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分享减贫经验。俄罗斯、巴基斯坦、尼泊尔、南非、伊拉克等国呼吁国际社会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精神,在减贫领域加强建设性对话与合作,共同促进和保护人权。

本次会议根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020年通过的由中国倡议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举办,旨在交流在减贫促进人权方面的良好做法和经验,推动国际社会加强人权技术合作。

(来源:新华网)

中国慈展会以“三年之约”助力脱贫攻坚 累计实现资源对接近340亿元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社会组织、慈善力量的有效参与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永久落户深圳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化的慈善行业盛会,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简称“慈展会”)连续三年聚焦脱贫攻坚的时代主题,汇聚社会力量,促进慈善扶贫资源的有效对接,发挥了慈展会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

2020年,中国慈展会交出了一份优秀成绩单。第八届慈展会申报参展的机构、项目和产品总量相较上届慈展会增加了1397个,增幅达49.89%;促成的意向资源对接总额逾135.2亿元,较上届同比增长80.27%。同时,慈展会在消费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文旅扶贫、慈善文化推广等方面实践探索,打造了好物出山、百县百景、TIFP公益新力量计划等品牌项目,为联动各方资源、助力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统计,中国慈展会自2018年以来集中展示推介了5318个机构、项目以及3198种消费扶贫产品,开展了270余场项目路演、扶贫产品推介、信息发布等资源对接活动,累计对接项目204个,实现资源对接近340亿元。其中,对接扶贫项目198个,对接金额达258亿元,促成重大扶贫投资项目6个,投资总额达53亿元,扶贫产品实现订单采购逾28.2亿元。

(来源:新华社)

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开播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将于2月18日至25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农业农村频道晚间黄金时段首播。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介绍,该片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阐释这一重要论述是中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聚焦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使命担当,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贫困宣战,使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故事;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和极具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摆脱贫困》分为《庄严承诺》《精准施策》《使命在肩》《合力攻坚》《咬定青山》《家国情怀》《命运与共》《再启新程》八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维度解读中国脱贫攻坚,展现这一非凡壮举和人间奇迹;从全球减贫的世界维度全方位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透过中国整体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和一个个真实的扶贫故事,总结提炼中国精准扶贫理论、扶贫模式、扶贫精神;以政论和纪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全面诠释“中国脱贫攻坚战是如何打赢的”这一主题。

(来源:新华网)

“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总结表彰会召开

2月23日,江西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总结表彰会在南昌召开,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雷元江出席会议并讲话。

雷元江指出,组织引导民营企业持续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意义重大,是巩固脱贫成果的现实需要,是展现民营企业情怀、担当的政治需要,也是民营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继续推进民营企业社会扶贫事业向縱深发展,各级工商联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任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广大民营企业要抓住乡村振兴的重要机遇,做实扶贫产业、稳住就业岗位、扩大消费扶贫,创造性地将企业发展与促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实现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会上对思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家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进行了表彰,对南昌市工商联等42家“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工作先进集体进行了通报表扬。

(来源: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程文燕

猜你喜欢
人权攻坚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国发表《201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8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
常健:以发展权为核心重构人权话语体系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攻坚脱贫
人权蓝皮书
中国人权理论三十年发展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