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片区交通综合整治策略研究
——以望京—酒仙桥片区为例

2021-05-10 08:35侯亚美郑丽丽汪小渟
交通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望京车位达标率

侯亚美,郑丽丽,汪小渟,刘 韵

(1.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北京 100071;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5)

北京市望京—酒仙桥片区位于朝阳区东北中部,面积约28.3 km2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10个边缘集团之一,朝阳区分区规划(2017—2035年)提出:边缘集团属于产居融合发展组团,未来发展重点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环境品质,形成首都功能延伸及配套服务的重要承载地”.

研究范围内现状常住人口44.1万人,主要集中在望京片区;现状岗位数41.8万个,工作人口主要集中在望京SOHO和望京创业大厦等办公区域(图1).

图1 工作日现状常住及工作人口分布

1 现状区域交通特征分析

1.1 对内出行以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为主,对外出行以小汽车和公共交通为主

根据2018年《朝阳区停车专项规划》中的预测模型,该区域全日及早高峰对内出行以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为主,均占71%;全日及早高峰对外出行以小汽车和公共交通为主,小汽车占比最高分别为47%、45%,其次为公共交通,分别为40%和46%(图2).

图2 全日及早高峰总体及内外出行方式占比

1.2 内部道路运行情况良好,道路网实现率为61%

1.2.1 道路运行情况

道路运行情况良好,根据2019年百度慧眼数据,工作日早8:00客流主要集中在广顺南北大街、机场高速、望京SOHO周边;晚18:00点客流主要集中在京密路和机场高速(图3).

图3 工作日早晚高峰客流分布

1.2.2 道路网实现情况

根据实地调查,现状道路里程188.6 km,道路网密度为6.7 km/km2,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1∶1.7∶2∶4.5,研究范围内道路实现率为61%,望京片区道路实现率较高达70%,酒仙桥较低,仅47%(表1).

表1 道路网规划实现情况

1.3 公共交通较为发达,公交覆盖率较高

现状共有3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为13号线、14号线、15号线,共10个地铁站点;公交站点300 m覆盖率为77%,高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中规定的50%.

1.4 行人和非机动车空间被机动车和共享单车占用普遍,有效宽度严重不足

根据2019年实地调查数据分析,自行车道有效宽度达标率(不满足地标要求)为27%,次干路自行车道有效宽度达标率最高为50%,支路最低,仅9%.望京片区达标率较高,为39%;酒仙桥片区较低,为9%(表2).

表2 望京—酒仙桥地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达标率 %

步行道有效宽度达标率为45%,主干路和支路有效宽度达标率均不足50%.按区域来说,望京片区有效宽度达标率较高,为53%,酒仙桥片区较低,仅31%.

根据北京市TOCC共享单车平台2019-08-14(周三)数据分析,研究区域内停放自行车共33 872辆,83%为共享单车,89%为随意停放车辆(停放区外),主要集中在地铁、小区、医院、学校和商务办公等区域(图4).

图4 共享单车分布

1.5 机动车停车电子收费逐渐普及,但乱停乱放现象仍较为严重

据调查,望京—酒仙桥地区路侧合法车位有3 984个,主要集中在望京片区(62%).现状近6成路侧车位为电子收费.停车入位车辆共3 715辆,日间车位利用率93%.

统计显示,研究区域内共停放2.2万辆车,其中82%未停放在车位内,主要集中在望京片区.在调查统计的违章停放车辆中,大约有8成占用非机动车道停放,机动车停车主要集中在办公、商业及小区周边,如表3所示.

表3 机动车占道类型分布

2 改善思路

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本文在相关上层规划的基础上,立足朝阳区功能定位,采用如下交通综合整治主要改善思路.

1)坚持以人为本、低碳绿色,优先保障公共交通和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路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综合治理能力[1].

2)坚持近远期相结合,考虑设施建设的实际周期,预留一定的弹性发展条件,分步有序实施.

3)坚持高标准与经济适用相结合,积极探索对科技创新、智慧管理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同时综合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

3 交通综合整治策略

3.1 优先加快连通性道路建设,缓解研究区域边界道路交通压力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及使用,将会转移区域部分过境交通,缓解机场高速拥堵情况.在道路建设上,应优先加快连通性道路建设,缓解片区间节点及道路交通压力,其次完善内部道路连通,望京片区重点加快次支路建设;酒仙桥片区近期应重点打通断头路、加强主干道的提级及建设,远期按规划逐步加密路网.

3.2 逐步探索基于行人可达性、便捷性、街道空间视角,开放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

城市支路不仅服务于小范围的交通集散,更是区域微循环公交线路的重要载体,在地块范围的规划建设中,应保障道路的实施及开放性,促进公交系统高效便捷的服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要优化街区路网格局,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 km/km2(现行规范值6.3 km/km2,折算后街区宽度约250 m)”.研究区域规划路网密度为7.8 km/km2,不能满足《意见》路网密度要求,因此需进一步加密路网.

近期探索开放超大街区技术途径,优先保障行人和自行车在大尺度居住地块间的通行,缩短出行距离,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的连通性和可达性[2];远期逐步实现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开放,打通微循环,构建“窄马路、密路网”道路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渗透力及道路承载能力.

3.3 加强路侧停车执法,完善自行车交通标志标线,强化自行车路权

保障路权:加强路侧停车执法,优先清退自行车道有效宽度不足的路侧停车,以保障自行车道行驶空间[3].

加强标志指引:完善自行车交通标志,强化路段和交叉口自行车路权.包括4个方面:

1)增加箭头,明确骑行方向,引导自行车不逆行.城市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自行车专用路的路段和交叉口,所有路面自行车LOGO前方应增加方向箭头.

