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OD教学在“后BYOD时代”的应用

2021-04-29 20:40吕贞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3期
关键词:作业实验情境

吕贞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教学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自带设备进入课堂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或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相关学习活动。BYOD教学有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呈现教与学过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实现高效的教与学。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严禁学生将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后,BYOD教学进入“后BYOD时代”,即教师自带设备进课堂,学生在家运用电子产品学习。笔者将结合学校BYOD课题组的具体工作,从课前、课中、课外三个方面来阐述BYOD在“后BYOD时代”如何应用于教学实践。

一、应用于预习与备课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从哪来?从学生的预习中来。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开展BYOD学习,运用相关App进行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学习难点,让学生带着“惑”听课,做到有的放矢。同时,App对预习作业进行智能化检测,教师同步了解预习结果,可以在备课中及时调整相关教学环节,让学生的预习成果在教学环节中得以展示,更好地实现“以生为本”。

例如,教师通过学校“乐教乐学”App布置朗读新单词和阅读文章等口语作业,学生提交作业后,系统能自动生成检查结果。教师不仅多了一个“助教”,而且备课更加有的放矢,一些个性问题在平台上一对一解决,精准辅导;一些共性问题,及时在新的教案中调整。可见,BYOD教学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使翻转课堂得以真正实现。

二、应用于课堂教与学

1.创设学习情境

杜威将教学过程概括为“情境、问题、假设、推论、验证”五步,认为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与社会经验相联系的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运用BYOD教学就能很好地创设真实且多样化的学习情境。

初中历史教材的年代跨度很大,历史课往往会让学生觉得很有距离感,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通过播放微信公众号中的视频来创设情境是个好方法,有些公益性微信公众号每期发布2~5分钟的视频,中间没有广告与插件,只是不能下载,而运用BYOD教学,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教师只需打开“希沃授课助手”,点击手机同屏,手机就成了一台移动的放映机,可以轻松地在课堂上播放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视频,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比如,教学“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时,教师可以用手机切换到微信,播放“张骞西行路上的‘艱难险阻”这一视频,戈壁、荒漠等塞外风景将学生带入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境之中,与历史的距离瞬间拉近,更能体会当时出使西域的艰辛。

2.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展示自己学习过程的机会,并善于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BYOD教学就能及时将生成性资源在课堂上分享,促进高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物理探究课“声音的特性”的过程中,教师在观察学生的实验,要在全班向其他学生展示任务完成得较好的小组成果时,只需通过“希沃授课助手”将手机摄像头同步至教室屏幕,自带的手机通过BYOD成了一台移动的摄像机,被抓拍的学生成了整个课堂的“红人”。教师还可以用手机拍照功能随时将学生的课堂练习直接呈现出来。以往讲解练习,通常是让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书写,或用展示台进行展示。而利用同屏功能讲评学生作品,可以通过局部放大或批注,让其他学生一起讨论、评分,根据互评情况分别授予金、银、铜牌。自信可以进一步催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认真地学习。

3.放大观察细节

在对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中的细节,在观察中了解实验现象。但实验现象的出现总是稍纵即逝,及时捕捉与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细节,对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是比较困难的。虚拟仿真实验一度作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深受师生欢迎,但其没有真实实验中的触感和体验,缺乏真实感,BYOD同屏技术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教学物理课“声音的特性”进行“探究音调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教学时,教师用力击打鼓面继而泡沫跳跃,但是这一实验现象的发生时间短、现象不太明显。这时教师再次先将手机运用BYOD完成同屏,由教室屏幕放大的实验现象真实可见,整个实验过程可以从多角度清楚地展示给全体学生看。

4.进行探究学习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究规律的途径,所有的自然科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普及,不少中学配备了数字实验室。传感器技术的优越性之一,便是可以将传统实验无法直观呈现的物理量直接以表格、曲线、刻度等形式呈现给学生,易于学生接受。利用数字传感器进行实验,可以将定性分析改进为定量分析,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与可信度,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熟悉科学研究方法。

教师还可以将数字实验室带进课堂,用于演示实验。例如在教学“了解物体振动发声情况”环节,教师可以带数字实验箱进入教室,将声音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接入电脑,传感器采集实验数据并自动分析处理实验结果,可以将声音的波形显示出来,使学生直观感受声波。通过比较高低音调的波形疏密程度的不同,轻松得出实验结论。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对科学规律进行再发现,有效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应用于巩固与个性化学习

课外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分析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作业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拓展延伸,涉猎更广阔的相关领域的开始,是课堂的延伸。回到家后,学生可以在家长的监督下运用手机摄像头或App完成探究实验、思维导图、观看微课等作业。比如,物理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无危险、材料易得、操作简单的小实验,像教材中的小实验“光的散射”,只需要水和镜子就能简单完成;历史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用“MindMaster”思维导图制作历史知识网络,既简单又方便。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家长配合完成拍摄,上传至指定平台,教师自动查收作业,并显示作业提交数量。这有利于帮助学生适应数字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适应信息化的社会发展趋势。

总之,BYOD教学在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高效教与学等方面,有着传统课堂无法媲美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BYOD也将更进一步助力并融入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作业实验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快来写作业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作业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