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红楼梦》评点论“梨花”与宝钗

2021-05-04 13:55刘佳禾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宝钗清代评点

摘 要: 关于梨花喻指宝钗,清代《红楼梦》评点由梨花而梨香院而宝钗,兼由梨花而宝钗。前者或从位置和布局着手,由“也非正道,恰是终南”批评薛氏母女行事殊欠光明,沿“梨香院……在东南”发掘宝钗之不祥;或从功用出发,以“梨香院又住女伶,大有意在”深刺宝钗,从“看他停灵处亦自不俗”揭示“尤之为钗”。后者一般认为“梨者,离也”,预示结局;“又嫠也”指钗终为嫠妇,“离间”则嫌皮相。宝钗备受清人诟病,今当引以为戒。

关键词:清代 《红楼梦》评点 梨花 宝钗

红楼叙事擅长以花喻人,对应宝钗的花卉意象除了牡丹a,还有梨花。与借花签明示宝钗即牡丹不同,梨花与宝钗的关联却是暗点。或掩在长篇大套的物事人情中,或藏于因梨花而得名的梨香院中。清代《红楼梦》评点b于此多有解说,特别是后者,认为含蕴丰富。按梨香院,在大观园进门后东边,怡红院之南。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自成院落,院内种有梨花,元春省亲时赐题匾额曰“梨花春雨”。梨香院原是“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第4回)c ,宝钗随母兄初入贾府时,便住在梨香院。而“梨花如雪,梨香院正好住薛(谐音雪)宝钗”(王希廉第4回总评) d,于是梨花和宝钗的喻指关系始成,经第70回“梨香院”最后一次出现浸至书末。综观清代《红楼梦》评点,注目梨香院和宝钗者多,直及梨花的倒还在其次。然梨香实即梨花之香,本题当无强拉之嫌。

一、梨香院·宝钗

清代《红楼梦》评点认为梨香院是一特殊所在,关于它的叙写时时处处指向薛家宝钗,择要如次。

(一)“梨香院……在东南”与“也非正道,恰是终南”

这两则评语涉及梨香院的位置和布局。前者出自张新之第13回夹批,后者出自王伯沆第4回评。e清代评者指出,梨香院的位置和布局大有深意。一是位于荣府的“东南角”(贾赦院北,后圈入大观园内),一是西南有角门通“夹道”可至王夫人正房。张新之提醒这些“确写处”务必“记清”(第4回夹批),张子梁亦云作者细描梨香院,意在“使阅者记清道路,以观其往来之便也”(第4回夹批),联系王伯沆此批专注“夹道”二字,可知往来之“其”当是薛氏母女,薛蟠则由梨香院“又有街门别开”被贾氏子弟引诱得“比当日更坏了十倍”(第4回)。按夹道是指左右都有墙壁等的狭窄道路,正道是指要道、主干道,《红楼梦》用作正派。王伯沆批评薛氏母女依“夹道”之便,联络自贾母而下的荣府女眷,据说宝钗“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配”(第34回),而宝玉正有这“劳什子”;不想宝玉竟为黛玉而“不要这劳什子”(第3回),便不顾木石前盟,蓄意谋结金玉良缘。为此,薛母过来“或与贾母闲谈,或与王夫人相叙”,宝钗日与黛玉、迎春姊妹等“或看书下棋,或做针黹”。叙谈中薛母曾提“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第28回),宝钗闻言也“留了心……行动护着他(宝玉)”(第34回)。王伯沆斥之为“非正道”的“夹道”行为,薛氏母女不耻“十分攀援”(第4回批)正为取径终南,必得宝玉而去,未免殊欠光明。其实,细思宝钗成礼的前因后果,不排除薛家确有所图且步步营求。——斯为批布局所得。

至于位置,清代评者多于梨香院坐落府内“东南角”会心独具,“东南角”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死了金钏,一是走了水。第32回“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东南角”上有口井,井里发现金钏尸首。金钏竟因戏言“金簪儿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而一语成谶。按金钏本是王夫人的丫头,却在梨香院出场。王伯沆指出,作者不在王夫人处点金钏,而于薛姨妈院中点金钏,是“尤有意也”(第7回批)——意在暗示宝钗不祥。在他看来,“金”乃“情”之贼,金锁于贾府为不祥之物,以至于全书凡见“金”字无一祥者,金哥自缢如是,金荣受气如是,金钏投井如是,尤二吞金亦如是。且不论“金簪,金钗也,言金玉姻缘到底是有”以宾夺主之不祥,单见“梨香院非东南角乎”(张新之第32回夹批)就足以提神醒心。因此,作为“金派”女儿之首f的宝钗能有何“祥”可念!第39回劉姥姥正信口开谈抽柴引火的故事,南院马棚子忽然走了水,“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评者又来提点:“梨香院,钗旧居,在东南”(张新之第39回夹批)、“第四回梨香院薛氏所居,正在东南角上”(王伯沆第39回批)等,前事重提,直射薛家宝钗。“东南角”因梨香院而成为府中名“角”,梨香院因宝钗而成为园内名“院”,每有大事发生即被提名,当是清代评者不饶宝钗分毫。脂本中梨香院在“东北角”,金钏死在“东南角”,火光亮在“东南上”g。与程本同在“东南”,异出“东北”。为宝钗计,梨香院竟不若在“东南角”更耐寻味。——斯为批位置所得。