2)路段加密自行车LOGO.城市道路是以划线进行机非分离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的自行车LOGO和方向箭头应加密,每组标志的间隔小于30 m.同时,将路侧路缘石划成黄色,警示机动车不得占道停车.

3)标示交叉口自行车的路权.在所有大型交叉口(快速路辅路、主干路、次干路的平面交叉口)和道路开口,在自行车道两侧施划白色虚线,其中添加自行车LOGO+箭头.

4)在重点区域增加非机动铺装彩色车道:城市道路交叉口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显著高发的交叉口事故方向,同一交叉口不应超过2个方向;立交桥区、环岛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叉点段.因为是弯道,机动车和自行车在弯道时,双方难以判断谁会首先到达冲突点,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其他极少数机非事故显著高发的路段[4].

3.4 在重点交通枢纽、商业、办公等区域设置电子围栏,保障步行道使用空间

目前研究区域内,步行道有效宽度达标率较低,普遍被共享单车占用.为保障行人空间,需将自行车停放区分为可停区域和禁停区域(目前仅王府井商业区有禁停区域),从而引导共享单车有序停放.

保障路权.在保证步道有效宽度足够的情况下,可在重点需求区设置可停区域(电子围栏);有效宽度不足的步行道应施画禁停区(建议采用电子围栏技术),并在附近满足条件的非机动车道上施画自行车停放区,试点先行,逐步普及.

3.5 以停车治理为抓手,影响拥车和用车行为,并为市场调节(共享和新建)停车供需平衡创造条件[5]

1)路侧车位有偿使用,加强管理.近期扩大电子停车收费范围,缓解现状停车矛盾;远期逐步取消路侧车位,同时加强路侧停车执法力度,需要重点关注因被停车占用的非机动车道有效宽度不足的区域.

2)针对矛盾突出的区域,应在充分挖潜内部潜力的同时,由街道对接供需双方,建立共享停车协商机制,实行有偿错时共享.

2019年7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在《关于道路居住停车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中提出:居住停车资源,首先通过居住小区配建停车设施或小区内业主共有停车泊位解决;其次,通过周边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或公共停车场有偿错时共享解决;再次,根据辖区可利用空间资源情况,通过在闲置场所和路外公共空间挖潜、新建停车设施等方式解决;2019年11月,《关于推进本市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的指导意见》指出:“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建筑的停车设施在具备安全、管理条件的情况下应对外开放,实行有偿错时共享,优先用于居住停车.”“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全面掌握辖区内居住停车需求,可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第3方机构协助开展工作.”这2个文件为解决居住区停车矛盾指明了方向.

3)若共享后车位仍然不足,建议在居住区周边低等级道路设置白虚线停车位(居住认证).白虚线停车位以服务居住停车为主,均应实行电子收费;在支路上施划的白虚线停车位,原则上应以限时停放为主(图5).

图5 居住停车范围设置次序

4)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根据《朝阳区停车专项规划(2017—2035年)》,研究范围内规划公共停车场共34个,占地面积107.9 hm2,车位共10 460个(表4);其中近期公共停车场7个,占地面积6.85 hm2,车位3 790个(已落实2个).

表4 研究范围内公共停车场统计表

3.6 优化道路断面结构,优先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空间的连续性、安全性与通行舒适性

望京片区目前道路断面形式良好,酒仙桥片区存在同一条道路断面形式不统一、不合适等问题.

当前道路设计应从“以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在街道空间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权益,以将台路(酒仙桥路以西)为例(图6).

图6 将台路(酒仙桥路以西)现状

将台路(酒仙桥路以西)现状非机动车道及步行道被停车占用,有效行驶空间不足,安全性及舒适性有待提升;两侧绿化带宽度分别为8 m和6.6 m,尚未充分利用道路资源.根据“以人为本”的优化思路,首先应保障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的行驶空间,在道路断面上由现状单幅路优化为3幅路,增加机非隔离设施,保障非机动车路权,同时将步道上的停车转移至北侧的非机动车道上,保障步行空间,在保障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路权的基础上,本着充分利用和分配道路资源,将机动车双车道变为4车道(图7).

图7 现状及优化后的道路断面示意图(单位:m)

3.7 在重点地区大力建设停车诱导系统,逐步建立区域引导、主要路口引导、停车场入口引导三级智能化停车诱导系统[6]

研究范围内目前停车诱导系统多为三级诱导标志,尚未形成有效的停车引导系统,为提高商业办公、医院、学校等重点地区周边停车利用率,充分利用现有停车资源,应逐步完善一级和二级诱导标志.一级诱导屏应设立在进入控制区域的主要干道上,动态显示周边路段空余车位;二级诱导屏应设置在停车场库两边交叉口,指引行车方向、距离和空余停车位;三级诱导屏应设置到停车场入口,表明该停车场的空余车位.

4 结论

1)北京市中心城区交通问题主要集中在机动车和共享单车停车,包括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被占用,导致有效空间不足、路侧停车秩序较乱等问题.本文研究区域整体来说,道路条件较好,如道路断面良好,公共交通覆盖率较高等,为交通综合整治提供了基础便利条件.

2)在交通整合整治思路上,应实现“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思路转变[7],重点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空间,从而不断提高绿色出行比例,同时加强道路停车管理力度,改善停车秩序,使人车各行其道.

3)在交通整治策略上,应系统地对各种交通进行全面考虑[8],建议以不小于1 km2的片区开展整治.主要从道路建设、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开放、保障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路权、明确标志标线、停车综合治理、优化道路断面等方面提出综合性的整治策略.

猜你喜欢
望京车位达标率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为了车位我选择了环保出行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我自己找到一个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一个车位,只停一辆?
创业“角斗场”望京
15号线望京站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望京楼遗址 田野考古工作的理念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