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正念与情绪劳动的关系研究

2021-05-12 01:11潘华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正念深层幼儿教师

潘华媛,高 洁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一、问题提出

正念起源于南传佛教,本意是指内心的清明与专注,通过修行熄除妄想和烦恼,最终达到无我大悲的开悟解脱之境[1]。目前国内比较认可的是认为正念是有意识地将关注当下的体验,并对当前出现的各种身心经验时刻保持不加评判的态度。卡巴金在1979 年将正念减压疗法应用于长期慢性疼痛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后,正念在医学临床和心理治疗等领域逐渐兴起,近年来也逐渐扩展到教育领域。大量研究发现提高正念水平不仅能有效缓解慢性疾病和行为障碍[2-3],还能有效地改善负性情绪和觉知压力,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4]。也有研究表明正念与任务绩效、身心健康等相关[5-6]。幼儿教师承担幼儿保育教育的工作,其身心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大众的关注,同时幼儿教师属于工作压力较大的人群之一,承受着来自自我评价、外来评价和幼儿教师职业工作特点等多个方面压力[7]。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则会通过产生职业倦怠等而导致其幸福感降低[8],而且职业压力过大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消极影响[9],阻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有研究认为幼儿教师的正念水平还会影响影响其离职意向和职业倦怠[10]。因此幼儿教师的正念水平应该得到关注和改善以缓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扩展,从而达到优化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情绪劳动的概念最早是在1983 年由霍希菲尔德提出,“对自身和别人的情绪进行诱发和抑制的安静工作以及为创造符合公众期待的面部和身体表现而进行的情绪管理”[11]。情绪劳动根据情绪管理使用的策略可分为三种表现形式:表层表现,即假装体验公众所期待的情绪或抑制公众不期待的情绪的努力或过程;深层表现,即为取得公众期待的情绪表达而改变内部感情的努力或过程;自然表现即真切感受到而表现出的符合公众期待的情绪[12]。幼儿教师面对幼儿、幼儿家长以及领导和同事时需要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付出大量的情绪劳动,使情绪表现尽可能符合岗位的需求和特定意境。教师的职业特定和要求决定了教师属于高情绪劳动者[13],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与工作绩效相关[14],影响幼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15]。己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会导致情绪衰竭、情绪失调和职业倦怠等消极现象[16-18],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

近年来,正念的研究方向逐步从缓解心理障碍病人的症状,转向探究其产生的积极效应尤其是对个人情绪情感的作用方面。而对教师的情绪劳动的研究多在探讨集体因素,如组织氛围、家庭支持感等对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较少探究个人层面的原因。结合以往研究不难发现,目前只有少数研究探讨正念与情绪劳动之间的关系,卢洁丽探讨了中小学教师正念与情绪劳动的关系[19],正念强调有意识地以不评判的方式接受当下的体验,而采用这种不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进行对错和有无价值评价的方式,才能使个体接纳自己,在工作上保持积极状态。这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感受,还会影响教师面对情绪事件时采用的情绪策略,因此正念与情绪劳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研究对象上目前针对幼儿教师正念与情绪劳动关系的探究更为缺乏,教师属于高情绪劳动者,相比其他阶段的教育,幼儿教育的情绪属性更为突出[20],幼儿教师面对3-6岁懵懂无知的幼儿比普通教师需要更多使用情绪劳动,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态度不仅影响自身的专业发展,还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基于此,本研究以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幼儿教师的正念和情绪劳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广西柳州市5 所幼儿园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3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78.4%。所有幼儿教师均为女性,年龄18-30岁51人,31-40岁38人,41岁及以上31人;学历层次:中专或高中26人,大专51人,本科及以上43 人;任教班级:小班38 人,中班35人,大班47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被试基本信息表,主要包括被试性别、教龄、学历等项目;第二部分为五因素正念量表;第三部分为情绪劳动量表。

1.五因素正念量表

采用由Baer,Smith,Hopkins,Krietemeyer 和Toney 编制的五因素正念量表,是由首都师范大学邓玉琴修订的中文版[21],该量表分为5个因子:观察8 项、描述8 项、有觉知地行动8 项、不评判8项和不反应7 项共有39 道题。采用五点评分,1分,一点也不符合;2 分,较少符合;3 分,有些符合;4 分,非常符合;5 分,完全符合。测量计算五因素正念量表的分量表得分和总得分,得分越高说明正念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α 系数为0.64。5 个维度的α 系数为0.45~0.78。

