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2021-05-12 04:43杨世瀚陈焕友
物流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知识共享影响因素

杨世瀚 陈焕友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对丰田汽车进行供应链知识共享的案例分析,提出了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构建了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小样本调查问卷对高校汽车专业及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学生及专家展开调查,完善了问卷变量指标体系,为下一步大规模调查进行实证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汽车供应链;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构建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supply chain companies can reduce business operating costs and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automobile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Based on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of Toyota Motor's supply chain knowledge shar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research hypothesis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automotive supply chain companies, and constructs a model of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automotive supply chain companies. And through a small sampl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automotive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questionnaire variable indicator system was improved, and the basis for the next large-scale survey to be empirically laid.

Key words: automotive supply chain; knowledge sharing; influencing factors; build model

0  引  言

2019年8月19日全球汽車产业创新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我国汽车市场正经历28年来首次负增长,汽车产业呈现出消费需求下降、供给创新不足的特点,汽车产业急需变革与发展,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1-2]。知识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必要资源,知识资源的获取与利用不应该仅存在于企业内部,更要通过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成员沟通交流,积极获取外部知识,促使知识在企业间的吸收和利用,提升供应链企业的知识储存和运用能力。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知识共享的相关研究已经比较多,但涉及汽车行业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相应的实证研究更为缺乏。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对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1  丰田案例

丰田公司是世界著名的汽车企业,在汽车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丰田公司就开始在本土为它们的供应商提供帮助和交流,这也是丰田公司进行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初期。本文通过对丰田公司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汽车企业进行供应链知识共享的案例研究,为下一步提出研究假设做出参考。

1.1  案例背景[3-5]

在2003年,丰田公司全年的净利润达到了102.8亿美元,比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企业——通用、福特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加起来的利润还要多!丰田是如何实现上述成就的呢?

大多数企业都和合作伙伴有着一定的距离,尽力去守护自己独特的内部知识。与之恰恰相反的是,丰田则不断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交流,建立知识沟通网络来帮助大家共享知识。利用这种形式,丰田成功地帮助这些企业改善了生产流程,获得了相当好的效果:专为丰田供货的生产部门的人均产出率比其对手要高出14%,而存货水平则降低25%,残次品率更是低了一半。这些改进给丰田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丰田可以通过更高的产品质量获取可观的额外收益。正如丰田前任采购部门领导Koichiro Noguchi所说的那样:“供应商对于我们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协助他们成为最强的企业。”

1.2  丰田供应链知识共享的措施

丰田公司为促进知识在其供应商网络之间的交流与传递,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措施一:成立供应商协会

丰田首先在美国成立了由供应商自愿加入的供应商协会(BAMA)。之后又在日本成立了供应商协会(Kyohokai),Kyohokai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联合大会,同时每月或每两月还要召开一次主题委员会。前者是让企业高层分享关于计划、政策以及市场趋势等方面的“显性知识”。后者使得各个企业在成本、质量、安全与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更多的互动,促进企业共享知识。

措施二:成立咨询小组

公司建立了OMCD咨询团队,目的是获得、储存和传递丰田公司内有价值的生产知识。OMCD包括6名专家(每人负责2个丰田部门与接近10个的供应商)与50个左右的顾问。丰田将派遣这些公司资深主管到供应商的公司,免费帮助他们解决使用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即丰田的生产系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措施三:建立主动学习团体

OMCD组建了“主动学习团体”,又称为Jishuken,吸引了本土的五十多个供应商加入。供应商们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学习,在OMCD专家的帮助下,对新的知识、思想及TPS应用进行探究。

1.3  丰田供应链知识共享的效果

为了在美国生产销售汽车,丰田超过70%的零部件都从美国进行购买,同时丰田也与美国的供应商积极展开知识共享。与三巨头相比,丰田派出员工与供应商企业展开沟通的频率为13天/年,而它们只有6天。由于更加频繁的知识共享,丰田零部件的次品率下降了84%,而三巨头次品率只下降了46%。为丰田供货的部门库存降低了35%,而三巨头仅下降了6%,生产效率提高了36%,而三巨头仅提高1%。

1.4  案例分析

根据上述的案例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丰田为了实现与合作企业的知识共享,实际上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组建自主学习团体的过程中,丰田的一个原则就是供应商们自愿加入,事实上,那些主动加入学习团体的供应商,在后续的发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进行知识共享的意愿强烈,那么汽车企业知识共享的行为就会得到提升,进而提高企业绩效。

(2)丰田公司组建供应商协会、成立咨询小组、建立主动学习团体,这些措施的实施得益于丰田企业良好的知识共享能力,若丰田公司没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其也不可能顺利实施这些措施,从这个角度来看,汽车企业具备良好的知识共享能力能够提升其知识共享行为,从而取得更好的效益。

(3)丰田成立供应商协会,通过会议的形式,主要是传递一些显性的知识,并且在知识共享的前期,供应商对丰田公司并没有完全信任,一些隐性知识由于难以挖掘,在不确定能否获益的情况下,供应商并不愿意共享那些隐性的知识,从而造成知识互动并没有双方展开,只是丰田在单方面的向供应商企业传递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汽车企业间知识隐性可能会对共享意愿产生消极的作用,从而减少共享行为。

