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新高考 共谋办学改革良策

2021-05-12 19:04张妍琳李冬梅曹春梅
教育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班级学校教育

张妍琳 李冬梅 曹春梅

主持人

尚   可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

研讨嘉宾

闫顺林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林春辉  上海市奉贤中学校长

沈忠杰  浙江省海宁市教育局党委委员,海宁市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郑彦东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校长

叶文杰  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陈燎原  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书记、校长

赵丰平  山东二七一教育集团总校长

刘   旗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继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后,取消文理分科惯例、以“3+X”为模式的新高考,于2017年首先在浙江、上海两地打响了第一枪。2020年,作为第二批实施新高考的省份,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新高考改革落地实施。今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八省市也将实施新高考政策。

新高考打破了传统的高考教育模式,以生为本,学生在学业、专业、学校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同时,学校在办学思路、校园管理、教学模式上也面临新挑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走班制教学下如何做好校园管理、配备师资力量满足课程需求?分层教学如何因材施教?

本次《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邀请一线校长,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好新高考指挥棒培养学生,做好真正的个性化创新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

议题一:学校如何转变办学思路,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郑彦东:“3+X”新高考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权。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从容面对新高考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了解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和使命。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使命在于让学生少走弯路,唤起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引导和帮助学生科学规划人生各阶段,真正学有所成。

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以我校为例,学校先后派教师到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学习,成立教研组研发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构建了“基础—综合—体验”的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包括新生适应、自我探索、外部探索、新高考与选科、能力提升等内容;综合课程主要是各学科与生涯发展的融合;体验课程涵盖职业访谈、职业调查、职业体验等。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教师从“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四个维度指导学生,对选科组合进行系统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组合的特点、优势,报考专业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指導学生进行科学选科;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找到契合个人性格、特长与兴趣的职业目标。

创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络平台。我校创建的职业生涯教育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符合个人需求和爱好的个性化教育。学生登录网络平台可以进行自我测评,查询大学及专业、职业等信息,对学业及未来进行规划。

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我校聘请各行业知名人士到校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认知、理性选择职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想从事的职业,了解职业优势和风险,对从事该职业需要报考的大学及选择的专业做到心中有数;假期组织学生走进不同单位、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从业人员的工作状态。

◎叶文杰:不少学校、老师关注学生考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的指导。学校应该加强学业服务意识,拉长学校教育供给的服务链。

首先,处理好“职业规划”与“升学规划”的关系。有些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过于庞杂,参考性不强。可将规划指导的重点放在升学规划方面,各校特色不同、生源不同,拿出校本升学规划指导方案。

其次,处理好“高校海量信息”与“学生精准选择”的关系。高校及专业的信息是海量的,学生的精力和阅历有限,容易对海量信息感到迷惑,学校要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为学生提供精准服务。

再次,处理好“一年规划”与“三年规划”的关系。不能把升学规划指导窄化理解为志愿填报指导,学生需要连贯、系统的升学和职业规划指导,要有课程体系支撑。

最后,处理好“校内力量”与“校外力量”的关系。学校要有借力发展的思想,学会两条腿走路,升学规划教育需要学校专业团队指引,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帮助。学校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

我校采取1个机构,3个“开展”的基本策略。成立专门机构——升学规划指导中心,组成工作专班,消化学校的招生政策,线上线下对接高校,把政策以学生、家长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宣讲,提供有意义的咨询。开展两项整理,以分层和分类整理提供精准贴心服务,按照双一流、普通高校、高职或经济条件进行分层整理;按照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分类整理。开展两门课程,包括学生课程和家长课程,以三年为整体进行系统规划,分阶段实施。开展两条腿走路,学校与校外专业化团队融合推进。

议题二:教师如何提升执教能力,在分层教学中因材施教?

