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睡眠医学发展 根源守护人类健康

2021-05-11 04:27肖贞林
科学中国人 2021年7期
关键词:扁桃体医学领域

肖贞林

陈雄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五方面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把人民健康置于“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地位,并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而在实现中华民族健康梦的目标下,睡眠健康便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事实上,人的一生中至少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睡眠障碍也是全身很多基础疾病的一个源头。基于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础与临床领域的研究工作,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教研室主任陈雄,多年来主攻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鼾症相关鼻病、咽喉及嗓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在儿童及成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极大的优势。从半路出家走入睡眠医学行业,到在领域里发光发热,做出自己的一番成绩,陈雄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始终保持着一种极度的热忱。一路走来,他用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铸就了一颗医者仁心,在睡眠医学的道路上不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研究新篇章。

转换方向,步入睡眠医学世界

“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在浪漫主义诗人顾城的《生命幻想曲》中,睡眠是与生命的一种交流。在步入睡眠医学领域之后,陈雄愈发感受到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对人们生命健康的意义之重大。

其实,在踏入睡眠医学领域之前,陈雄一直在从事与头颈肿瘤相关的研究。2005年7月—2018年12月,他一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工作,历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医疗副主任。当时,陈雄所在医疗团队的学科带头人、耳鼻喉主任孔维佳教授敏锐地洞察到睡眠外科未来的研究潜力,他向比较中意的学生陈雄提出了未来专攻这一领域研究的建议。“当时在头颈外科领域干得好好的,突然说要转研究方向,一下子我也很难接受。”陈雄说。

但经过不断调研,陈雄发现:其实睡眠医学领域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对于一名医学工作者来说,这一领域大有可为。因此,在多方斟酌后陈雄决定正式深入到睡眠医学领域中,争取在这一领域做出更多建设性科研成果。

从一个对睡眠外科了解不深,只是站在睡眠外科门外的人走到现在,十几年来,陈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了结合自己的科研领域寻求更大的研究突破,2019年他决心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这一平台,担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开始在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鼾症相关鼻病、咽喉及嗓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进行下一步的攻关与突破。“我最在乎的是拥有一个平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在这一平台中发挥自己的长处,把事情做到极致,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和意义。”陈雄说。而一路以来,他正是在用行动来履行着自己的诺言。

发挥工匠精神,创新手术方法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而对于一名医学人员而言,发挥工匠精神,通过不断实践,让自己的诊疗技术趋于完美,尽快为病人解除痛苦,一直是陈雄多年来不断前行的初衷。

“从耳鼻喉科外科的角度来说,其主要的手段还是通过外科手术,而外科手术也是我比较擅长的一个方向。”陈雄说。

对于大多数的医生而言,手术是自己谋生的主要手段,但相较于这一层面,陈雄更将此作为一种可以拯救生命的技艺,而将工匠精神与这种技术相结合,就能使其达到一个更为完美的境界,医生也会因此收获到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清晰的目标方向、追求完美的性格,也让他在多年的临床手术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自转换方向以来,陈雄主攻的都是睡眠外科手术这一领域。在他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睡眠外科领域疾病的发病机制大多是因为气道狭窄,人在睡梦中肌肉放松之后就很容易被憋住,然后呼吸终止,从而导致缺氧。曾有文献报道,在高原上有一名病人曾有6分钟没有呼吸,出现了呼吸暂停的情况。而这些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皆因为气道的狭窄。而睡眠外科医生的目的就是将狭窄的气道打开,陈雄将此比喻为“把路修宽”。但是,他也直言:“修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有的是在平地上修路,有的是在山崖上修马路,随着修建地方的不同,手术的风险也不同。”

事实上,睡眠外科手术的特点是任何其他外科手术都不能比拟的。因为其手术部位是在人体的上呼吸道,麻醉插管要插在这个地方,而其也是呼吸的通道、进食的通道,特别是患者在做完手术之后要坚持进食,不吃东西就没有营养,从而影响伤口愈合,这都无形中加大了这一类手术的难度。近20年来,因为相关的手术治疗而失去生命的患者达到了两百余人。由此可见,这一领域的手术仍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在这一背景下,陈雄一直在致力于相关手术方式的规范化。

参加睡眠医学专科联盟授牌仪式

在多年的科研以及临床过程中,陈雄一步一个脚印,在儿童、成人鼾症及嗓音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面造诣深厚,并原创了包括:儿童腺样体的轮廓化切除术、鼻咽成形术、成人鼾症的腭咽肌转瓣成形术(MTP)以及舌扁桃体的被膜外切除术等外科手术,创新了相关理念,使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大提升。

