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大庆师范学院为例

2021-05-12 01:11张晓梅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人文家庭

张晓梅

(大庆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学前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着奠基性作用,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执行者,在教育实施效果和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质量的高低不仅关乎每一个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更与我国整体教育质量息息相关。新时代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 年1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1]。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首先要培养其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是新时代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

新时代教育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推进人文素养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新时代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思想的引领者,个性和品格形成的影响者,更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特殊性的需要。

(一)社会及教育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建设教育强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起着基础性作用,建设一支新时代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教育要适应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并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培育者,其人文素养的高低显得十分重要,只有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优良品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关系着学前教育办学质量,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必须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包括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还包括专业理念、专业信仰、专业人格等素质[3]。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一种人文性的互动交流活动,具有较高水平人文素养的幼儿教师会在幼儿的内心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此外,新时代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只有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增强自身竞争力。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情况

研究以大庆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学生256名。其中大二学生116 人,大三学生140 人;男生19 人,女生237 人;独生子女120 人,非独生子女136 人。并选取对应数量的家长,对学生的家庭生存能力进行调查。在256 名家长中,文化程度为博士的1 人,硕士1 人,本科53 人,专科33 人,中专(高中)及以下的168人;家长职业中,工人39人,农民69 人,教师16 人,医生4 人,政府机构人员9人,企业公司职员39人,自由职业者46人,其他34 人。学生家庭人口数量的调查显示,2 口的有12 人,3 口的有100 人,4 口的68 人,5 口的55人,其他21人。

(二)研究工具介绍

1.调查问卷的编制和回收

根据何庆研究员提出的人文素养相关理论,编制《大学生人文素养发展情况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家庭生存能力”发展情况家长调查问卷》。问卷经过信效度检验后向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回收率达到100%,且问卷信息保证真实有效。

2.问卷结构的设计

问卷中涉及到的人文素养维度源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何庆研究员所提出的人文教育理论体系:人文幼教课程主要培育责任、认真、劳动、自律和感恩等人文品质;人文小教坚持以“爱”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和道德人格;人文中教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正逆文化、生命价值、从重个人到重集体和重国家的价值提升等[4]。根据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综合以上指标并结合人文教育专家团队的建议,最终确定大学生人文素养量化维度。维度主要包括以自理能力、行为习惯、自我发展、人际交往、学业追求和安全意识为内容的个人生存能力;以遵守集体规则、安全意识、归属感为内容的集体生存能力;以遵守规则、安全意识、归属感为内容的社会生存能力和以关爱家人、家务劳动、安全意识为内容的家庭生存能力。

3.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等分析。为便于统计分析,将人文素养相关问题的问卷答案“不能”“偶尔能”“经常能”“一直能”赋值“0”“1”“2”“3”。并根据统计结果选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总体水平

根据表1 和表2 的统计结果显示,大二和大三学生的人文素养各个维度水平呈现出一致性的特点。在人文素养四个一级维度中,得分由低到高分别为家庭生存能力、个人生存能力、集体生存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在个人生存能力中安全意识、人际交往得分较高,自我发展处于平均水平,人际交往、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得分较低;集体生存能力中,遵守集体规则和安全意识得分较高,归属感得分略低;社会生存能力中,安全意识和归属感得分较高,遵守规则略低;家庭生存能力中,关爱家人得分稍高,家务劳动和安全意识得分偏低。从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大二学生在个人生存能力、集体生存能力以及家庭生存能力方面均低于大三学生,但社会生存能力则略高于大三学生。

表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二)人文素养现状描述统计表

表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三)人文素养现状描述统计表

(续表2)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人文素养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为了明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各个维度是否存在差异,研究从学生的性别、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三个变量出发,对大庆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各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人文素养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不同性别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个人生存能力、集体生存能力以及社会生存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家庭生存能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由计算结果可知,女生在个人生存能力、集体生存能力以及社会生存能力方面三个方面的均值均高于男生。不同性别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家庭生存能力方面则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四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表1 和表2 可知,大二学生整体的个人生存能力、集体生存能力和家庭生存能力略高于大三学生,而社会生存能力则略低于大三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与其人文素养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家庭生存能力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的家长及家庭人口数的学生家庭生存能力进行单因素检验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家长因素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家庭生存能力上的差异分析

首先,家庭生存能力和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家庭人口数没有显著差异。但计算结果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处于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其家庭生存能力略高于家长文化程度处于本科以下水平的学生,如家长文化程度为本科,学生家庭生存能力均值为2.27;家长文化程度为硕士,学生家庭生存能力均值为2.8;家长文化程度为博士,学生家庭生存能力均值为2.6;家长文化程度处于中专(高中)及以下的学生家庭生存能力略低于全体学生的家庭生存能力均值,均值为2.18。