◎陈燎原:新高考要求学校在教师配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育方式等方面做出适应性调整。以我校实践经验为例:

集约化管理师资。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师资源,形成集约化使用和管理机制。其一是共用。校内师资融通共用,高中一体化统筹师资安排、配置;校际师资共用,在片区学校内进行不均衡学科教师的交流、支教或顶岗;县管校用,各学校报送师资“潮汐”情况,市教育局统筹师资安排。其二是聘用。聘用具有学科特长的专业技术教师。其三是备用。紧缺学科教师,以储备教师形式招聘和培养。

“分层教学”下实施“四特生”培养策略。综合特优生培养,一要根据教学计划,深化学科水平的培养。二要建立导师制,学生成立互学组。三要加强学科培优,提升学科素养。四要讲述学生成长故事,展现其特长。学科特优生培养,一要激发学科班长作用,作为学习的领头羊。二要提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平台,开展集训和比赛。三要典型推广,从学科特优到多科优秀,以鼓励激发学习潜能。技能特长生培养,一要摸底建档,利用学生天赋引导其个性发展。二要搭建展示技能的平台,举办各类比赛。三要开展社团课程、文化体艺和科技活动,让学生展现风采。特定层次生培养,教师应科学合理指导学生学习,构建主干知识网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其上进。组建爱心班,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加强学业指导。

以“学科哲学”建设赋能教师。一是构建“学科哲学”教育价值,引导教师重构教学观,思考学科本质、方法、价值与学科之美;引导教师教学淬能,在工作中通过辩证的智慧化压力为动能,使用概念观与方法论化烦琐为精粹,开展知识实践,化艰深为通俗、化知识为思维方法与思想工具,化固守为开放、创新。二是实施“学科哲学”教学谱系,推进落实教学工程五章程与课堂教学五步骤。三是坚持“求新求变求道法、乐思乐学乐收获”的教与学两法则。四是搭建“学科哲学”淬能平台,在各类展示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教科研共同体、重点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教师讲述专业发展故事,评选功勋教师;实施“看起点、比进步、论贡献”的教学质量增值评价,激励教师工作热情;通过“学科哲学”的实践研究,从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方面淬炼教师。

◎沈忠杰:新时代教育需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教师不懈努力要完成的使命。

学校应树立教育情怀典范,提升教师人格魅力。一要厚植“前人今人”教育情怀,挖掘教师优秀教育事迹,每年表彰为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二要加强“三人三师”主题教育,记录教师的工作细节和奉献身影,评先评优,树立典型。三要实施“关心关爱”教师工程,妥善解决广大教师思想、工作和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学校要搭建成长平台,加强教师学术素养。第一,深化学科名师工作室建设。坚持“教师为本、教研合一、优秀自己、发展学校”的原则,涵盖所有文化科,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助力平台。第二,开展“鹃湖之春”学术论坛。扎实推进教研组特色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科学术领导力。第三,加快推进与省内外“双高”合作。以学校学术中心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名师工作室和鹃湖学术论坛等为抓手,与省内外高中高校合作,分步骤、有重点地选择项目深化合作。

学校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精神风貌。首先,深化中高级职称评审改革。以海宁市教师职称自主评审改革为契机,完善中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方案,引导教师专业发展。其次,完善县管校聘等人事改革。认真落实上级各项人事制度改革,深入研究、分析校情,科学合理地设置学校岗位,人岗相称。完善聘用合同制、岗位责任制等,突破“五唯”论,利用人事制度改革提振教师队伍。再次,逐步实施教师积分制改革。以学校发展性考核的指标作为参考,实施教职工贡献积分制,从德、能、勤、绩等方面按学期实施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发展性评价和年度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

议题三:选课走班制下,如何构建校园文化、做好日常管理?

◎闫顺林:基础教育应紧紧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目标,重构其“意义”,是当前和今后教育人乃至全社会的必修课。

重構“意义”要突出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教育实践深度变革,就是要突出解决影响赋能的堵点和教育的实际问题。要以强基思想贯通基础教育始终,在新高考背景、在疫情防控常态下,形成全方位、全学段赋能教师专业动力、赋能学生发展指导、赋能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平台建设、赋能研究共同体创新团队建设、赋能学习空间再造、赋能文化育人的格局。

重构“意义”要集中指向核心素养培育。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功能定位、三维目标转换成集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重构“意义”下,强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认识,以整体优化的思维助力育人模式创新。育人模式涵盖学校发展的思想理念、育人目标、课程体系与学习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育人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学校课程升级要在间接经验的学习基础上,强化直接经验学习。

重构“意义”要积极探索融通实践育人。重构“意义”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教育洞察力与融通实践育人能力。融通实践要求以融合创新的教育实践哲学,突出精准深度实践观念,探索实践育人的策略与路径。它把育人的意义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如中关村三小未来学校学习空间的再造力想象力,展现了“大家”意义下班组群建设超越预知的空间生长与突破式改变。不同年级的三个班共用一套“三室一厅”,每个教室间的“墙壁”可以打开,为多姿多彩的项目研究与混龄伙伴关系提供支持与可能。