现如今,因为条件和医学思维限制,很多医生包括很多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这个疾病认识不足,他们常常会忽略OSAHS患者术前的多导睡眠监测。多年来,陈雄一直在致力于成人和儿童OSAHS诊疗的规范化。同时,他要求一定要进行多导睡眠监测以及人工分图判图,并与其他睡眠医学相关学科建立良好关系,改变了口腔科医生对上气道的认识,提高了他们对儿童OSAHS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多导睡眠监测和正畸前上气道通畅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在手术治疗方面,陈雄也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治疗打鼾症,若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就须接受上气道重建手术治疗,它能从根本上解决上气道狭窄、呼吸困难的问题。”陈雄介绍说。人的呼吸道的截面积存在左右径和前后径,有的人前后径比较狭窄,有的人是左右径较为狭窄,因此不同患者的诊疗手段也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左右两边的腭咽肌的肌肉是相对固定的,会给手术造成一定的难度。在这一背景下,陈雄将OSAHS常规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改进,自创了“腭咽肌转瓣成形术”。在这一手术中,他基于等离子技术,在完全没有出血的情况下,将扁桃体切除之后,再将腭咽的肌肉游离出来,向两侧方向转瓣缝合,从而达到最大化扩大咽腔左右径的目的。这一手术效果确切,由陈雄完成的成人OSAHS手术患者术后基本上不进ICU,可以直接送回病房,因此多年来在同领域内产生了极好的口碑。

腺样体是人体免疫器官的一种,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它属于淋巴组织,位于鼻部和咽喉之间。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时候都出现过腺样体肥大的现象。有些体质稍差的孩子,因为自身免疫力低而反复感冒,感染病菌产生炎症等原因,导致腺样体异常肥大出现病理性增生,进而堵塞呼吸道。

相较于其他手术而言,腺样体整体切除手术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一是目前的技术很难达到;二是解剖关系不熟悉,比邻大血管,操作位置比较隐蔽。因此,使用传统的方法在原位很难将肥大的腺样体切除干净。根据国外的相关文献报道,传统的儿童腺样体切除手术的复发率为19%~26%,“如果一个外科手术的复发率这么高,其存在的价值又在什么地方呢?”陈雄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在这一现状之下,陈雄创新性地发展了儿童腺样体的轮廓化切除术,不仅将腺样体切除得十分干净,且出血率大大降低了。目前,陈雄所做的近4000例儿童病例中,几乎没有复发。

舌扁桃体,是位于舌根部,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的扁桃体颗粒,大小因人而异。舌扁桃体产生淋巴细胞,共同参与机体的免疫机能,是机体的防御器官。而淋巴增生严重的人,会导致气道的阻塞,进而引起鼾症。

“事实上,舌根部是‘手术’禁区,只要操作不顺,就会引起出血,导致整体情况难以掌控。”陈雄说。在这一背景下,他一直在创新技术手段,攻克这一难题。通常我们所说的扁桃体被称为腭扁桃体,张口就能看到,腭扁桃体为一对扁卵圆形的淋巴上皮器官,是由淋巴组织与上皮紧密连在一起所构成的特殊的防御器官。虽然与舌扁桃体的部位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解剖结构,称为被膜,被膜以内是扁桃体,被膜以外是肌肉。当时我就在想,把被膜作为手术标志,腭扁桃体可以从被膜外整体拿出来,舌扁桃体为什么不行呢?

在这一背景下,陈雄便开始了不断的临床科研尝试,并创新了舌扁桃体的被膜外切除术,在国内开展了100多例相关手术,目前手术情况良好。除此之外,在鼻咽成形术这一研究方向中,陈雄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手术特色。

一直以来,陈雄始终认为:外科医生要带着问题做手术,手术操作就和创造艺术作品一样,没有创造性就没有发展。而现如今陈雄团队利用自己所开创的技术,已经完成了近6000例睡眠外科相关手术,相较于欧美国家来说,他们的技术成熟度与临床经验完全不逊色。“将来,我们把这些技术在海外欧美国家做一系列推广是完全可以的。”陈雄自信地说。

