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窗儿打开 让月亮进来

2021-05-08 06:16王笑梅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

【摘 要】以审美视域引领教师培训。审美人生的打开从艺术欣赏开始,审美素养的涵育让自然适之,审美体验的获得交给诗情画意,审美境界的提升让哲学来实现。审美哲思带给人的“心”的力量和生命的能量,是通常意义下的培训无法企及的,这“无用之用”恰是大用。

【关键词】教师培训;审美哲思;无用之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3-0023-05

【作者简介】王笑梅,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321)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当下教师培训越来越趋于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学习课程越来越丰富,学习形式越来越多元,评价方式越来越精准,却出现了教师对培训的消极与倦怠,培训者对培训的困顿与迷惘,培训能量的耗散、效果的低迷以及与培训目标游离的现象。实用主义优先,拿来主义盛行,速成贴士走红,智慧宝典热传……目的性过强、功利化色彩太浓的现状,让教师培训走进瓶颈期。我以为,可以尝试让培训走进“中间地带”,多一些美学、哲学等这些看上去无用却能够给教师带来深远影响的智慧。

一名教师,不仅仅是教学一门具体的学科,更是面对一个個完整的人。孩子首先感受的是一个整体的教师,其次才是学的某项知识。孩子长大以后,对课堂学习的知识或许早已忘掉,但是教师对他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却是永久的。一个具有审美素养和哲学思辨的教师,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个人品德、个人意志力以及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教师培训中将生活美学与教育哲学代入,可以有效改变我们教育的生态,提升教师教育生活的质态,让童年呈现幸福与美好的样态。

一、“一画一世界,一曲一天堂”:审美人生的打开从艺术欣赏开始

一位优秀的教师必定拥有精彩的审美人生。而审美人生的打开自然从艺术欣赏开始。2018年7月,我校集团暑期培训就以审美的方式打开。第一天的课程,教师们徜徉于世界百幅名画的精美画卷里,置身于中外经典名曲的优美旋律中,全天的课程美目、美耳、美心,带给教师们美美的生命感受。

第一场报告的主讲人是海门东洲国际学校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陈铁梅,主题是“一画一世界,探寻世界名画的秘密”。陈老师撷取古今中外经典之作,通过放大细节进行精妙点读,有时还配以音乐或视频进行立体解读,由此打开了每个人感受美、理解美的心灵之眼。陈老师带领教师们从“画了什么”“怎么画的”“为什么画”“画得怎样”等四个方面进行追问,以不断逼近真相。通过走近一步“读”画、站在原地“思”画、退后一步“透视”、站回原地“叩问”,教师们渐渐走进了名画的新世界,开启了审美的新境界。

下午的音乐鉴赏由江苏省小学音乐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黄美华老师来引领,她为教师们精心准备了一场适合大家共同学习体验的报告——《聆听音乐》。

黄老师指导教师们用心聆听音乐语言。她选取代表性的音乐,耐心地带着大家学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四种常用的音乐语言。一起比比声音的长短,找找打击乐器在哪里,打打曲中的节奏,猜猜是哪种动物的声音……现场教师们认真聆听,仔细辨认,还配以手势充分体验,个个兴致盎然。接着,黄老师指导教师们尝试审美地聆听:在聆听迪士尼《幻想曲》时展开联想与想象,在聆听《打字机》时提升捕捉音乐要素的能力,在聆听《编花篮》和《茉莉花》时通过对比增进文化的理解,在聆听《小猫的圆舞曲》时感受音乐中的多元思维……教师们跟随着黄老师一起乘着音乐的翅膀,穿行于文化的天空,飞翔在艺术的天堂,徜徉在心灵的海洋……美妙的时空里,音乐之声在流淌,音乐之窗在洞开,音乐之光在闪亮……美由心生,教师们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不仅感受到大脑的欢欣愉悦,更感受到了心灵的纯粹安静。

一天的培训,引领着教师们“感受音乐美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感受生活美的心灵”。生动的课程,鲜活的课堂。教师们不仅仅是在聆听音乐、欣赏画作,还在聆听生命的历程,欣赏生命的吟咏与歌唱。艺术欣赏引领教师们更高程度地超越精神领域,朝着一种诗意的、幸福、完整的人生——审美人生迈进。