其次,家长职业为教师、医生、企业公司职员的学生,其家庭生存能力均值偏高,分别为2.35、2.40和2.33;家长职业为农民、政府机构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学生,其家庭生存能力均值低于整体学生均值,分别为2.12、2.07和2.15。表明家长职业和学生的家庭生存能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存在一些影响。

最后,在家庭人口数和家庭生存能力方面,家庭人口数为2 口的学生家庭生存能力最高,为2.43;家庭人口数为4口和5口的学生家庭生存能力低于整体学生均值,分别为2.19和2.10。

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生存能力方面

从研究数据可知,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人生存能力中,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和学业追求得分偏低,自我发展得分处于中等水平。

首先,自理能力方面,在合理安排生活,掌握娱乐、游戏时间方面存在困难,动手能力弱。大二学生中仅有25.42%的学生能一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大三学生中则只有18.88%;大二学生中能掌握游戏时间,不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仅有25.42%。大二学生中能定期整理内务的学生为38.98%;大三学生中占41.26%。其次,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都缺乏体育锻炼,饮食不健康,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大二学生能每天坚持锻炼60分钟的仅占11.86%,大三学生中占13.99%;大二学生能一直坚持阅读的占27.97%,大三学生中占30.77%;大二学生中一直能树立健康消费观,有支出计划,不滥用金钱的占41.53%,大三学生中占44.76%。最后,在学业追求方面,学习计划性不强,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缺乏深入理解,在主动寻求各种途径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方面有些欠缺,专业书籍阅读不足。大二学生中只有35.59%的学生一直能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每天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大三学生中占46.15%;大二学生中一直能根据自己的学业追求制定学习计划的占34.75%;在学术方面,大二学生中有49.15%的学生能做到踏实做学问,学术不作假,还有5.93%的学术只是偶尔能做到;一直能主动阅读专业书籍的大二学生占总人数的34.75%,大三学生占总人数的37.76%。另外,自我发展方面,很多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缺乏挑战的信心和勇气,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集体生存能力方面

研究结果表明,大二和大三学生的集体生存能力在四大维度中均值较高,仅次于社会生存能力得分。在集体生存能力的三个二级维度中,归属感得分最低,安全意识得分最高。在归属感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主动履行个人责任,主动为集体活动出谋划策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方面积极性不高,参与度有待提高;能主动关心别人,考虑别人的感受方面稍微欠缺;同学之间能做到同舟共济、共担责任的能力有待提升。大二有55.08%的学生一直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主动出谋划策,大三学生中有7.69%的学生只是偶尔能做到;大三学生中还有6.99%的学生偶尔能履行个人责任,9.09%的学生偶尔能主动参加校团活动;大二学生中一直能主动关心别人,考虑别人感受的占57.63%,大三学生中还有6.99%的学生只是偶尔能做到,从数据可知,小部分学生的集体生存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集体归属感方面。

(三)社会生存能力方面

从研究结果来看,社会生存能力在四大维度中的均值最高,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与其他生存能力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在社会生存能力的三个二级维度中,大二和大三学生都呈现出安全意识和归属感得分较高,遵守规则得分相对较低的趋势。说明学生在捍卫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团结方面以及保守国家机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意识,对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很高的认同感并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在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公共秩序,主动做践行社会公德方面的传播者以及主动节约资源、倡导携带购物袋购物、践行垃圾分类等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方面还有待提升。

(四)家庭生存能力方面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家庭生存能力在四大维度中得分最低,说明在关爱家人、家务劳动和安全意识方面做得不够好,应重点关注和提升。首先,在关爱家人方面,对家人的关心和陪伴不够,对家人的理解和耐心不足。大二学生中能做到一直主动关心父母身体健康的有54.32%,6.9%的学生偶尔能关心父母身体,大三学生中偶尔能主动关心父母身体的占12.14%;大二学生中一直能了解父母常用药物的占31.9%,大三30%;大二学生中一直能按时提醒父母体检的占20.69%,大三29.29%;大二学生中经常陪家人锻炼的学生占37.93%,大三27.14%;一直能及时了解家人内心需求的32.76%,大三31.43%。其次,家务劳动意识不强,主动打扫卫生,为家人服务的主动性低。如大二学生中在假期经常为家人做饭的占43.59%,大三27.14%。最后,在家庭生存能力的安全意识方面显得有些薄弱,如大二学生中不能积极为家人选择和定制保险的占24.14%,大三的18.57%。此外,大二和大三学生的数据中都呈现出男生的家庭生存能力均值低于女生的特点,说明学校、家庭等方面对男生这方面的培养略显不足,后期培育时需要加强注意。

