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2021-05-12 19:04冯玮
教育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课程

冯玮

柳州市民族实验小学是柳州市弯塘小学教育集团的总部,于2016年8月建校,现有36个教学班,1645名学生,专任教师54人, 其中少数民族教师21人,少数民族学生516人,涵盖广西11个少数民族。学校在秉承集团“教学生六年为学生着想一辈子”办学宗旨的同时,将“民族情怀·世界眼光·现代素养”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追求。让学生成为一颗颗饱含着中华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民族自信的种子在中国西部边陲——广西,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发芽、成长。

建设“一广场一长廊一室一坊”,筑魂立格

学校积极打造“一广场一长廊一室一坊”主题式场馆。场廊室坊成为了全校师生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和共同成长发展的园地,更是校园里生动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培育民族团结精神的大课堂。各主题场馆向学生讲述重要的历史时期各民族英雄舍生忘死,深明大义,始终并肩捍卫祖国尊严,维护民族统一的生动故事。在“三同”(同看、同听、同讲英雄故事)“两读”(读英雄诗词,读英雄事迹书籍)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儿女们的赤胆忠心和铮铮铁骨,增强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是校园文化氛围的主阵地之一。以广西铜鼓造型和生动立体浮雕组合的民族英雄小广场、充满经典文化韵律和美妙意境的国学堂、学习茶经茶史的茶艺室、培育好家风树立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家风家训长廊、学习民族特色纹样的剪绣馆和苗族蜡染艺术的蜡染非遗文化传习馆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孩子们在讲述故事中激发起向英雄学习的爱国热情;在醇厚文化的熏陶下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源远流长;在立家规传家训的传统美德中汲取培育道德的养分;在传习民族艺术的实践活动中走进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世界。在民族团结教育氛围里,孩子们身临其境、耳濡目染,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逐渐被激发。

建设“八面一体”的民族课程,正心立人

学生开设民族文化项目式课程,课程创新之处在于从增强民族传统文化情感做起,以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活动为主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通过看、摸、做、玩等多种体验方式,将民族文化的内涵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

学校每年四月在烈士陵园开展“祭英烈”活动和以班、队会课为落脚点的民族英雄瞻仰课程,通过瞻仰民族英雄纪念碑、讲英雄故事、分享英雄家书、观看红色电影、开展主题班队会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让民族英雄高大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永远树立。学校少先队大队带领队员们开展民族精神宣讲课程,队员们立志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

民俗礼仪讲习课程将民俗礼仪有计划、分年段、有步骤地推进开展,让学生感受到知书达礼、恭而有礼和做一个明事理的人在家庭乃至社会交往的重要作用。民族美食烹饪课程中,学生对广西民族特色菜、传统小吃、五色饭米制品等美食的原材料和制作工序主动探索,了解民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民族服饰欣赏课程上,欣赏绚丽多彩的广西民族服饰,了解服饰上花鸟鱼虫等纹样的文化内涵,领略勤劳美丽的劳动人民将大自然的美与服饰巧妙融合,感悟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民族艺术传承课程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课堂。通过剪纸、刺绣、手工花灯等民族艺术学习,让孩子们在课程体验中感受成功感、幸福感。民族体育运动课程中,将竹竿舞、抛绣球、滚铁环等少数民族运动与体育课程有机结合并在全校普及,增强民族自信。能工巧匠体验课程的小工匠室和卡魅实验室是孩子们发展新特长成为小小“创客”的活动基地。大自然的别具匠心,榫卯结构的巧妙组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民族自信,真切感受科技创新和敬业精神给社会带来的正能量。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育情培德

学校积极开展富有仪式感的主题性活动,鼓励学生树立明确的理想信念。将教育场设置在课堂上、校园外、家庭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心品味56个民族经历沧桑岁月始终紧紧凝聚在一起的历史史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鼓励学生树立明确的理想信念。

九月份的“开笔礼”——在充满了仪式感的入学礼仪上,尊师正学。让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向孔子像拜师行礼,延续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尊师重教的传统;击鼓鸣志,感受入学的神圣和庄严。启发学生立志做有理想、品格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

三月三的民俗文化节——全体师生在部分少数民族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制作绣球和壮乡糯米饭、排演壮乡情景剧、学习绣球舞、竹竿舞和抛绣球等民族活动,了解壮、瑶、苗、侗等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在相互学习中,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交融。

中国传统节日——中华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学校深入挖掘中华民族节气的文化内涵,突出“中华民族传統”的“传承”,抓住节日节点。在活动中体验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根源所在。

主体性德育实践活动——开展民族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月“孝敬父母”、四月“祭祀柳宗元”、五月“传统体育节”、六月好歌谣伴童年、九月“尊师敬长”、十月“科技节”、十一月“英语节”、十二月“剪纸月”等欢乐童年主题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各具民族特色。每月一次的外出“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参观历史场馆、走进家乡民族企业、军事基地……走出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天地,充分感受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过程中,葆有家国情怀,增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

民族自信给了学生强大的精神力量,用评价指导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事从细节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

学校将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与民族文化的项目式课程紧密结合,遵循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倡导文化自觉的发展性评价。孩子们在学校和老师的引领下,学会规划成长阶段目标,制订成长计划,不断为自己确立新的目标,每学期向学校自主申报各类“形象少年”荣誉称号,并在班级、中队、同伴的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与阶段目标拉近距离。文化自觉的发展性评价,把民族团结的核心理念融入学生的血液中,为每个学生主动发展注入活性催化剂,并对自身的发展作出客观评价,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可度,将民族精神内化为心性力量并外化于行。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并联合社区、家庭大力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意识地结合校会、班会队日课,把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家长志愿者和关工委、五老代表请到学校,开展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在各族孩子心田上播撒互相团结友爱的种子,让“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悄然生根发芽。各民族的学生、教师、家长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大家互相学习、鼓励,共同成长、进步,校园中处处呈现和谐向上的景象。

(教育部公布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民族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MINORITY REPORT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