2.情绪劳动量表

采用由孙阳和张向葵修订的情绪劳动策略量表[22],该量表分为三个维度:自然行为3 项、深层行为4 项、表层行为7 项共14 道题。该量表采用5点评分,1分,一点也不符合;2分,较少符合;3分,有些符合;4分,非常符合;5分,完全符合。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越采用该情绪劳动策略。在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α 系数为0.69。3 个维度的α系数为0.62~0.64。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幼儿教师正念水平与情绪劳动的总体 状况

1.幼儿教师正念总体状况

对幼儿教师正念5个因子及其总均分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幼儿教师正念总体状况(N=120)

表1 表明,第一,幼儿教师正念总均分为3.399;第二,幼儿教师正念各因子得分按照均值大小排序为:有觉知的行动>描述>观察>不反应>不判断;第三,正念五个因子中有觉知的行动差距最大(Range=3.375)。

2.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总体状况

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3个因子及其总分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总体状况(N=120)

表2表明,第一,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各因子得分按照均值大小排序为:自然行为>深层行为>表层行为,说明幼儿教师最常使用的情绪劳动策略为自然行为,其次是深层行为,较少使用表层行为;第二,表层行为差距最大(Range=3.429)。

3.不同年龄班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差异比较

以幼儿教师所带的年龄班作为自变量,以情绪劳动的3 个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班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差异比较(M±SD)

由表3 可知,第一,自然行为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大班幼儿教师(Mean=4.567)>小班幼儿教师(Mean=4.298)>中班幼儿教师(Mean=4.238);第二,深层行为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大班幼儿教师(Mean=4.245)>小班幼儿教师(Mean=4.020)>中班幼儿教师(Mean=3.892);第三,表层行为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大班幼儿教师(Mean=3.456)>小班幼儿教师(Mean=3.226)>中班幼儿教师(Mean=3.000);第四,所带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教师自然行为(p=0.046<0.05),深层行为(p=0.042<0.05),表层行为(p=0.014<0.05)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其进行事后比较,发现大班的幼儿教师自然行为、深层行为、表层行为的分数高于中班幼儿教师,均值差分别为0.329、0.352、0.456,显著性概率值分别为为0.320、0.014、0.004(均<0.05),说明大班的幼儿教师自然行为、深层行为、表层行为的分数显著高于中班幼儿教师。

4.不同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差异比较

依据文献[23]所述方法将正念水平按照平均分加减1个标准差将幼儿教师正念水平分为三个类型,调查显示幼儿教师正念水平为(3.399±0.269)分,依此标准,正念得分≦3.130(平均分减一个标准差)为低水平,正念得分≧3.668(平均分加一个标准差)为高水平,其余为中等水平。由此来进一步考察不同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采用情绪劳动策略的情况,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在不同正念水平之间的差异(M±SD)

由表4 可知,不同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在自然行为得分和深层行为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进行事后比较发现,高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和中等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使用自然行为显著多于低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高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使用深层行为显著多于低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

(二)幼儿教师正念水平与情绪劳动的相关分析

将正念的五个因子及情绪劳动的3个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幼儿教师正念与情绪劳动的相关分析(r)

由表5可知,正念总分与自然行为(r=0.297)、深层行为(r=0.266)存在显著相关(p<0.01),正念和表层行为呈负相关。

(三)幼儿教师正念水平与情绪劳动的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探索幼儿教师正念对情绪劳动的预测力,以正念和正念的五个因子作为自变量,以情绪劳动两个因子自然行为和深层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幼儿教师正念水平对情绪劳动的预测作用

由表6 可知,正念对情绪劳动的自然行为预测效应为8.8%,正念对情绪劳动的深层行为预测效应为7.1%。在控制协变量后,描述正向预测自然行为和深层行为,有觉知的行动正向预测自然行为,不反应正向预测深层行为,不判断负向预测深层行为。

四、讨论

(一)幼儿教师正念特点分析

正念的五个因子之中,有觉知的行动是指对当下行为的注意,描述是指用语言描述内在的体验,在本研究中幼儿教师在这两个因子的得分较高可能是因为教师职业性质,首先教师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受学生关注,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规范,尤其是幼儿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模仿学习,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行为更为注意。其次,教师和幼儿最直接最常用的沟通方式为语言沟通,教师需要经常性地大量地向幼儿描述和表达来引领幼儿学习。不判断是指对内在想法不做判断,不评判此时此刻的体验的好坏。本研究中幼儿教师不判断得分较低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所调查的幼儿教师均为女性,在工作之中面对家长压力,领导压力,带班压力等更易产生不良情绪和对事件性质做出判断。