(4)由于丰田与其供应商企业在链上的地位不同,所拥有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专属性,从而产生了知识壁垒。在前期,由于知识的差异性,丰田都会派遣专家前往上游企业指导交流工作,供应商对其的反馈并不多,知识壁垒性造成供应商不愿过多的分享核心知识,从而共享行为受到限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知识壁垒导致共享意愿很大可能降低,进而共享行为相应的减少。

(5)从丰田公司成立供应商协会这一点来看,实际上是通过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从而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供应企业协会实质上承担着知识共享平台的角色,由此看来,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平台的搭建能很好地促进知识共享行为。

(6)成立咨询小组模式其实也是一种激励措施。丰田公司为了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交流,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成立咨询小组免费帮助供应商解决它们在使用丰田系统时所碰到的问题。这种免费的行为,对于供应商来说,它们不花一分一毫就能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从中获益,其实就是丰田对供应商的一种激励行为。丰田的行为逐步得到供应商的信任,供应商也渐渐的向丰田反馈它们的经验与知识,形成了良性循环。因此可以看出一定的激励措施是知识共享过程不可缺少的。

(7)丰田与供应商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各自取得了良好效益,以此可以看出共享行为直接影响共享绩效。

2  研究假设

2.1  共享意愿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共享意愿是指主动把自己的知识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传递给需要者,如果其认识到这样做会为其带来收益,就会产生共享的意愿,如果其认为提供知识会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可能就不会产生共享知识的意愿。冯长利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了知识共享意愿是影响供应链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6]。

根据以上阐述,结合对丰田案例的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意愿对共享行为起正向影响。

2.2  共享能力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Grant指出知识共享者不但需要具备主观上的知识共享意愿,而且需要具备相匹配的知识传播能力,通过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把知识传授给需要者[7]。王道平等人根据供应链的特性研究了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并建立了一套能力评价体系[8]。一家公司只有拥有了知识共享的能力,才能够很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合作伙伴。

根据以上阐述,结合对丰田案例的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能力对共享意愿起正向影响。

H3: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能力对共享行为起正向影响。

2.3  知识隐性对知识共享行為的影响

Szulanski用数据证实了知识的隐性是导致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困难的重要原因[9]。Seyyedeh等人研究指出影响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组织因素、知识特性(显性和隐性)[10]。冯长利利用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知识隐性对知识共享有显著的负向作用[6]。一种知识隐藏性越高,那么企业成员对其发掘和获取就越难,得到这种知识的成本就会变大,因此在不确定能否获得更大利益的情况下,企业一般不愿意将隐含的知识进行共享,从而不会产生知识的共享行为。

根据以上阐述,结合对丰田案例的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4: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隐性对知识共享意愿起负向影响。

H5: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隐性对知识共享行为起负向影响。

2.4  知识壁垒性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汽车供应链庞大而繁杂,从纵向来看,处在链上不同地位的汽车企业分工不同,故它们之间存在的知识不同,有一定的专有性,同时由于分工不同,专属性知识一但离开了本企业的环境,就会失去其价值,因此知识存在壁垒性。知识壁垒性可能会造成企业不愿意分享其专有的知识,从而增大了分享的难度,就会减少知识共享行为。根据陈伟的研究,知识壁垒性与知识获取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11]。知识获取越少,分享知识的意愿及行为可能也会随着减少。

根据以上阐述,结合对丰田案例的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6: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壁垒性对共享意愿起负向影响。

H7: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壁垒性对共享行为起负向影响。

2.5  平台建设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在知识信息时代,各个企业之间的知识繁多庞杂,这就需要一个能够随时查找知识的知识库,这时建立一个共享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在知识共享平台上,每个企业既能够分享知识,又能够从中获取知识,进而大大地促进了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共享平台上的获益能够提高企业知识共享的意愿,其共享的行为也会增加。张旭梅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知识共享平台正向影响知识的获取[12]。知识获取的越多,知识共享的意愿和行为就会提升。冯长利也利用实证得到了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对知识共享有着正向作用[6]。

根据以上阐述,结合对丰田案例的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8: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对共享意愿起正向影响。

H9: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对共享行为起正向影响。

2.6  激励机制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Szulanski通过研究发现,知识拥有方如果缺少相关激励,就不会主动去共享知识,这样就会对知识共享效果产生影响[13]。Yung-Ming Li等用博弈论对知识共享的激励进行研究,指出知识共享不仅仅要有知识管理工具和相关技术,更需要有一定的激励制度[14]。梁喜、马春梅通过在利润函数中引入影响力参数建立汽车知识共享模型,得出了回收商跟制造商进行知识分享的最优激励机制[15]。王永明、鲍计炜认为知识共享行动主要受7个企业特质的影响,激励系数就是其中一个[16]。知识共享过程同时也是智力资本的产生过程,在共享中有着许多的不对称的信息,共享过程透明性低,这造成了许多企业不愿意进行知识共享,这时候若有恰当的激励措施存在,便能大大地提升其共享行动。

