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国电影中的诗意化构图

2021-04-29 02:46邢悦仪
流行色 2021年2期
关键词:诗意美学绘画

邢悦仪

淄博热力有限公司 山东 淄博 255000

一、影响中国电影诗意化构图的因素

(一)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众所周知,中国的美学思想与中国文化密切相连,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无法摆脱中国人特有的民族性和审美嗜好,所以它必将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美学的熏陶。其次,中国绘画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绘画中的不求形似,但求“象外之致”的这一特点也正契合了电影中诗意化构图具有感染力的要求。如果说文学给予了电影生动的趣味,那么绘画则带给了电影以至深的美感。此外,“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观也对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构图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发展为一种美学思想,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直到现在,电影创作者也一直将这种情思融入到电影的创作之中,使电影具有了更为深远的意蕴。

(二)时代历史的因素

艺术源于我们的生活,一部优秀的电影艺术创作必然会印上时代的烙印。而诗意化的构图形式作为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生死攸关的严峻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就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情感和使命。而在这个时期,电影诗意化的构图就充分体现出了创作者的意志和思想情怀,同时也唤起了民众的爱国情感和反抗精神。而文革结束后,创作者则不断借鉴西方电影中的纪实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的艺术观念,并融入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打破了传统电影中的叙事模式。

(三)个人创作风格的因素

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虽然他们的艺术创作与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也离不开政治因素的影响,但其创作者的主观意识仍是影响艺术创作的最主要因素。电影的创作更是如此,尤其是电影中造型语言的展现是与电影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人文修养密不可分的。电影创作者艺术修养的层次和高度,决定了电影本身的艺术层次。

二、中国电影中构图的表意形式

(一)“取象于远”的景别

从空间方面来讲,中国电影中这种“取象偏远”[1]的构图形式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理论中的“远”的空间意识。“传统绘画中的‘远’不仅指时空距离之‘远’,也意指超越时空距离的精神境界之‘远’。”[2]使审美主体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达到畅文人之胸怀,赋君子之情操。这也正是道家精神中所提倡的“淡”“无”“虚”的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中国电影在构图空间中所表现出来的“淡”“远”的感觉,正是融汇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这种精神思想。如《站台》(如图1.1)中的这个镜头,就是一个纵深式的远景构图,天空只占了画面的一小部分,而前景中正在飞奔的火车和后面的远山则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给人一种画面向外延伸的感觉。火车是穿插全片的一个隐喻,火车或许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个梦,一个你一直在等待,却永远不属于你的梦。因此,诗意化构图中的这种“取象于远”的全景构图方式在中国电影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完成了表达情感与哲思的目的。

图1.1 《站台》

(二)尚“简”的构图思维

北宋画家黄休复在他的《益州名画录》中就提出了“笔简形具,得之自然”的绘画理论。简与意境相互呼应,把“一点”的物象能升华到“无限”的意象空间中,这也正符合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大象无形”的理论观点。如电影《黄土地》(如图1.2)中的经典构图,画面构图饱满充满张力、简练并极富表现力,强调了一种沉稳和大块面的厚重感。影片在构图上受陕西国画中的长安画派的影响很大。长安画派的画风表现基本上是浑厚和苍茫的,构图时地平线很高,天空只占画面的很小一部分,而土地高山等景物则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影片《黄土地》中的构图也运用了同样的诗意化构图手法,黄土地的雄浑占据了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三,天空的表现则占了画面的一小部分,人物在视线中显得非常渺小,远远走去直至融为一个圆点。采用这种构图形式,深刻体现出了土地对人的优越以及人对土地的依赖和敬畏,突出了农民依土求存的文化核心和内涵。

图1.2 《黄土地》

图1.3 《刺客聂隐娘》

(三)“留白”的构图意识

“留白”的艺术手法以老子和庄子的“虚实论”作为理论依据。留白并非是空无一物,而是以无衬有,以有衬无,给观众在观影时留下一种“悬念”感。留白这种形式使我们在欣赏影视作品的时候,会带来叙事的一种节奏感,使观赏者的心情也会跟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渐渐地融入到剧情当中,从而达到共鸣。如在侯孝贤的电影《刺客聂隐娘》(如图1.3)中,影片最明显的就是画面在色彩和构图上大量留白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影片就如同一幅精美的中国写意山水画,体现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倾向。画面中的景物、空白更是将中国古诗词和传统绘画里的留白和写意用电影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夕阳下的农舍背靠着远山,田间小路交错,村中炊烟袅袅,这正是一幅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之景。而我们在现实中缺少这种对生活、对精神和审美的精致的诗意化追求。

三、建构中国电影诗意化构图的方法与规律

“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3]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电影学派提出了“构筑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国家品牌”[4],通过电影来讲述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和传播中国精神。树立中国形象的前提是要先创造鲜活的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讲述中国故事的灵魂,是传递创作者思想情感的核心媒介。因此,中国电影的创作需要植根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未来目标的形象,这其中就包括诗意化的构图形象。这种诗意化的构图所蕴含的意境和思想情感能够帮助完成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文化内涵的传播,成为一个具有国家电影品牌意味的标识性构图形象。

中国电影诗意化构图的内涵表现在哪里?中国电影诗意化构图的国家性、民族性又体现在哪里?在电影的创作里,如果想把诗意化的构图运用得当,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作为理论支撑和依据,它能为中国电影的造型带来一种彰显中国古老文化和积淀的力量。如今的电影创新日新月异,但永远不变的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中国电影诗意化构图创作时需要一直围绕的核心内涵,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彰显出不同于其他地域国家电影的独特之处。

建构中国电影中的诗意化构图需要找到人对诗意化构图的独特认识方式。人作为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生活方式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对事物认知的思维方式。因此,创作者必须要有一定的独特认知方式,使中国电影的诗意化构图表现异于其他地域的电影,体现出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和别具一格的东方美感。

猜你喜欢
诗意美学绘画
仝仺美学馆
诗意地栖居
盘中的意式美学
冬日浪漫
纯白美学
被耽搁的诗意
“妆”饰美学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