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2021-05-08 04:33张晓宁施寯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网络时代心理健康

张晓宁 施寯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出现了心理亚健康状况,抑郁、自杀、极端行为等情况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一重要平台,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成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对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探讨,随后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一些挑战,最后围绕所谈到的挑战,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具体策略。希望本文所提出的观点给各个高校在网络时代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有益借鉴,继而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4-0030-02

网络的普及以及应用给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高知群体的大学生,无论是学习生活也好,还是社交娱乐也好,处处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成了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工具。尽管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种种便捷,但是与此同时,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大学生虽然生理层面已经接近成人,但是在心理层面并不成熟,大学生思想活跃、情绪不稳,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一些负面的、消极的、极端的网络信息影响下,心理问题更容易被放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围绕网络时代给大学生心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构建更具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推动社会创新以及进步主力军,这一群体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活跃的思维,创新意识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学生成了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其中来自网络的冲击不容忽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大学生学习、生活甚至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心理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从网络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来看,主要体现在情绪发泄、扩大交往等方面。从消极影响来看,很多大学生出现了迷恋网络、荒废学业,情感淡漠、价值观扭曲等心理问题,很多大学生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这影响到了大学生在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出现了与社会脱节的情况。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不良信息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利己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使大学生出现了三观不正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比以往更加复杂,这与社会环境的变革、变化有关系,同时也与网络的普及有很大的关系。举例来说,网络虚拟世界,现实中的道德规范在网络空间实效,大学生将网络空间的行为模式投射到现实世界,出现了诸如偏执易怒、自律缺失、抗压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等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围绕这些问题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很多,本文在对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调研,在对部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之上,将当前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归纳如下:

(一)缺少对大学生上网的引导

上文已经谈到,大学生心理并不成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比较差,三观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对于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一些极端的观点言论没有判断力。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上网并没有科学的引导,大学生没有良好的上网行为,对于网络的认识不够全面客观,这导致了大学生出现了盲从、迷茫等情况,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校在大学生上网引导方面存在的不足所造成的危害较大,这一问题是当前需要加以密切关注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单一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虽然心理咨询室成为高校的标配,但是这些心理咨询室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工作模式也就是等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找上门去咨询。且不说很多大学生根本就不承认或者意识不到自己有心理问题,即使是那些明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的人也不愿意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这样的工作模式自然是无法得到认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能够帮助到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数量很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较被动、滞后,单纯的咨询交谈模式导致大部分大学生无法受到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征文、观影等活动比较少,大部分大学生难以获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

(三)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缺失

目前高校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設方面普遍存在缺失的问题,高校对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搭建重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优势,缺少对网络心理健康疏导价值的认识。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上难以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学校丧失了网络这一心理健康教育“高地”。举例来说,不少学生在遇到一些心理问题的时候,更愿意在网络上找人倾诉,当高校没有相应的网络健康教育平台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学生寻求心理帮助的渠道被堵上了,学生不容易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

(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力量薄弱

目前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力量薄弱,本身学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人手就不足,而具有一定网络知识、能够熟练利用网络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这一工作的开展自然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即没有专人负责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力量薄弱反映出来了高校对于这一工作的重视不足,同时也让此项工作开展举步维艰,这对于高校来说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需要尽快加以解决的问题,拥有了开展这一工作所需要的力量,才能够推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针对上文所谈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本文认为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关键点在于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规范自身的上网行为,提升自身对于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增强自身对于不良网络思想的侵蚀能力,这样才能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减少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正确网络观念的形成需要高校给予相应的引导,高校需要开展相关讲座、组织相关活动,让大学生学会如何去区别虚假的、极端的、负面的网络信息,学会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养成良好的上网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带来的伤害。对于大学生来说,也需要加强网络方面的一些学习,遵循国家以及学校在上网方面的一些规定,从而用好网络这一工具来学习,而不是深受其害。

(二)探索建立网络心理健康疏导机制

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同时也面临着学习压力,还有各种生活、情感方面的问题,很多时候在所难免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关键是要建立起快速有效的情绪疏导机制。考虑到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疏导,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的办法来进行大学生负面情绪的疏导,大学生可以匿名,可以打字进行交流,可以远程互动进行沟通,这有助于大学生卸下心理包袱,更加畅所欲言,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心理疏导效果。另外就是探索网络心理健康疏导机制方面,需要注意创新疏导模式,这要求心理健康疏导人员需要掌握疏导技巧、营造良好沟通氛围,从而真正做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在,从而对症下药进行疏导,提升疏导效果。

(三)完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便捷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给大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以及帮助。高校可以设立网络心理咨询室,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大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网络心理教育平台也可以制作、转载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网络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来让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减少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

(四)增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力量

高校需要根据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设置专门负责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和平台,基于岗位胜任力招聘、配置专业人员,壮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力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从而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高校需要进一步增加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岗位,兼顾内部选聘以及外部招聘两个渠道,给这一工作的开展安排合适的工作人员。同时,对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多多组织开展一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题培训,通过培训让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能够对网络时代开展此项工作的规律以及技巧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不断积累做好这一工作的经验,从而提升工作水平,更好地去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总而言之,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网络这一把双刃剑,需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构建更加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文所提出的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策略包括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探索建立网络心理健康疏导机制、完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增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等,这四个策略相辅相成,任何一个工作做不好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各个高校需要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研究,了解把握这一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比分析不同高校在此工作开展方面积累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从而解决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让大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彭艳.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12).

[2]张博宇,张利南.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5).

[3]阳伟奇.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2019(32).

(责任编辑:王义祥)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网络时代心理健康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