根据以上阐述,结合对丰田案例的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0: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对共享意愿起正向影响。

H11: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对共享行为起正向影响。

2.7  共享行为对共享绩效的影响

企业有知识共享的行为,就能够加快知识在成员之间的流动,得到知识的那一方,通过消化理解知识,将知识变为自己企业的新知识,从而加快知识的更新,实时了解外部的情况,为企业创收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不进行知识共享的企业,不可能通过外部信息来提高企业的效益,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是取得共享绩效的必要前提。

根据以上阐述,结合对丰田案例的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2: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对共享绩效起正向影响。

3  研究概念模型及问卷指标体系设计

3.1  研究概念模型

依据以上提出的研究假设,得到了本文的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3.2  问卷指标体系设计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阅读,量表指标体系主要参考前人在供应链知识共享领域开发的较成熟的量表,对少数问题进行修改,最终形成本文的问卷量表指标体系。主要参考冯长利[6]、张旭梅[12]、李瑞[17]、金桂根[18]等人的问卷设计。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4  小样本预调查

问卷设计主要参考前人在供应链知识共享研究领域的问卷,对汽车行业供应链知识共享研究的适用性需要验证。因此在正式进行大范围调查之前需要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测试,通过信度、效度分析对问卷变量进行删除、修改和完善,让问卷更加可信,以此提高实证分析的客观性。预调查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以及供应链管理领域的高校学生及专家,共回收120份问卷,其中无效问卷17份,最终有效问卷103份。

4.1  信度检验

預调研问卷信度通过Cronbach's Alpha值和CITC进行测量。通过SPSS26.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知识隐性的C4题项,CITC值小于0.5,同时所在维度总体Cronbach's Alpha值<0.7,故应该删除该题项。通过进行删除处理,发现样本知识隐性的Cronbach's Alpha值由0.680提高到0.907。修正后的量表各变量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0.7,体现了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表明问卷可信度良好。

4.2  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Bartlett球度检验和KMO检验、累计贡献度和各指标的因子载荷值作为效度检验指标。使用SPSS26.0软件执行分析操作,由表3可知,问卷总体及各变量维度的KMO值均超过0.6的标准,Bartlett球型检验中Sig.值为0.000,低于0.001,说明本文所选取的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进一步利用主成分法进行提取,各变量维度均只生成了一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并且贡献度达到或接近于60%的标准,说明信息提取量比较大,同时经过正交旋转后所有变量指标的因子载荷值大于0.5的标准。以上分析说明各变量指标具有良好的效度,即删除C4题项后,其测量题项可作为正式问卷进行大范围调查。

5  总  结

本文通过丰田汽车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提出了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构建了汽车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小样本调查对变量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和完善。对下一步大规模调查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工信部. 2019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大会开幕[J]. 电子世界,2019(17):4.

[2] 辛国斌. 未来三五年是汽车业攻坚克难关键期[J]. 汽车纵横,2019(9):18-19.

[3] 范黎波. 企业知识共享网络的创建和管理——以日本丰田公司的实践作为案例[J]. 当代财经,2003(5):70-73.

[4] Jeffrey H Dyer, Nile W Hatch. 与供应商分享知识[EB/OL]. (2004-11-01)[2021-04-30]. http://www.ceconline.com/finance/ma

/8800036834/01/.

[5] 罗仲伟,冯健. 企业网络创新中的知识共享机制——丰田汽车的案例[J]. 经济管理,2007,16(29):66-71.

[6] 冯长利. 供应链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7] Grant M. Toward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J]. Straget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17:109-122.

[8] 王道平,许有志,王锐兵. 供应链知识共享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 软科学,2008,22(12):14-17,28.

[9]  Szulanski G.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 diachronic analysis of stickness[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 2000,82(1):9-27.

[10]  Seyyedeh N Daneshgar F, Aurum A. Investigating inter-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haring intention in supply chain partnership[C] // Melbourn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th Australasi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Monash University: Caulfield Campus, 2009.

[11] 陈伟.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2] 张旭梅,陈伟,张映秀.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管理学报,2009,6(10):1296-1301.

[13]  Szulanski G. Exploring Internal Stickiness: Impediments to the Transfer of Best Practice within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17:27-43.

[14]  Yung-Ming Li, Jhih-Hua, Jhang-Li. Knowledge sharing in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A game theoretic analysi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207(2):1052-1064.

[15] 梁喜,馬春梅. 汽车产业逆向供应链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J]. 商业研究,2015(9):155-161.

[16] 王永明,鲍计炜. 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演化博弈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9(4):142-149.

[17] 李瑞.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与企业人力资本关系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18] 金桂根. 装备制造业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管理学刊,2017,30(6):22-32.

猜你喜欢
知识共享影响因素
价值网络关系结构跃迁中知识共享模式演变
西部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及社会资本影响因素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