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紫笠”的泥绘技艺和艺术审美

2021-05-13 09:46蒋葵菲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斗笠器型宜兴

蒋葵菲

江南宜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山明水秀的旅游胜地,当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同窗好友的邀请之下到访阳羡溪山的时候,马上就被这里的竹海、溶洞迷住了,特别是在宜兴三绝“金沙泉、紫笋茶和紫砂壶”的吸引之下,决定在这里买田置业,并且写下了“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千古名句。苏东坡也可谓是宜兴最为著名的形象代言人了,他把“独山”依据自己家乡蜀地改名为“蜀山”,成为了后来紫砂的发源地,今天,东坡书院依然屹立,在书声朗朗之中,年轻一代对于东坡精神和紫砂艺术的传承已经开始,也是宜兴紫砂艺术可以薪火不灭,代代相传的重要原因。如今,紫砂壶除了技艺的传承之外,装饰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除了熟知的陶刻之外,泥绘也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手法,其是将紫砂泥调成浆状,用毛笔在有一定湿度的壶坯上绘制诗文短句、花鸟山水等,素净精致,耐读耐看,文气十足,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紫笠壶》是一把比较传统的器型,流畅的线条,独特的壶盖设计,把斗笠的形态抽象地演绎出来,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接地气,把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斗笠和紫砂艺术结合起来,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壶壶身墩圆,端庄稳重,壶底置圈足,简洁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别具一格的器型,壶嘴微微弯曲,出水非常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是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呈现出我们通常所见的三角形斗笠设计,上面点缀的圆珠壶钮和整体完美地融合起来,拿捏也非常称手。此壶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壶身的泥绘,是一只惟妙惟肖的小狗,不同的颜色把秋天的叶子装饰其上,营造出非常生动而又充满天然乐趣的意境,花白相间的毛色在作者逼真的笔触之下,纤毫毕现,令人不禁啧啧称赞。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紫笠壶》,器型和色泽都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再加上充满了闲情逸致的泥绘装饰,宛如一位在秋天头戴斗笠的渔夫一般安逸,旁边的小狗也静静地陪伴着他,共同享受这静谧的岁月。

“紫笠青蓑绿竹竿,舒溪石上坐荒寒。幽情尽付沧浪咏,写向菰蒲叶上看。”这首小诗出自明代的一位兵部官员,在寥寥几笔的写意之中,寄托着无尽的思绪。从紫砂艺术的发展来看,其中除了具有使用的冲泡茶叶的功能之外,最令人注目的还是蕴含的人文气息和艺术审美。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关于斗笠、蓑衣的形态出现了好多,在古诗词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让人感受到非常优美的人文疑云,也是紫砂艺术之中特别多见的陶刻题材,同样在紫砂泥绘之中,紫砂艺人们充分地利用了原矿紫砂丰富的色彩和良好的融合性,把自己想要表达的画面毫无保留地绘制其上,最为突出的是,紫砂泥绘还可以通过层层叠叠的设计呈现出立体感来。狗狗除了在生肖的泥绘之中常见之外,也是非常受人欢迎的形象之一,特别是其忠诚、有趣的形态,可以给主人很好的陪伴和安全感。我的这件紫砂作品《紫笠壶》就是把江南水乡喜闻乐见的紫笠形态和紫砂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延续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同时用具有非常创意的紫砂泥绘把小狗的形态绘制出来,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中细细把玩,特别是泥绘丰富的层次和色彩在茶水的冲淋之下,后期的转换非常迷人,令人爱不释手,也能在不经意间提高我们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修养。

结语:金石篆刻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性和人文性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且在紫砂陶刻之中的运用也是非常具有普遍性,当我们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之中,和许多的文人雅士共同合作,把紫砂陶刻很好地融入到紫砂艺术之中,使得紫砂从偏于一隅的宜兴传统技艺,逐渐成为了我们每一位爱茶之人的必备,不仅仅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实用功能,同时更加地令人有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以及内涵的闲情雅致。

猜你喜欢
斗笠器型宜兴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斗笠
奶奶的斗笠
汉字买斗笠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