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审美素养的涵育让自然适之

“有花有鸟一绚烂,无花无鸟一平淡。平淡绚烂都有情,自然适之天地宁。”这是清末状元张謇的诗句。“自然适之”,是我校教师审美素养提升的途径,也是教师审美情趣涵育的原则。

学校里有一个古老的园林——蕊春园,园子里亭台楼阁,水榭池鱼,廊道曲回,气象万千。正门的楹联是“赏蕊观园知物理,寻春踏院悟天真”。这个楹联正是我们对教师审美素养进行情境性、体验性、项目化培训的情景题和任务单,让教师通过寻春踏院,通过走进学校园林蕊春园这片“天地”,感悟其中藏着的物之“理”、地之“美”与天之“道”。

蕊春园里有一片紫竹林,教师们喜欢徜徉其中,通过观其形,悟竹之七德: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担当。蕊春园有一座古老的假山,古色古香。教师们借山悟道:教学要“瘦”,精讲瘦身;要“透”,知识要讲通透;要“露”,为课堂留白;要“皱”,课堂要有起伏。教师们从假山中发现的,是自然中的生活美学,也是自然中的教育哲学。蕊春园里长着一棵棵大树,教师们从“叶镶嵌”的现象中悟出了学校里角色没有主辅,身份没有高低,无论站在树的哪一个位置,每一片叶子都美丽,都能享受阳光雨露,精彩地展示自己。蕊春园里有一棵古老的紫薇树,树干被掏空,树皮上已经是千疮百孔,在冬天基本看不出有生命迹象。但是每年春天,它都会长出绿叶,到了夏天就会开出红花来。教师看到这棵古老的紫薇树创造的生命奇迹时,感悟到了生命的悲壮与力量,惊叹着生命的伟大与神奇,获得了奋力前行、勇于创美的力量。

校园葫芦池边有一棵高大的玉兰树,每到春天,满树白花开得炫目,教师们最喜欢在树下拍照。我不仅拍满树的繁花,也会拍地上掉落的花瓣。“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大自然里花开有花落,草青有草枯。人也是如此,不可能永远在绽放。在精彩的生命绽放过后,那就是静默、积淀、涵育、蓄能,为了来年更美的绽放。读自然,读人生。教师们通过欣赏大自然,看图片,写笔记,学会在草青草枯、花开花谢的四季变换中感悟生命轮回循环的道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告诉我们的自然美学;“平淡绚烂都有情,自然适之天地宁”,这是先贤张謇告诉我们的生活真谛。生活美学告诉我们,生活的一切智慧,藏在自然中;一切的困惑与未知,从自然中寻求答案。

三、“静观鱼读月,笑对鸟谈天”:审美体验的获得交给诗情画意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幸福,而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让别人幸福。一名教师,有审美意趣,更有可能成为一个享受幸福与传递幸福的人。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激荡教师的艺术之心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们在蕊春园里,布置了“静观鱼读月,笑对鸟谈天”等多副对联,挂出了师生的精品书画,以此养护教师和谐的心境、活泼的生趣、诗意的情愫。我们鼓励教师从一花一木、一草一树中找到诗意,从一人一事、一场一景中找到美丽,从而让审美成为习惯,将平凡的日子过成精彩的诗,将平淡的日子点染上浓墨重彩。

2020年,是学校建校100周年,恰好与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达成之年完美相遇;这一年,传统的中秋节与国庆节也罕见地重合相遇。于是,我们策划了一次以“百年月圆,印象蕊春”中秋赏月诗会为主题的长线立体校本培训。以“月”为主题,以“相聚”为主旨,通过“诗、歌、联、乐”等形式,激发教师的创新创意,养育教师的诗心诗情。这场诗会是教师的实景培训场,构建了多维度的任务群,吸引了全体教师一起来策划、创作、展示、表演、拍摄、传播,人人都是参与者;编剧、诗歌创作者、器乐演奏者、环境美化者、灯光设计师、微信发布……每个人都是美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1.次第打开呈现美的流动性。诗会的舞台设立在古色古香、景美如画的蕊春园正门口;但同时,舞台又在不停地切换和流动。月中笛音婉转在葫芦池边兼霞榭的平台上;古今对诗放在了四周是亭台楼阁的延月亭旁,借鉴了《红楼梦》里黛玉、宝玉、襲人等吟诗的场境;题字作画则转换到古色古香的鞠寿堂前。此外,摇篮桥、晚香阁等地都是分镜头舞台。我和张山老师演绎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摇篮桥出发,沿着九菊大道,走向蕊春园正门。我们用饱含深情的朗诵,再现了春、江、花、月、夜交相辉映成的良辰美景。教师们惊叹于神奇的视觉美感,更被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吟诵所陶醉。用次第打开的流动的美,形成审美的强化效应。