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课程的建构

1.科学设置课程,转变教育模式

学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固定场所,可以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高校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机构,要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作为制定人文素养培育方案的依据,根据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时代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和培育目标,突出新时代对人文素养的要求,增加人文素养相关课程,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传统文化内容和国学经典,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研读国学经典启迪智慧、开启心灵、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另一方面,在加强绘画、舞蹈等艺术课程的同时可以开展一些人文知识、社会交往、自我发展等方面的讲座,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增强个人生存能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

2.把人文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

人文素养与专业课程联系密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都会以一定的人文素养为基础,高校及教师可以挖掘新颖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把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其中。如教师在讲授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时,借助经典文化内容,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善恶进行评价,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情感、人格、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如教师在讲授学前教育史等类似课程时,可以选择民主活泼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交流,多感悟。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导他们置身其中,感悟教育思想的奥秘和先人的伟大智慧。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逐渐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打造具有高水平人文素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1.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人文素养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育者,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和培育能力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效果具有直接的关联,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人文素养水平,才能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顺利进行。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要求高校对任课教师进行人文素养课程的培训,促使和帮助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深入了解人文素养内涵,深化人文素养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到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

2.增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能力

教师具有了较高的人文素养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执教能力,才能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落实。高校可以开展教师人文素养执教相关培训,以教师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增强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能力。增强教师对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教学能力,掌握人文素养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把人文素养课程真正融入到每一节课,每一处教学活动中,每一次谈话中,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受人文素养的熏陶,从而达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三)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熏陶

1.营造良好校园人文氛围

怀特海曾指出“文化是思想活动,教育所要传授的是对思想的力量、美、条理等深刻的认识,以及一种特殊的知识,这种特殊的知识和知识掌握者的生活有着特别的关系。”[6]21校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校园文化所承载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思想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陶冶人文情操,提升人文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可以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景观,良好的校风校纪,优美的校园环境以及和谐的校园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2.开展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理念和行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眼界,学习与人沟通交流,增强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逐渐引导学生主动塑造自己,强化人文素养提升的内在动力。如开设一些文体竞赛,诗歌朗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并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集体归属感。此外,也可以针对专业知识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对学业追求意识的提升,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改革学校评价方式,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1.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

传统教育评价方式重智育轻德育,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导致有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道德素质较低。社会上时常爆出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就反映了个别幼儿教师丧失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和其人文素养紧密相连,没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其职业道德水平也不会很高。新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能只看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关注其人文素养及道德品质,各高校需要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运用更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

2.构建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关乎教育的发展方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评价的根本标准,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7]。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评价时,其人文素养是必需考察的内容,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评价改革的方向,改变传统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单一评价方式,构建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突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性,间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五)家庭和社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1.幼儿园招聘调整价值取向

应试教育模式和实用主义影响下,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时都会重点关注“精英”类的学前教育学生,“精英”代表着学生成绩是否靠前,各类证书是否齐全,五大技能是否优秀等,而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则关注甚少。这种价值取向导致学生在大学时专注于考证考级,如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英语四六级等,对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较为忽略。

新时代幼儿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幼儿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帮助者以及思维和认知发展的引导者[8]。幼儿园应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其招聘价值取向,不仅要关注其专业知识,也要考察其对自我发展的认识、人际交往、行为习惯等个人生存能力和遵守规则等社会生存能力,以及关心关爱他人等优良品质,进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增强其自身人文素养。

2.家长明确教育责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性格和品德的养成,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从增强其家庭教育水平着手。从研究调查结果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家庭生存能力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关爱家人、家务劳动和安全意识方面。物质水平的极大丰富,学生在家庭里得到的宠爱也越来越多,很多学生甚至没有动手做过家务。走进大学以后,存在自理能力弱,社会交往能力和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一个人最初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决定了人一生的品格,人的情感、性格、观念,人的心理特征与其早期的家庭抚养有密切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深深影响着孩子的发展[9]。家长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改变教育态度,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营造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其主动参与到家务劳动和家庭决策中,逐渐增强其关爱家人,主动为家人服务,和家人沟通的意识。

3.家校及社会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教育要完成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既要开展科学知识、人文知识教育,更要注重人文精神、道德品质的实践养成,努力实现知识教育与实践养成的统一、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9]。大学教育也是如此,传统的家庭教育重视知识和科学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和社会后自理能力弱,动手能力不强,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会主动关心别人。家长要承担起教育责任,重视对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从研究结果可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男生得分低于女生,家庭教育中要更重视对男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另外,要营造社会氛围,加强人文素养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良好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人文家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家庭“煮”夫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人文绍兴
恋练有词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