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课堂互动助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2021-04-29 21:22车红霞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3期
关键词:泰安市教育资源远程

车红霞

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根据泰安市泰山区教体局要求,泰安市泰山区岱庙办事处南关学校(以下简称南关学校)和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栗林小学(以下简称栗林小学)成为城乡结对學校,通过实施远程互动课堂,实现校际间资源共享,从而推动结对学校的共同发展。

结对学校概况

南关学校地处泰安老城区,始建于1948年,共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余名,在职教师35名。其中省优秀教师1人,市、区优秀教师5人,市教坛英才1人,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人,区卓越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10人。南关学校是泰安市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山东省第二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近几年先后主办泰山区“信息化建设”现场会1次,泰山区“学校内设投入与使用情况”现场会1次,承办泰安市“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现场会分会场活动1次。

栗林小学属于农村学校教学点,保障了偏远地区学生能够就近入学。但受地域条件、人口数量等因素制约,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共两个班,包括校长在内一共4名教师。另外由于属于包班制,教师个人专长不可能涉及所有科目,尤其是音乐、美术等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栗林小学所面临的班额小、条件差、师资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合理、城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这一问题的具体体现。

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泰安市泰山区教体局的关怀和指导下,南关学校和栗林小学成为结对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助推优质资源共享、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做了积极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网络全覆盖

支持远程互动教学

一、硬件设施建设

两校均已实现互联网全覆盖,且都安装有远程互动教学系统。南关学校百兆光纤接入主干网,教室、功能室、办公室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实现网络访问,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同时学校配有多种电脑辅助设施,如激光打印机、速印一体机等,确保教师办公和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15间教室全部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或交互式一体机,实现了班班通;学校还拥有多功能多媒体综合电教室1间、自动录播教室1间、高标准数字化微机室1间,实现了班班通直播教室、数字化图书借阅系统、校园网络全覆盖室内外监控系统等设施和系统建设。录播室内同时安装有远程互动教学系统,不仅方便了教师录课上课,同时还使得南关学校和栗林小学的同步教研和互动课堂具有可实现性以及常态化。

二、网络平台建设

学校创建有校园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各班级微信群,真正在平台建设上实现了网络资源班班通,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师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依托泰安市教育云平台,人人都能参与创建教育云空间并积极上传、交流教育资源,基本实现了校园自动化办公、视频点播、教育资源上传分享等功能。

依托网络信息平台

加强教师交流

一、成立教学小组

两校领导和教师都高度重视结对学校远程互动课堂和教学教研的开展,成立了包括班子成员、骨干教师在内的工作领导小组。两校领导班子进行面对面交流,多次召开见面会,以加深对双方学校师资力量、学生情况、信息化建设等情况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结对工作的前期调研、规划论证,进一步制订双方都满意的可行方案。

二、依托数字平台

依托泰安市已有的数字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南关学校与栗林小学通过教育网络、全自动录播教室以及远程互动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教研、学生养成教育等多方面的良性互动,使农村学生也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三、实现远程交流

两校采用网上结对、互建微信交流群等形式,使教师实现日常工作和教学教研经验成果的及时交流,适时开展两校教师群面对面学期交流总结。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信息化学校的结对试点工作可以使城乡学校实现管理、备课、培训以及课堂教学等多方位、立体式的资源共享,让农村学生也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的教育资源。为达到远程互动课堂常态化、加快实现教育均衡这一目的,两校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精选课型

新学期伊始,两校教师进行沟通联系,根据双方学生情况等现实需要合理制订学期互动课程科目及课型。以语文课为例,远程互动课型可制订为阅读课、拼音课、识字课等课程内容。每学期由南关学校骨干教师、各级名师分别执教不同科目、不同课型,实现“一人上课、优课共享”这种典型带动,既能让农村学生享受到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还不影响两所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按需提供课堂优质资源,补齐教学点学科教学短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加强教学教研指导

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以学习示范课、开展讲座、集体备课等形式进行交流;在开展公开课等教研活动时,通过网络(录播室系统)即时传输到对方设备,使同科教师能够远程同步参与活动。鼓励两校教师进行网上结对,促进教师共同提高。该活动主要以南关学校为教研课题的执行者,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授课,栗林教学点组织学科教师进行远程观摩,通过专递课堂的形式参与到教研主题的研讨交流中去,进而提升教学点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以及科研水平,促进两校教师共同成长。

三、加强两校互通学习

通过网上结对,两校互通先进的学校管理方法,包括治校理念、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学生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等方面,以达到更广泛、更深入的资源共享。

四、提高结对学校教学数字化水平

依托全市的教育云平台建设及南关学校的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环境,建设数量足、门类全、技术先进、灵活实用的教育教学辅助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学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教研信息平台,为结对学校整合、丰富数字化教育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全自动录播教室,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增强结对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资源在教育教学改革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五、加强结对学校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南关学校实际,利用学校资源帮助结对学校提升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依托泰安市教育云平台实现与结对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通过把南关学校的课件、优秀教案以及教学案例、试卷等教育资源进行共享,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和优质化,以求共同提高、共同促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实现两校合作共赢

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远程互动课堂,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同时两校学生面对面互动,产生思维碰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借助录播室远程互动,加强校际间合作与交流,实现双赢。通过录播室互动系统,进行校际间课堂之外的研讨、交流、学习,教师面对面沟通、学习、分享,提升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炼教研智慧,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实时无缝对接。

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自实施“远程互动课堂”项目以来,两校教师积极参与,将互动课堂作为自我提升、自我锻炼的平台,培养、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不断成长进步。

教师按照教研组进行分工,精心备课、集体研讨,在本校试讲成功以后,再进行双方学校的远程互动课堂。近几年先后有10余名教师执教远程互动课堂数十节,每学期保证组织教研活动两次,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都能对讲课教师、参与教师、双方学生产生较大受益。近几年南关学校先后涌现出泰安市教坛新星、专家型教师3人,10余人次在泰安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赛课比赛、微课比赛中获奖,多人获得市、区级优质课、教学能手等荣誉。南关学校积极参加市、区级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现场交流会,并作为试点学校多次接待与会代表来校观摩,学校教师张义慧不仅执教泰安市信息化现场会互動课堂,而且作为优秀授课教师在泰山区教育信息化研讨会上做典型经验分享。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命题大赛方面也多次获得市级奖励,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同时,通过教学实践的落实,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两校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兴趣社团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发展。其中两校的田径队、红领巾电视台社团、舞蹈队、绘画社团、器乐社团、合唱社团、鼓号社团等纷纷在市区的比赛中获得奖项。

南关学校和栗林小学的结对和远程互动课堂建设,为带动基层学校、实现均衡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示范、实现了互动双赢。下一步,两校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和互动课堂的实效,如加大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升级,确保网上视频交流更顺畅;教师评价机制及时跟进,对积极参与互动课堂和教研的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以激发其积极性;另外,两校所属的岱庙学区、家店学区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及时开展针对结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专项检查和指导,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从而进一步提升两校结对互动的积极性和效益。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教育机构应继续推进远程互动课堂模式的探索研究,更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共享,不断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泰安市教育资源远程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Advanced in research on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agar
河南远程医疗将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
山东省泰安市检察院依法对蔡希有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远程访问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波音757-300中远程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