2.个性创意再现美的穿越感。仰望月入诗,俯首水填词;回首百年路,展望新未来。蕊春青年教师发展中心的青年才俊们,通过看校史馆照片,读学校的历史,品建校先贤的诗句,创编了《蕊春圆月夜》情景剧,和百年前的先贤孙儆玩穿越,一起在蕊春园里欣赏万色同框、菊韵翩然、邀月抒怀的和美佳景。身着古装扮演孙儆的老师,漫步园中,吟诗一首:蟾兔晶莹一轮月,冠裳荟萃十洲仙……亭前的张逸老师抚琴吟诗:挑灯曲廊清水流,抚琴月下寄中秋……化身当年教书先生的杨志祥老师徐步上前,吟一首相和:茶醉枕秋光,花冷飘香砌……饰演两位女子的丁嘉倩老师和吴倩倩老师在池边赋诗:“春花未曾来,秋月何曾去……”“……池水织入月中兔,桂花香里探紫薇。”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情景剧的余韵荡漾在孙儆晚年创作的《中秋》里:“秋气助高吟,良宵比姣好。碧云天际流,吾亦澄吾抱。”一次穿越,一帘幽梦;一次碰撞,一园才情。

3.题诗拟联蕴含美的情感性。中秋赏月,少不了品茶诵诗。经过一个多月的中秋诗会对联征集,100多名教师积极参与,佳句频出,一副副对联对仗工整,意韵深远,教师们把对学校浓浓的情意交给了诗情画意。有体现集团办学福泽百姓的,如“寸心为师,一生勤勉可鉴千里江月;集团办学,十分心思只求百年树人”(卫娟)。有庆祝学校建校百年的,如“贺中秋,四海同歌庆千番气象;迎校庆,百载文光沐万家学子”(杨韵天)。还有体现自己学科特色的,如校蓝印社团张红娟老师创作的“三尺讲台,指点锦绣河山,妙笔生花;四方染坊,搅动蓝白天地,意蕴悠长”;体育教师颜小琴创作的“百年蕊春,艺苑花开别样红,琴棋书画各俱千秋;纵横绿茵,体坛综测领风骚,走跑跳投尽显方略”……一副副对联闪耀着诗心,藏着教师们爱党、爱国、爱校的赤诚之心,充满着自然美、情趣美、韵律美、哲思美和境界美。

4.飞花对诗实现美的交互性。阶前银辉洒,明月来相和。趣味“飞花令”主持人出题,让大家出一句含有“月”字的诗句,现场分成几个方阵,各校区的教师们争先恐后地吟诵着含有“月”的诗句,有众人耳熟能详的名句,有鲜为人知的诗句,无不令人拍案叫好。楹联“对对碰”的环节,主持人出上联,在场的教师们想下联。第一题是“池中鱼读百年月”,第二题是“明日明月月月明”,教师们的下联想得奇、想得妙,对得工整、对得精巧。特别是一个“盛时盛世世世盛”,把对联活动引向当前的美好盛世。

5.诗舞音画凸显美的浸润性。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月亮。月在诗里,月在舞中,月在画间,月在心上。悠扬的曲风,嘹亮的嗓音,动人的旋律,曼妙的舞姿,将诗情画意与对亲情聚散、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境,让所有的教师们如痴如醉,深深沉浸在美的熏陶里。诗会结束了,但浩荡的气势、回环的韵律、曼妙的诗情、唯美的意境、纯美的月色永远在蕊春园里氤氲回荡,这种生命的美沉淀在教师的生命记忆里,蓄积成生命的热情与教书育人、为党育人的持续能量,这种生命的美感将绵延生命全程,成为心中最柔软、最诗意、最温暖的爱的储藏。

