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1-04-30 17:51陈德祥
今日消防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系优化消防救援队伍

陈德祥

摘要:本文研究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隶后战勤保障体系的建设,以浦东新区消防救援支队战勤保障体系构成和建设现状,分析现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队伍建设、站点布局、车辆装备、物资储备和社会联勤保障能力等诸方面。探讨如何优化现有战勤保障体系,从而实现“靠前、主动、精确、持续”的战勤保障建设目标。

关键词:消防救援队伍;战勤保障;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1)04-0067-03

当前,转制而来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在“国家队、主力军”的鲜明定位和“全灾种、大应急”的使命驱动下,消防救援队伍的作用和地位将愈发凸显。但是纵观近些年战勤保障体系建设,依然存在被动、分散、低效的保障劣势,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的战勤保障实战要求,下面结合浦东消防救援支队实际情况进行探讨研究。

一、支队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一)队伍建设。自2007年原公安部消防局启动战勤保障体系建设以来,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相继设置了以战勤保障基地为主,4个战勤保障大队为辅的专职保障体系(1+4模式),并建立了总队-支队-中队三级战勤保障网络。至2017年总队又拓展建设了8个二类战勤保障大队,形成了1+4+8的专职战勤保障体系。2018年转制落编后,调整为以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为主,6个战勤保障处(科)为辅,14个其他支队为补充的战勤保障新体系(1+6+14模式)。

(二)布局情况。支队战勤保障处现坐落于浦东新区随塘公路5445弄5号,地处浦东新区东北角,地位优势并不明显。现规划有川南战勤保障站,地处浦东新区中部,计划建成投用后整体搬迁过去,届时行车至浦东新区任意位置车程能控制在1.5小时以内,地位的劣势将得以改善。此外,支队下辖9个大队,每个大队内配备1-2部器材保障车,遇重大灾情事故随时调用。

(三)车辆装备。目前,支队配有包含器材、油料、餐饮、供液、充气、宿营、运输、卫勤保障等各类后援保障车12辆,以及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滑移转载机、牵引平板车等工程机械车5辆。此外,还分布有通信指挥、远程供水、照明、器材、牵引、运输、排烟、自装卸式等各类专勤、后援消防车32辆,种类数量配备相对齐全。

(四)物资储备。支队储备了6类、109个品种、3097件(套)灭火抢险救援装备,存放了A、B类、氟蛋白、水成膜、抗醇性氟蛋白和高倍数泡沫液总计达155吨,还备有各种自加热食品、速食罐头、纯净水等应急食品饮水40余箱。

(五)社会联勤。目前,笔者所在的浦东新区消防救援支队与辖区内16家社会联勤单位签订联动保障协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社会联勤联席会议,定期上门或者电话随访保障准备情况,动态掌握各联勤单位的应急响应水平。

二、当前战勤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整体比较滞后。一是缺少上位规划指引。政策层面,虽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7)中将战勤保障站作为城市消防站的一个种类单独增加出来,但是在具体的布局原则、配备标准等方面都无相应具体要求,致使战勤保障站建设的自主选择余地很大。规划层面,以我支队为例,“十三五”规划中对战勤保障内容虽有提及,但是所占篇幅很少,更没有详细的目标和实现路径。二是缺乏科学论证评估。近几年,相继开展了重大危险源和城市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对发生重大火灾情况下的战勤保障力量编程缺少相应研究,对打赢大仗、恶仗的前置储备不足。三是预案与实战存在脱节。目前的战勤保障预案大多按照战勤的模块提供相应保障内容,缺少足够的应变性和针对性。

(二)经费保障仍有不足。一是經费保障的渠道还不畅。现在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越来越多,但对相关行业的服务内容和标准缺乏足够的调研和信息掌握,经费报销的依据也不透明。近些年,因重大安保前置驻勤力量需要的餐饮保障费、火灾现场调运的黄沙水泥泡沫液等运输费都因没有专项经费列支,而只能挤占其他业务经费支出的情况。二是经费保障的力度还不够。地方经费绝大部分投向了基础建设、车辆装备上,对战勤保障的重视不突出。

(三)人员职责及岗位设置不相衔接。一是岗位设置与编制不对等。定编后,战勤保障的管理干部编入机关处(科)室,虽然同样是24小时担负执勤战备任务,但是却没有享受到基层执勤值班补贴,工作积极性大受打击。另一方面,战勤保障的消防员都无独立的行政岗位编制,全都挂靠在其他基层队站内,岗位的归属感非常低。二是岗位职责与能力不对等。战勤保障工作未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保障训练和考核科目。不仅如此,战勤保障人员还经常承担公务大巴驾驶、运兵车运输等非勤务公务外出,挤占了原本就十分紧张的执勤备战力量和业务训练时间。

(四)装备物资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一是“统-分”结构未成体系。理想的战勤保障模式是“统一调度、分散管理”,但是目前支队的战勤保障车辆、装备和物资集中在一个点,虽然管理上相对集中,但是战时的调运往往耗费时间较多。二是全流程管理未成闭环。目前,战勤保障队伍普遍存在车多、装备多、物资存放多而人手不充足的窘境,对装备物资的保养和维护较难保证。另外,战勤保障装备及物资实际出库率、更替率非常低,存放的装备物资过期过保的情况较为突出。三是信息化融合未成规模。虽然部局很早就研发了装备管理系统,总队、支队也相继启用装备车辆管理APP,但是数据之间的壁垒无法打破,管理效益比较低下,缺少一个综合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无法实现一张图、一张表、一键式的管理。

(五)应急联勤响应不及时、不高效。一是大应急的平台整合还不深入。目前,消防战勤保障储备体系还未纳入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应急减灾救灾体系,消防救援队伍大多还是单打独斗,未充分利用好政府主导下的社会联动保障资源,导致时常出现保障资源供应不及时或是重复建设的情况。二是全天候的保障要求较难满足。目前,虽然每年都与社会联勤单位签订联动保障协议,但是往往缺乏对社会单位的强有力的约束手段。有些社会联勤单位无法满足24小时、全天候的保障要求,尤其是节假日、双休日响应力量更为薄弱。还有少部分单位人事变动频繁,交接联络不畅,影响应急联动时效。

猜你喜欢
体系优化消防救援队伍
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能力的提升
如何提高基层消防救援队伍实战化训练水平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如何生成作为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战斗力
消防救援队伍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研究
消防救援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优化策略探索
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实战化建设研究
供电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优化
正交设计优化荷花品种ISSR—PCR反应体系
杨梅iPBS—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绿水集团公司融资战略体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