(二)“梨香院又住女伶,大有意在”与“看他停灵处亦自不俗”

这两则评语提及薛家搬离梨香院后,梨香院的功用发生两次变化:一是“令教习在此教演女戏”(第17回),成为十二女伶的驻地,即戏院;一是后来女子戏班遣散,梨香院临时用作尤二姐的停灵之所(第69回)。前者出自王伯沆第17回批,后者出自张子梁第69回夹批。张新之认为,“梨香院”犹曰“梨园”,故后为女乐所居(第4回夹批);而梨香院住梨园女儿,亦属“正住”(第17回夹批)。(按:梨园,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玄宗时宫廷所设,时称梨园宫廷歌舞艺人为梨园子弟)清代《红楼梦》评点中称呼的“女伶”“女乐”“女戏子”是指从姑苏采买的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即梨园子弟;梨香院为女伶所在,名正言顺且适得其主——女伶才是梨香院名副其实的主人。关键“大有意在”是何意?王伯沆未予解答。张新之也察得薛家初来贾府安置于此“其意可见”(第17回夹批),且道出“可见”之意是“何等看承”薛氏(第4回夹批)。话说薛氏母女初住梨香院,在“东南角”是甘与马棚子相近,在“东北角”是甘与下人群房相邻,着实“异矣”(王伯沆第17回批)。但由此似可推知,“又住女伶”正为映射薛氏母女尤其宝钗恰似女伶般的存在,诸如芳官、藕官、蕊官、葵官等,“无非梨香院中人,则无非宝钗”(张新之第60回总评);加之“又”字直承薛家而来,颇有强调、突出的意味,王伯沆的“大有意在”也便不言而喻了。更有拟宝钗“隐然为大花面戏之生发大主脑”(张新之第4回夹批)者,或可视为直揭宝钗“戏中戏”之底里。——斯批“又住女伶”之意。

至于临时停灵,清代评者言之较少,只有张新之、张子梁、王伯沆论及。第57回戏班解散,梨香院从此寂寞。第69回尤二姐“觉大限吞生金自逝”,贾琏讨来梨香院停灵。张新之夹批再提:停灵必用梨香院,正是点明宝钗旧居,“惟恐人不觉尤之为钗也”;王伯沆亦有此意,尤二姐原是“花为肠肚,雪作肌肤”(第69回)之人,能停灵梨香院自是不俗之选。然“尤之为钗”何以见得?依王伯沆之见,作者夙不喜钗,语多讽刺,尤为可异的是宝钗出闺竟似偷娶。贾薛两家无媒妁,可异者一。不言明把庚帖交与贾政,可异者二。偷娶尤二姐,因有老太妃及贾敬之丧;娶宝钗亦有元妃及九个月功服之制,皆是违碍,可异者三。二姐来时无鼓乐,二房之故;娶钗亦无鼓乐,可异者四。二姐来贾家,只走后门;聘钗过礼不走大门,亦只走园中便门,可异者五。二姐妆奁不用自己置买,钗之妆奁亦一概蠲免,可异者六。女家胞兄在监,母及堂弟做主,犹非得已;男家行聘,其父并未启程,却云请示贾母不必告己,可异者七。叙二姐家全亏贾珍周济,不得不依;叙薛家亦言屡求贾政,并有一面过门、一面替薛家撕掳官事之语,可异者八。第64回贾蓉向尤老娘做媒,有贾珍教了一遍话;第97回贾母为宝玉娶钗,有凤姐想出调包法,隐隐相照,可异者九。娶二姐时防凤知觉,故怕走漏风声;娶钗时防黛知觉,亦一概不许提起,可异者十。“有此十可异,非偷娶而何?”(第97回批)既有偷娶之比,非“尤之为钗”而何?——斯批“停灵处”之意。