四、“我藏在你心里呢,花呀”:审美境界的提升让哲学来实现

“你若想观照神与美,先要你自己似神而美。”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真正的美,根植于内在的光华。教师审美素养的提升,应该从生命体认开始,重在提升生命境界,引领教师的心灵更加丰盈,精神更加纯净,道德更加高尚。“认识自己”最好的学科是哲学,个人审美体验的提升也当通过哲学来实现。

1.留一只眼睛看自己。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让心灵丰盈,让境界高远,这是哲学的重要命题。在培训中,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不知不觉间会产生职业视野的局限和个人个性的缺陷。有的教师喜欢教导和训诫,不知道建构主义;有的教师常常揪住问题学生不放,不知道“曲线迂回”的艺术;有的教师喜欢标准答案,缺少多聚焦视野;有的教师眼中只有自己的学科,不知道整体主义哲学……凡此种种,很多教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困惑和焦虑中。认识自己,无疑是当下教师最应该研修的学问。学习哲学,有利于教师走出狭隘,走向更宽阔的天地。所谓的“角度一变,境界大开”,正是如此。2018年4月,我们借助于李庆明先生的哲学课对教师进行启蒙:哲学是什么?是敞开心扉的一种交流,是照进心灵的一束阳光,是闲来无事时的冥想,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教师们沉浸课堂,渐渐顿悟:哲学乃无用之用,却有大用,可以为不确定的时代导航。

2.多一只眼睛看世界。哲学,可以使人的眼光变得开阔、深邃、明朗。为引领大家进一步走进哲学的世界,学校培训时我们常常和教师一起读孔子、老子,读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在一次校本培训课上,我为教师们上了一节泰戈尔诗的欣赏导读课,展示了我读《飞鸟集》一书的读后感。我对两行诗的理解展示在大屏上,并为教师们诵读:“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我藏在你心里呢,花呀。”还分享了自己在不同时期的阅读感受:第一次读到泰戈尔的这两句诗,我感受到童话的轻灵和纯美;青春岁月,我读到的是一对恋人的心灵对白;初上讲台,我读出的是教育哲诗;终于有一天,这段泰戈尔笔下经典的对话,成为我和孩子对话的现实:“老师,您怎么知道我的想法?”“哈,孩子,我藏在你心里呢!”再后来,我读出了梦想与行动的相伴,读到了鲜花与汗水的同在,读到了成功与奋斗的相依……同一句诗,不同的教师读出了不同的感悟;同一句诗,不同的时期读出了不一样的自己。复眼观世界,教育的世界就会变得多样而美好。而要让教师们多一只眼,可以和他们进行哲学对话,审视内心,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让生命变得余裕、澄明。

3.借一只眼睛看未来。教育最大的遗憾是——我们永远在用昨天的知识,通过今天的课堂,培养明天的人材。教师这个职业最需要具有未来视野,终身学习;教师的学习应该纵横古今,面向未来。因为我们今天培育的孩子,正是30年后站在世界中央的栋梁之材。如果不能洞察未来的发展,那么,我们培养的孩子就不能真正走进未来。“天上月色,能移世界;天上月色,照见未来。”实现教师人生境界的提升,需要一种诗化哲学与哲学诗化。审美化的教师培训,就是要让哲学之光照进现实,照见未来。

审美联通术道,中间地带精要;无形胜有形,无用最有用。审美养心、美心,生长绿色心流,增强永续心力。“心”之力,化为感受艺术的修养,获得“一叶一菩提”的体悟;“心”之力,化为融入自然的能力,实现“天人合一”的状态;“心”之力,化为善察善感的能力;“心”之力,实现哲思飞扬……“心”之力,在于那种认识自己、联通他人、理解世界后的和谐愉悦,在于生命的顿悟、通透,在于那种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生发出的激情、动力、活力、创想……这种“心”的力量,这种生命的能量,是我们任何一种通常意义下的培训无法企及的。或许,这就是无用之用之最大用吧!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
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模式探讨
围绕“三个立足”推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
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浅论“翻转课堂”对教师培训的意义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农村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培训策略探究
中小学教师有效培训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