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开启智慧引擎,赋能现代化教育

2021-04-29 21:49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3期
关键词:江苏省校园智慧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创建于1959年,是首批江苏省实验小学、模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卓越学校”,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试点校,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近年来,学校以改进小学课堂生态、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教育为抓手,以便捷高效和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秉承发展理念,打造智慧校园

学校成立创建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部门制订规划、级部推进实施、学科配备教研员,着力推进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学校先后投入一千多万元,在校园网络、信息终端、智慧教室、智能安防等方面全面达标省级智慧校园。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特色网络课程资源。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理念,构建“自主学习与过程评价体系”。

培优师生素养,提升应用能力

学校管理人员皆有高效高能的“信息化领导力”,帮助持续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坚持“常态培训与节点推动结合,学科素养与技术素养共生长,课程推进与项目建设并举,系统培养与特色发展并重”的培优路径,促进师生高位发展。

做活融合应用,创新课堂样态

学校装备了“未来教室”、互动教学反馈系統、远程互动教学和智能高清演播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备课,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90%以上。基于PC端和移动端,随时进行家校互动。开设了BYOD数字化学习实验班,教师基于“人人通”空间、云课堂教学终端、多屏互动以及VR和AR虚拟现实,开展深度融合教学研究,学科覆盖率达100%。创新课堂新样态,建成“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系统、互动反馈系统,形成高交互性课堂教学系统,构建了“智教慧学”新模式。

点亮特色品牌,丰硕研究成果

学校连续承担“十五”至“十三五”国家级重点或专项课题5项,省级课题4项,出版著作2本。“新技术视域下学与教方式的变革”项目获2017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2019年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学校共享资源总数2357节,部级优课105节,连续两年获全国第一,荣膺江苏省“五连冠”。五年来,近百名学生在省级及以上的航模、科技、机器人、创客等创新大赛上获奖。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发挥自身优势,为省市共录制了193节网课。2016年,江苏卫视教育新闻重点介绍了学校信息化融合创新成果。同年,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微信平台推出专访——《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附小现象”》。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等国家及省市新闻平台多次报道学校信息化成果。

猜你喜欢
江苏省校园智慧
吃火锅的发现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