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方式对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1-05-11 19:10曹占凤孙雪艳潘飞刘润萍武永陶李振谋王丽慧黄小霞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移栽

曹占凤 孙雪艳 潘飞 刘润萍 武永陶 李振谋 王丽慧 黄小霞

摘要:在临洮县旱地条件下,对黄芪新品系西芪1号不同移栽栽植方式进行比較试验。结果表明,3种移栽方式对黄芪株高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前期生长量以传统立式栽植表现较好,后期则斜卧式栽植与横卧式栽植的株高稍高于传统立式栽植。折合产量传统立式栽植方式最高,其次为斜卧式栽植,综合考虑认为黄芪移栽以斜卧式栽植为好,容易采挖,商品性高。

关键词:蒙古黄芪;栽植方式;起垄覆膜;移栽;鲜根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21)02-0058-03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1.02.014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arely Industry in Gansu

ZHAO Feng, PAN Yongdong, BAO Qijun, ZHANG Huayu, LIU Xiaoning, NIU Xiaoxia, XU yinp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 Crop and Beer Material,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rley industry at domestic and foreign,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barley industry in Gansu,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rley industry in Gansu advantag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low level of mechanization, low standardization technology of quality and high-yield, and low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from the increase of barley industry policy support, the framework of good barley supply and marketing system,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barley varieties,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s proposed to promote Gansu barley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effective ways to help farmers out of poverty 'income.

Key words:Gansu;Barely industry;Quality;Yield

黄芪为我国历来最被推崇的补气药之一,主要含皂苷类、黄酮及其苷类和多糖类成分[1 - 2 ],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肾病、乙肝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中医疗效配方,而且为食疗配方之一[3 - 4 ]。目前全国各地大面积引种栽培黄芪,但由于各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其质量差异较大。黄芪作为甘肃省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其标准化、现代化栽培的实施是势在必行[5 - 6 ]。为了积极探索传统栽培方式替代技术,切实改进黄芪在成药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栽苗慢、用工多、管理不便等问题,进一步探索黄芪标准化、机械化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新模式,提高黄芪的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黄芪不同移栽方式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14年在临洮县玉井镇番寺坪村大湾社进行。试验地土壤为黄绵土,试验区海拔2 020 m,年均降水量550 mm左右。试验地前茬为党参。栽种前试验地施农家肥30 000 kg/hm2、磷酸二铵4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深翻整平耙细备用。

1.2   供试材料

试验采用2013年春季播种、生长健康、大田越冬、2014年春季采挖的一年生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原代号JX08-5-1)种苗,要求种苗根头粗5 mm以上,长度15~20 cm,大小均匀。

1.3   试验方法

移栽方式共设3个处理, T1为斜卧式栽植, T2为横卧式栽植,T3为立式栽植(CK)。试验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8 m2。立式和斜卧式穴栽株距7~10 cm、行距20 cm,覆土厚度约3 cm;横卧式栽植株距10 cm、行距20 cm,覆土厚度约5 cm。3月19日栽种,适宜栽苗量为1 125 kg/hm2,栽植密度为18.0万~22.5万株/ hm2,栽种均匀一致。苗高5~7 cm时开始人工除草,中后期视需要进行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分别于3月26 日、5 月17 日、6月11 日、7月4日、7月24日、8月14日、9月8日各小区按对角线5 点取样法取样,每点固定5 株,测定株高。采收时每小区随机取样10株测定根长、根鲜重,按小区单收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株高

从图1可以看出,在不同移栽方式下,黄芪植株高度生长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在出苗初期缓慢生长, 5月中旬后开始加快生长。一方面由于地温回升快、产区相对温暖,另一方面由于植株正值营养生长阶段,其株高的生长速度比较快;6月11日之后植株进入开花结荚期,由于养分消耗大,植株生长渐趋和缓;进入秋季,虽然天气转凉,但植株生长并未停止,直到收获。从植株高度看,前期以处理T1最高,中期(7月4日)3个处理基本一样,是一个相交点。后期则基本上是处理T2和处理T3(CK)的株高较高。

2.2   产量

不同移栽方式的产量结果如图2所示。处理T1小区平均鲜重为12.60 kg,折合产量(干重)6 057.69 kg/hm2,较CK 减产4.2%;处理T2小区平均鲜重12.30 kg,折合产量(干重)5 913.46 kg/hm2,较CK 减产6.5%;处理T3(CK)小区平均鲜重13.15 kg,折合产量(干重)6 322.12 kg/hm2。

2.3   根长及根重

从图3可以看出,在不同移栽方式下,黄芪平均根长比较接近,其中以传统立式栽植的处理T3(CK)平均根长最长,为59.33 cm;其次为处理T1斜卧式栽植和处理T2横卧式栽植,根长分别为57.63 cm和55.53 cm。

从不同移栽方式下各处理的黄芪平均单根重测定结果(图4)可以看出,以处理T1斜卧式栽植的平均单根重最重,为38.53 g;其次为传统立式栽植处理T3(CK)平均单根重为37.77 g;处理T2即横卧式栽植平均单根重为37.73 g。各移栽方式下黄芪的平均单根重量比较接近,尤其是处理T2和处理T3(CK)更为接近。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3种移栽方式对黄芪株高的生长均有一定影响,前期生长量以传统立式栽植方式表现较好,中期斜卧式栽植与横卧式栽植与传统立式栽植方式株高有一个相交点,后期则基本上是斜卧式栽植与横卧式栽植株高稍高于传统立式栽植。折合产量(干重)传统立式栽植方式最高,为6 322.12 kg/hm2;其次为斜卧式栽植,折合产量(干重)6 057.69 kg/hm2,较对照传统立式栽植减产4.2%。平均根长和平均单根重3种栽植方式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认为,黄芪移栽以斜卧式栽植方式最好,产量、平均根长、平均单根重虽稍低于传统立式栽植方式,但易于采收,产量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传统立式栽植方式的黄芪产量虽然较高,但黄芪根系垂直向下生长,采收难度较大,容易折断。

以上试验研究的结论与在陇西县及岷县试验研究的结论有相似之处[7 - 8 ],需要继续加以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

[1] 赵之一.  黃芪植物来源极其产地分布研究[J].  中草药,2004,35(10):1189-1190.

[2] 刘卫东,陈永刚.  黄芪覆膜露头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3(12):56-57.

[3] 姚彦斌,张玉云,张尚志,等.  不同膜色露头移栽对黄芪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18,37(5):25-27.

[4] 范瑞红,栾连航,刘   邦,等.  黄芪栽培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2010(2):44-46.

[5] 李建军,李继平,周天旺,等.  甘肃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J].  甘肃农业科技,2014(4):64-66.

[6] 陈志国,马世震,陈桂琛,等.  甘肃陇西道地药材蒙古黄芪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初步研究[J].  中草药,2004(11):1289-1292.

[7] 王   琳,陇西县黄芪地膜栽培模式筛选试验研究[J].  中药材,2015(7):1360-1365.

[8] 李有林,管青霞.  起垄覆膜栽培方式对蒙古黄芪的影响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6(3):39-42.

(本文责编:陈   珩)

猜你喜欢
移栽
菜豆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草莓组培快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