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赏盘“木叶动秋声”的艺术审美和人文情怀

2021-05-13 09:4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秋声木叶宜兴

程 鹏

在江南水乡宜兴丁蜀镇,如今还可以看到周边的村落里面“家家抟泥,户户制陶”的情景,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陶都,陶醉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宜兴有着7000多年的陶瓷历史了,曾经在中国的陶瓷艺术之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再后来随着紫砂艺术的崛起,吸引着大批的书画艺术家来到宜兴,和当地的紫砂艺人不断地融合创新,形成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陶刻艺术,使得紫砂器逐渐从实用的饮茶器升华成为供人欣赏把玩的艺术品,除了紫砂壶的设计之外,许多的其他形式的紫砂器也是层出不穷,主要的有紫砂花瓶、赏盘、文房用具等等,都是以坯为纸,在上面进行陶刻装饰,或者铭文、或者绘画、或者泥绘,形成了一件件颇具东方传统艺术审美的综合性艺术品。特别是紫砂赏盘的功能也非常多,可以作为壶承,还可以陈列观赏,受到了许多人文雅士的青睐。

我的这件紫砂赏盘作品《木叶动秋声》并没有过多地在器型方面多做文章,沿袭了传统的赏盘特征,紫泥粉段,非常典雅大气,经典耐看。其中的陶刻画面从书画的角度入手,突出了画面主题“木叶动秋声”的概念,从布局到技法的运用,都把紫砂陶刻艺术的精髓展示得淋漓尽致。从画面的底部开始,一道蜿蜒的峡谷贯穿始终,两边的山石耸立,层层叠叠,期间点缀着不同的树木来使得整体更加的丰富和立体逼真,其间有几间小屋,几片菜地,把人们安静的生活情境也描绘出来,充满了生活气息。从画面的布局方面来看,留白得当,疏密结合,用刻刀的深浅不同,来展示山脉的阴阳两面和树木的浓疏程度,特别是聚焦于秋天树木的特点,细节的处理也是颇具心思,树叶有的已经凋零,有的还挂在树梢,尽管不是彩色的画卷,也能够让人感受到五彩斑斓的艺术效果。从刀法的运用来看,作者以刀代笔,运气流畅,一气呵成,把大好的河山胸有成竹地呈现出来。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赏盘《木叶动秋声》,作者具有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从绘画的角度来演绎出秋天带给我们的感受,尽管是从一个圆形的赏盘的角度来看,却能够感受到连绵起伏的磅礴气势,观之令人啧啧称赞。此盘用来做为壶承,在茶水的冲淋之下,还会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立体层次感,就是当作一件陈列的艺术品来欣赏,也能够体会到其中浓郁的山野之趣和人文情怀。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这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藏书家、诗人刘言史在《立秋》之中写下的诗句,描写了夏天已经过去,树木在风中沙沙作响,是秋天的声音,也是我们非常喜欢的意境之一,关于“木叶”一词,在我们中国古典诗歌之中经常见到,最早的出处是在屈原的《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凄清的艺术格调。对于秋天,本来就是万物由胜转衰的过渡阶段,我们也在秋天总是会生出许多的情愫,给人一种多愁善感的感觉,在一般的情况之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是一种普遍的情况,尽管这时候山川植物的色彩比较丰富,也非常适合人们出行游玩,但是从秋天创作的诗词和关于秋天的描述来看,我们对于秋天更多的是一种感慨。我的这件紫砂赏盘作品《木叶动秋声》也是从古人的诗词之中衍生出创作的灵感,以此为基调进行画面的构图和创作,在小小的一方赏盘之上,把近树远山、房屋田地等等元素都表现得非常生动细致,让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可以感受到在微微的秋风之中,树叶作响如同秋天的歌声一般低吟浅唱,充满了令人向往的人文情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结语:除了紫砂壶之外,紫砂雅器还有许多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其中的实用功能已经大大地减退,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好的载体,来承载艺术家们的书法或者绘画作品,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之中使用起来,避免和书画一般挂起来或者束之高阁,同时也更加丰富了紫砂艺术的衍生和提高了我们的艺术审美。

猜你喜欢
秋声木叶宜兴
声声慢 秋声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卧剥莲蓬听秋声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盏中,木叶似小舟
一片秋声入心来
谁曾见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