◎刘旗: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作为山区学校,借鉴改革先行者经验,探索适宜的高考综合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积极探索导师制,实施全员育人,整合管理资源。加强科任老师及相关人员的全员育人意识,形成“人人抓德育”“处处有德育”的管理模式。第一,走班授课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成为学业导师和德育导师。第二,加强走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设立班干部,与行政班主任和授课教师形成管理合力。

创新班队活动,重塑校园文化,培育集体归属感。选课走班后,学生们一起学习与生活的时间、班级集体活动都会减少。通过创新特色班队活动促进集体荣誉感形成,激发班集体教育价值功能。学生自行组织、策划序列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参与,通过活动凝聚向心力,培养团队精神,增强集体归属感。学校挖掘全国文明校园的资源,确立德育主题,开展社团活动,提升活动趣味性与吸引力。

关注学生差异,重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实效性。第一,设置多元化议题。设置涉及必备知识、基本能力的必议题和承载高阶思维的选议题。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文理搭配划分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师生、生生互学互帮。第三,增加解难答疑途径。以“智能作业柜”收集学生遇到的难题。自习课时,备课组安排组内老师轮流到“答疑室”值班,解决学生的学习难题。第四,实施精准课后辅导和作业布置。通过教师结对方式解决资优生和学困生的课后辅导问题。通过布置分类作业巩固、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针对能力较高的学生增加思维能力训练作业,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布置巩固基础的内容。

◎赵丰平:选课走班,为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增加了很多内容,也创新了很多维度。作为校长,我从五个方面谈谈想法和做法。

进行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关系的构建:其一,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学生要融入学校。其二,学生与家庭的关系,学生要把家庭看作生活实践的练兵场。其三,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师生间要保持伙伴关系、师生关系、领导者和团队关系。其四,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他们是兄弟姐妹,是相互帮助的战友、学习伙伴,是互诉真心话的朋友。

行政班级的文化建设不能弱化。语数外没有实行选课走班,学生的行政活动还在原有行政班级进行,要强化班级文化。班级设立三个组织——行政管理小组、学习小组、科研小组。由行政管理小組组织班级日常活动,凝聚班级人气。成立学习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和其他学习小组竞争,按照组规进行组内管理,组织大家互帮互学。科研小组重点研究学习方法,帮助老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强化走班班级的文化和组织建设。走班班级同样成立行政小组、学习小组、科研小组。行政小组维护班级正常秩序。学习小组由组长组织学习。科研小组和老师共同研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收集学生建议,协助师生沟通。行政班级和走班班级的小组间互相影响。

选课走班的老师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选课走班班级的任课老师就是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旗手和学生学习团队的领袖。把老师和学生、学习和工作、学习和生活、行政班级和走班班级紧密联系起来。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自组织活动。兴趣小组、课题小组由学生自己招募,自己创造规则、制定目标、完成任务。举办学生领导力领袖的评选,用评价引领学校文化建设。

◎林春辉:面对新高考,我校采取行政班与组合班并行的模式,语数外以行政班为教学单位,等级考科目以组合班形式进行走班教学。

走班组合要合理。把选科相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组合教学班,和行政班序列并存。同一组合教学班选科一致,在实施6门学科教学时,可以依据合格性、等级性考试的教学内容、能力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料、作业要求、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形成行政班和组合班两大序列后,进行课表规划时,首先将一周的组合走班课,按走班时段相对集中的原则科学分配到每一天;其次进行两次排课,行政班课表中语数英等排一次课,组合班课表中将“6选3科目”再排一次课,然后将两次排课合成;制作学生课表时,打印每位学生语数英等课程的课表(走班课空缺),公布组合班课表,学生根据组合班课表将走班课抄入自己课表。

走班管理要跟进。我们建立了组合班班主任制度,年级部根据组合班的任课教师,确定组合班班主任,制定班主任职责,加强走班教学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组合班班干部制度,设立组合班班长、课代表,进行班级管理。

任课教师加强学科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及学业个性化指导工作。学校对教师教学情况根据“看起点比进步”的原则进行评价,以学生的进步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业评价、过程性评价与考试成绩按一定百分比折算成学生成绩,再根据新高考方案折算成高考等级分。

猜你喜欢
班级学校教育
班级“无课日”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