如今,陈雄也获批了多项睡眠医学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基因芯片、大通量的检测角度,研究高血压与睡眠呼吸障碍之间的关系,通过表观遗传学的角度对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发展机制进行研究。目前,相关项目正在稳步进行中。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医疗关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整个中国。武汉作为最早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地区,为了避免病毒的扩散,响应祖国的号召,在1月23日进行了封城。而在这场疫情中,陈雄所在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被整体征用,全体医护人员全心投入到这场抗疫斗争中。“当时武汉市政府在确定定点医院之后,全院就决定将整个学科的壁垒打破,整合成一个大的团队,大家只有一个科,那就是‘感染科’。”在这一危急时期,陈雄和自己的同事们一刻都未曾松懈。

众所周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耳鼻喉科所干预的就是上呼吸道,而上呼吸道是病毒感染的必经之路。当时,在进行病毒的核酸检测时,假阴性率很高,而这和咽拭子的规范化取材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在这一现状之下,陈雄和其研究团队成员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利用自己的专业经验指导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取材。

虽然睡眠外科并不是抗疫的主战场,但是陈雄及其科研团队在幕后做了大量的辅助工作,他们成立的气管切开小分队,主要针对感染严重、需要进行气管切开的病人,进行相关专业指导,为相关手术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身处武汉,陈雄对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期间,很多朋友圈里的朋友不幸中招,陈雄会专门把他们拉进一个微信群,从一名医者的专业角度为他们传授相关医学知识,给予他们更多力量,减轻其内心的焦虑。对于他来说,疫情期间弥漫在整个社会中的焦虑,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并严重影响到国家生产的安全。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陈雄始终认为自己有责任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当我真正投入到这场抗疫斗争中的时候,是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唯一想到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将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陈雄说。

不管是多年前的禽流感疫情还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陈雄始终前行在抗疫的一线,在他身上涌动着一名医者的社会责任感,多年来历久弥坚,从未消逝。

前行不辍,建立中国的睡眠医学体系

登堂入室,渐至佳境,最终厚积薄发。这便是对于陈雄多年来在医学领域不断前行、开拓的最佳写照。而十几年来的医学创新之路,他也在无数的科研以及临床工作实践中,在领域内做出了诸多开创性的科研成果。不仅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也在患者口中赢得了极佳的口碑。

立足我国睡眠医学领域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陈雄深知:如若想未来在睡眠医学领域取得更多创新性科研成果,建立中国自己的睡眠医学体系迫在眉睫。“睡眠医学,目前在我们国家仍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边缘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好的国家还是在欧美,尤其是美国。在美国的高校中,他们都有正规的睡眠医学系,并有属于自己的专业教材。但是目前在我们国家,这一领域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陈雄说。

陈雄深知:我国的睡眠医学体系要真正赶上世界先进国家,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一直以来陈雄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成为我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能够将目前的医学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系统的睡眠医学体系。“未来,我希望我们国家的高校能够尽快成立睡眠医学系,这样的话就能真正与国际接轨,也更有利于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陈雄说。

自2019年入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耳鼻喉科后,陈雄就对科室做了很多改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建立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中心的布局,房间的装修风格,屋内设施,包括床的大小样式都由他亲自指导设计。中心具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备,包含8台多导睡眠监测设备,5台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设备,还拥有国内睡眠中心少有的食管测压(Pes)、经皮二氧化碳监测、Dx-ph食管24小时P H监测等,监测项目规范、全面,如今已成为湖北省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睡眠医学中心。

发布报告

在推进中心的硬件建设之余,陈雄全力促进湖北省睡眠医学的发展。在他的带领下,2019年9月,陈雄带领科室团队与117家医院建立了睡眠医学专科联盟;2020年6月,建立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睡眠外科M D T(多学科联合诊疗);2020年12月还成立湖北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由他担任主任委员。除此之外,陈雄还准备将睡眠医学中心建成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目前这些工作都在稳步开展中。

在工作中,陈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不管多忙,他每天早上6点40分都会准时到达办公室,晚上11点多还在看文献,思考科室的发展,即使出差在飞机上他也从未间断汲取领域知识。为了科室的发展,他每周2个手术日,每天都是十几台手术,一做就是一整天。虽然很忙,每周三他固定会给学生开组会指导科研。一直以来,他始终认为:队伍建设首先从自己做起,才能影响自己团队的人。作为深圳市政府“三名工程,柔性引才”特聘专家,他每年还要前往深圳做相关手术200多台,多年来从未间断。

转眼间,陈雄已经来到中南医院2年多的时间,忙碌的工作,让他整个人都憔悴了很多。但他却从未感觉这是一种劳累与负担。对于未来,陈雄在睡眠医学领域仍有极大的科研抱负亟待施展。这条路,对他来说是使命,也是矢志向前的初心与动力。

猜你喜欢
扁桃体医学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