二、梨花·宝钗

清代《红楼梦》评点系统中,“梨属宝钗”(张新之第37回夹批),梨香院间接丰富了梨花和宝钗的意义关联,直接的缘起仍由梨香院种植的梨花而来,但相关的论述不多。张新之、佚名氏、王伯沆等评者认为:“梨者,离也”,预示宝钗结局。第7回宝钗细说“冷香丸”,评者别求深意:其一要经历春夏秋冬,雨露霜雪,临服用黄柏煎汤,可谓备尝盛衰滋味而终于一苦;其二俱以十二为数,真是“香固香到十二分,冷亦冷到十二分”;其三还要埋在梨花树下,“不免于先合终离矣”(王希廉第7回总评)。但是于钗而言,末了的“先合终离”除了“‘梨者离也”,还有“又嫠也”(王伯沆第7回批)——宝玉撒手俗缘,弃钗为僧;宝钗亦由与之“离”心“离”情而成为“嫠”妇。因此梨香院中的“梨花树下”,堪比“杨妃埋玉之所”(张新之第7回夹批);而宝钗的薄命人生在她入住梨香院,埋药梨树下时就注定了。另有评者解说梨香院:“梨者,离也;香者,玉也,谓宝钗此来能离间黛玉也。”(佚名氏第4回批)h 定“离”为“离间”之意,而且还是“离间黛玉”,以至于“雪木相敌,灵通澌灭”(张新之第4回总评)。但是,宝钗之来固是破坏了木石之盟,然从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第27回)的人生诉求起见,宝钗之来确为成全黛玉而来。宝黛缘结先天,宝钗虽然“随时安分邀人眷,只为深藏不露形”(张子梁《宝钗诗》),亦“不过代黛玉受污一替身耳”(张子梁《或问》),想宝玉纵是“情悟梨香院”亦难及此。足见“离间黛玉”云云犹嫌皮相,较之“替身”说,高下立判。

综上,作为群芳之冠,寶钗一似杨贵妃,一是冷美人。前者多以牡丹喻之,后者当以梨花喻之。按梨花,《广群芳谱》曰:“梨树似杏,高二三丈,叶亦似杏,微厚而硬,色青,光腻有细齿,老则见斑点。二月间开白花,如雪六出。”从颜色、花瓣形状看,梨花颇与雪花相似。而“薛之为雪”“ 有阴冷之象”(佚名氏《随笔》)又为作者、评者之共识,诸如“丰年好大雪”(第4回)赞薛家,“金簪雪里埋”(第5回)传宝钗,“山中高士晶莹雪”i(第5回)叹宝钗;“雪白的臂膊”引得宝玉浮想联翩(第28回),“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第40回)的闺房直判宝钗终身等,因与梨花有距,本文未予详论。关于梨花喻指宝钗,清代《红楼梦》评点由梨花而梨香院而宝钗,同时又由梨花而宝钗。关于梨香院和宝钗,或从位置和布局着手,由布局“也非正道,恰是终南”批评薛氏母女行“夹道”之事,殊欠光明;由位置“梨香院……在东南”发掘“东南角”与宝钗不祥的链接。或从功用出发,由“梨香院又住女伶,大有意在”指出宝钗旧居后作戏院是“刺之者深矣”j,由“看他停灵处亦自不俗”揭示停灵必用梨香院是“惟恐人不觉尤之为钗也”。关于梨花和宝钗,一般认为“梨者,离也”,预示宝钗“先合终离”的结局;“又嫠也”是确认宝钗终为嫠妇的遭遇,而“离间黛玉”则是皮相之说。要之,在梨花和宝钗的喻指关系中,宝钗可以说备受清人诟病,不似牡丹和宝钗的喻指关系中有褒有贬,是因为埋在“梨花树下”的冷香丸治不得宝钗天生带来的热毒吗?

a 何红梅:《清代〈红楼梦〉评点论“牡丹”与“宝钗”》,《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b 《红楼梦》评点,从乾隆十九年(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到完成于1938年的王伯沆评点《红楼梦》,四十多家中可见者有二十多家。本文“清代《红楼梦》评点”是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脂砚斋、东观主人、王希廉、陈其泰、张子梁、哈斯宝、张新之、黄小田、姚燮、佚名氏、王伯沆等十余家。张子梁《评订红楼梦》,今藏于山东省图书馆,张子梁评皆据此本。

c 本文所引《红楼梦》正文皆据冯其庸《八家评批〈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特殊情况另注。

d 冯其庸:《八家评批〈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页。(按:王希廉评、张新之评、姚燮评皆据此本,特殊情况另注)

e 王伯沆:《王伯沆〈红楼梦〉批语汇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61页。

f 西岭雪:《西岭雪探秘〈红楼梦〉》,团结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

g 郑庆山:《脂本汇校石头记》,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第42页,第335页,第406页。

h 〔清〕佚名氏:《读〈红楼梦〉随笔》(影印本),巴蜀书社1984年版,第61页。(按:佚名氏评皆据此本)

i 〔清〕诸联:《红楼评梦》,一粟:《〈红楼梦〉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17页。

j 〔清〕姚燮:《大某山民总评》,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三家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5页。

作 者: 刘佳禾,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17级本科生。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宝钗清代评点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续红楼梦 第八回 梦相逢钗黛两无嫌 叙幽情鹃莺各为主(4)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翻译擂台(116)评点
由黛玉与宝钗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