(二)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特点分析

Hochschild 认为幼儿教师属于高强度情绪劳动者[24],幼儿教师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幼儿,需要展现情绪的频率高并且需要向幼儿表现出温柔和蔼的情绪使幼儿感到信任和放松,除此之外还有幼儿家长,同事和领导均需要展示相应的情绪。幼儿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情绪劳动策略为自然行为,面对单纯天真又弱小需要保护的幼儿,教师采取自然行为无须改变自己的情绪感受,而真实自然地表现出所要求的情绪,即真实情感的流露,这种策略更少耗费心理资源。其次是深层行为,幼儿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能主动对自身的情绪进行管理和调节,使之能够符合工作要求,教师较少使用表层行为。

所带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大班的幼儿教师自然行为、深层行为、表层行为的分数显著高于中班幼儿教师。大班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总体水平较高,中班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总体水平较低,而小班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则处在中间位置。这样的研究结果和幼儿年龄及与之对应的心理特点有关联,幼儿心理特点的外在表现影响着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发挥。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情绪作用大并且爱模仿[25],需要教师较多的情绪投入带动幼儿接受和习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处在中班阶段的幼儿已熟悉生活常识,形成一日生活常规,能听从教师的教导与指示,并且开始接受任务和自己组织游戏,所以教师可以相对地减少情绪劳动。大班幼儿好学好问,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因此,教师更愿意在面对中班幼儿时输出相应的情绪劳动,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三)幼儿教师正念水平与情绪劳动的关系

幼儿教师的正念水平还需要关注和提高。正念水平对个体情绪起到调节作用,将所测幼儿教师的正念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探讨不同正念水平的情绪劳动情况,结果发现不同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之间情绪劳动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对当下内在状态的觉知影响幼儿教师对自身情绪的感受和外放表达。高正念水平和中等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使用自然行为显著多于低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可能是因为自然行为较少耗费心理资源,当幼儿教师关注自身状态,不对事物做出评判时,能使外显的情绪表达和内隐的情绪体验相一致而发自内心地表现出面对幼儿所需要的情绪状态。高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使用深层行为显著多于低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这可能是由于正念水平高的教师对自己情绪的了解和处理自我情绪的能力有所增强。所以在面对儿童时,幼儿教师能够控制自己不合时宜的情绪情感,调整自身的情绪表达,并尽量使自我的内、外情绪相一致。

相关分析发现正念和情绪劳动的自然行为、深层行为存在显著相关,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描述正向预测自然行为和深层行为,有觉知的行动正向预测自然行为,不反应正向预测深层行为,不判断负向预测深层行为。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幼儿教师正念的各个维度之间具有不均衡性,其中有觉知的行动得分最高,不判断得分最低。幼儿教师使用最多的情绪劳动策略为自然行为,最少的是表层行为。不同年龄班之间的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差异显著。不同正念水平的幼儿教师之间情绪劳动差异显著。正念与自然行为、深层行为存在显著相关。

(二)建议

1.国家政府应该关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问题,提供相应的支持与保障

第一,完善情绪劳动的评价体系标准,将其纳入幼儿教师招聘和工作晋升的考核范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立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遴选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26]。幼儿教师属于高情绪劳动者,对情绪调节能力要求较高,应该将此划入招聘遴选评价之中,并且将评价标准明确,这样才能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进行相对客观准确的评价,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性。第二,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加强工作岗位稳定保障。我国幼儿教师总体工资待遇偏低,而且很多教师认为付出和回报相差太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教师要“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情绪劳动作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劳动,真实存在于幼儿教师的工作之中,那么付出也应得到相应的回报。提高幼儿教师工资更能激发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动机,提升工作效率。

2.幼儿教师应注重提高个体正念水平,改善情绪劳动状况

基于以往研究可知,经过特定练习的个体的正念水平会显著高于没有正念练习经验的个体。因此幼儿教师可以积极追找正确并且系统的正念训练对自身水平进行干预或是培训,如参加设冥想、瑜伽等课程、正念减压疗法等,本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在不判断的得分最低,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幼儿教师关注自身状态,不对事物做出评判的能力提高幼儿教师的正念水平。正念中的描述正向预测自然行为和深层行为,有觉知的行动正向预测自然行为,不反应正向预测深层行为。正念水平的总体提升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促使其情绪劳动过程中表层表现向深层表现转化,深层表现向自然表现转化的能力增强。

猜你喜欢
正念深层幼儿教师
早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深层搅拌桩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SAM系统对TDCS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深层应用
对“医患失去信任”的深层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