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反垄断推动网络市场秩序优化

2021-05-11 10:55周清杰
中关村 2021年4期
关键词:反垄断达标率阿里

周清杰

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对于阿里巴巴集团这一巨额行政处罚是我国网络市场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将在反垄断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反垄断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通过法律法规,矫正、规范那些旨在获得市场势力,或利用市场势力的各种市场行为。根据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信息,阿里巴巴集团对在自己平台内入驻的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这些商家在与阿里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阿里巴巴集团借助其市场力量、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二选一”要求执行,其目的在于维持、增强自身的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监管部门的信息显示,阿里巴巴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已有多年。2017年,阿里的主要竞争对手京东集团状告阿里,控诉后者滥用市场支配权。这一诉讼被阿里巴巴以管辖权异议拖了两年后才立案。2019年,国内知名家用电器制造商格兰仕电器也曾状告阿里巴巴的“二选一”要求。该诉讼最后虽然以格兰仕撤诉和解,但其影响不可低估。

“二选一”的实质是通过限制商家的选择权,来进一步巩固阿里的市场支配地位,让商家被迫“绑定”阿里的电商平台。尽管表面上看商家是自愿與阿里签订服务协议的,但由于商家是按照阿里列出的条件,在市场老大与其他平台做出的选择,导致其在利益权衡的最后丧失了未来与其他平台合作的机会。

反垄断有利于市场环境净化

净化市场环境是市场经济得以顺畅运行的前提。无论是市场主体聚焦的营商环境,还是消费者担心的消费环境,抑或是商家和消费者都关注的竞争政策,这些都是市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垄断就是要保护正当、合法的竞争,规范市场秩序。再强大的企业,都应受到市场竞争的约束,哪怕这种竞争只是来自潜在进入者的压力。

阿里巴巴的两大平台——淘宝和天猫是互联网经济爆发式发展中的成功样板,为我国的电子商务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两大平台市场规模的扩大,遥遥领先的市场地位也给整个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平台经济领域出现的追随者也成为挑战者,阿里利用其绝对的市场优势,通过强迫入驻商家签署“二选一”来挤压竞争对手,破坏市场生态。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游戏规则。

另外,阿里的两大平台也利用其独有的算法,对消费者搞杀熟,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规范市场秩序的形成不仅需要有科学严谨的法律法规,需要高效、公正的执法,也需要市场主体的自律。

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技术,通过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满足客户需求,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是市场繁荣发展的最基本逻辑。然而,这一逻辑的实现需要有一整套“游戏规则”来保障。例如,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满足最基本的质量标准,价格是双方共同认可的,契约的签订处置自愿,符合相关的法规;同行之间可以在价格、交易条件等方面展开竞争,但不能采取以挤垮对手为目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等等。

这些“游戏规则”,既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也有约定俗成的商业惯例。规则的遵守不仅在于企业诚信、合规,也在于高昂违约成本的震慑。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最有效率的制度一定是参与者能内化于心,自发于行的制度。因此,法律的惩罚只是确保游戏规则得到执行的最后手段,是市场主体出现重大问题后才会采取的治理方式。

自律的市场主体在初创时期合规经营,守法生产;在获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后,主动约束自我,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平等对待各类用户。“企业的血管里应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用比法律法规更严格的企业标准约束自己,这才是自律的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规范。

平台经济应在规范中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的信息,2020年,我国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达到9759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快递业务量833.6亿件,快递业务收入8795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90%的情况下,网上商品零售额仍然同比增长14.80%,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在疫情期间,电子商务对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创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平台在消费维权、净化营商环境、加强企业自律等方面也做出巨大的努力。然而,除了平台反垄断,线上消费中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的统计,在中消协和北京、上海等地消协进行的比较试验中,发现线上采样商品不达标率高达38.70%,比线下的不达标率高出26.31%,商品质量堪忧。在抽测的电商平台中,不达标率最高的是拼多多,不达标率高达68.52%;其次是抖音带货平台,不达标率达到六成;淘宝天猫、小米有品和京东商城均有三成以上样品不达标。在采样的商品中,家用电器类商品不达标率高达73.86%,部分儿童服饰中检测出重金属超标以及其他有害物质严重超标,部分儿童玩具、文具也存在不达标问题,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

正像前文所言,正式的制度安排是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必备条件。2019年1月1日,《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2021年3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此二者是规范电子商务的法制基石,将对我国网络经济的良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阿里巴巴被监管部门重罚这一事件表明,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拼多多等在内的网络经济“巨无霸”们,需要适应新的制度环境,敬畏规则,自觉守法,强化自律,善待消费者,维护电商的合法权益,尊重竞争对手的发展权利。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市场监管部门要创新网络监管方式,规范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水平;浙江、上海、广东、北京等网络经济高度发达地区的监管部门要与主要的平台建立沟通、互动机制,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共同净化市场发展环境。

随着反垄断之剑在网络市场不断彰显其震慑力,拥有市场势力的大平台会更加敬畏规则,积极整治网络交易中的不当做法,规范交易环境,为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站好台”“做好事”。

猜你喜欢
反垄断达标率阿里
云上阿里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辰辰带你游阿里
中国的知识产权反垄断政策——互用性、简评与对策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阿里战略
阿里是个好榜样
浅议“区域”的反垄断问题
知识产品搭售及其反垄断规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